课题: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巴西课时数:2课时。
课时1 主备人:彭乔审核人:王世盎审批人:彭乔班级姓名组号
温馨寄语】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同学们努力吧!!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原因,说出巴西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结合**资料了解巴西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巴西的自然环境特点。
难点:说出巴西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2—85,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理位置:
【描图填图】 ·描出巴西的轮廓、赤道和南回归线。
在相应的位置填注:大西洋和太平洋。
1)在世界的位置:大部分位于___和___
2)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___和___之间,__面积广大,是世界上热带面积最大的国家。
3)海陆位置:位于___洲,东临___洋。
2.自然环境:
【描图填图】 ·描出亚马孙河。
填注: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1)地形:以___平原和___高原为主。
2)气候:北部主要是___气候,南部主要是___气候。
3)河流:有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注入。3.人种:
1)人口特征数量多。
2)人种构成:__占一半多约占40%,_人约占6不到1%,还有少数___和华人等黄种人。
3)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从15世纪末开始的殖民者开始进入巴西。随着巴西种植园的发展,大批非洲的___奴隶被贩卖到这里。
那时,__人与___人、以及原住居民___通婚的现象比较普遍,他们的后代便成为。
4.多元文化:在这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___文化。例如足球等特色文化。
二、合作**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三、小组展示,教师点拨:教师提号,同号学生抢答。针对学生回答不了的疑难问题,老师进行讲解。
四、合作**2:先独立思考,在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同时形成书面材料。
1.课本p83活动1,分析材料中列出的文化现象融合了那些地域的文化?
2.说说多元文化对巴西的影响:你是通过什么认识巴西的?巴西的文化对巴西的经济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不同文化的融合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3.巴西是不同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在现实世界中,不同文化融合的实例很多,你能举例说明吗?
五、达标检测:
1.巴西境内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和流量最大的河流,它们是( )
a.亚马孙平原亚马孙河b.亚马孙平原尼罗河。
c.**大平原密西西比河 d.恒河平原湄公河。
2.关于该国地理要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四周濒临海洋 b.热带面积广大c.经济发达国家 d.英语为通用语言。
3.巴西的地形主要为( )
a.平原和丘陵 b.高原和山地 c.平原和高原 d.高原和盆地。
4.“古老的玛雅文明.大量的混血人种.热情洋溢的桑巴舞.通宵达旦的狂欢节.世界一流的足球队……”这个令人向往的国家是( )
a.意大利b.阿根廷c.巴西 d.埃及。
5.“到巴西旅游,我终身难忘!李明从巴西回来逢人便说。他为什么对这次旅游记忆如此深刻难忘呢?下面是他的回答,其中有一名完全是编造的,请找出来( )
a.在巴西我见到了混血儿 b.二月下旬我赶上了盛大的狂欢节。
c.在圣保罗街头我见到了比哈尔滨规模还大的冰雕艺术。
d.和巴西孩子一起踢足球,使我球技大增。
6.巴西通用的语言是( )
a.西班牙语 b.葡萄牙语 c.英语 d.法语。
7.巴西土著居民原为( )
a.白种人 b.混血人种 c.黑种人 d.印第安人。
六、学后反思:【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
2012 2013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地理下册学案。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计划。一 本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本章主要内容是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学习并掌握其地形 气候 河流 人口等知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本章主要内容是学习并掌握日本 东南亚...
七年级下册地理学案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第一节位置和范围。学习目标 1 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 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3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学习重难点 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学自测 开启智慧之门,相信自己的能力!一 ...
七年级下期地理学案最终修订
七年级第二学期地理导学案。科目 地理。教师 左伟 审阅 孙明江。第一课时。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 亚洲。第一节亚洲 一 教学内容 世界第一大洲地形和河流。二 教学目标 三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 范围 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四 能力目标 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