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发布 2020-04-01 21:31:28 阅读 6132

宜昌天问学校2009-2024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汉字(10分)

1. 根据拼音提示,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下边句中的括号里。(2分)

a.这是荒园,人迹hǎn ( 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chì( 痛的热爱。

2.找出下边句子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蓝色的烟雾像云似的糜漫在这些黑树之间,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漂去。

3.解释下列句中两个加点的“报”字的不同意义。(2分)

宜昌**报宜昌新闻。

4。在下边的括号里各填一个恰当的字,并分别解释所填充的这个字的意思。(2分)

人声鼎亦复如。

5.他看了我一眼。请将加点的字换上另外的一个字,大意不变。写出两个。a___b___

积累和阅读(60分)

一。 将下列诗句补充完。(6分)

6深林人不知。

7夜发清溪向三峡。

8何人不起故园情。

9.春潮带雨万来急。

10青草池塘处处蛙。

11.江山代有才人出。

二。 “一个神童最终变成常人,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阅读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2.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a.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13.将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b.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4.用三个”∕“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2分)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15.方仲永的经历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0字左右)(2分)

三。” 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阅读《生命不仅属于自己》,回答问题。 (14分)

生命不仅属于自已。

肖复兴。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了,怪的很,还是在梦中常常见到,而且是那样的清晰。一个人与一个人的生命就这样在一起,并不因为生命的结束而终止。

②记得那一年母亲终于大病初愈了,我和母亲都舒了一口气。记不得从那一天的清早开始,我忽然被外屋的动静开醒,我悄悄爬起来往外看,只见母亲穿好的衣服,站在地上1___臂2___腿3___腰的,有规律地反复地动作着,显然是她自已编出来的早操。

③大概母亲发现她每早的锻练吵醒了我的懒觉,便到外面的院子里去练她自己杜撰的那一套早操,她的胳膊腿比以前有劲多了,饭量也好多了。

也许到这时我也没明白母亲坚持煅练为了什么。后来有一次我开玩笑说她:“妈,您可真行,这么冷的天,天天都能坚持!

”她说:“咳,练练吧,我身子骨硬朗点儿,省得以后给你你添累赘。”这话说的我心头一沉,才知母亲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孩子,她把生命的意义看的是这样直接明了。

在以后的很多日子里,我常常想起母亲的这话和她每天清早锻炼身体的情景,便常让我感动不已。

⑤也许,只有母亲才会这样对待生命。她将生命不仅仅看成自已的,而是关系着每一个孩子,将她的爱通过生命的方式传递。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这样的,都不仅仅属于自已,都会天然的联系着他人,尤其是自已的亲人。

只是我们有时不那么想或想的不周。总以为生命是属于自已的,自已痛苦就痛苦罢了,而不那么善待甚至珍惜,不知道这样会连及亲人的。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人,我弟弟就是其一。

他饮酒成性,喝的胃出血,一边吃药一边照样攥着酒瓶子不放。人家常劝他,他死猪不怕开水烫。不止一个人说他:

“你得注意点儿身体,要不会喝出病来的,弄不好会连命都得搭进去。”他却说一句:“无所谓。

”照样以酒为乐,以酒为荣,根本没考虑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包括我在内也是那样轻巧地无所谓吗?

⑥每次看到他这样子,我就想起母亲,我也曾将母亲当时锻炼的情景告诉给他,他似乎想想,他没有亲身感受到那情景,母亲每天清晨煅炼身体而想着包括我和他在内的孩子的当时,他喝酒正喝的痛快淋漓呢。或许,这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区别。只有孩子才始终是母亲的连心肉,孩子脱离母体之后总以为是飞跑了蒲公英可以随处飘落而找不到了根系。

⑦我们常说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感情是可以相通的,其实。

16、阅读全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2分)

17.说说母亲究竟为什么每天清晨锻炼身体?(2分)

18.在第二段空缺的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1___2___3___3分)

19..联系上下文,在第6段的括号里填入一个四字成语。(2分)

20.、划线句子“这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区别”的“这”指什么?(2分)

21.、根据上下文内容,为文章结尾补写一个总结与开头第一段相呼应。(2分)

22..请写一句与母亲有关的诗句。(1分)

四。 “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阅读《看戏》一文,回答问题。(14分)

看戏(节选)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法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

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 a );有忠诚,也有( b );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了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

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感情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

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

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

23.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2分)

24..“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是从文中抽出来的,应放在哪两个段落之间才上下文连贯。(2分)

25..第二段中听不见的"回音"指什么?既然听不见怎么能"淹没"掌声?(2分 )

26..这几段文字一再写"人海"的动与静,涨与落,这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2分)

27.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的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有什么具体含义?(2分)

28.仿照第三段加横线的句子再写一句(2分).

29.第三段中加点的”女主角”指谁?我们还学过一篇写一位英雄女子代父从军的的诗歌。诗名是什么?(2分)

五。 “你这位乡村女教师的情感缝绣着青春的容颜。”阅读《致山村女教师》回答问题。(16分)

致山村女教师。

那是个桃花盛开的三月,我来到了红坪小学采访,一位年轻的特岗女教师走进我的视线。

这是一所只有十二个个孩子的小学。清晨最初的阳光染红了宁静乡村孩子们愉快的书包,也染红了他们的笑声。红的墙,粉的墙,灰的瓦,就像一座心灵的小岛,影子落满了童趣。

一滴露珠,一声鸟鸣,一缕阳光。(1)我走进你的心路,花瓣滑进光波的往事里,留下一串串的记忆。

你渴望真诚的自然,我读着你,读着蒲公英的心和特岗教师创意的每一个细节。

站在窗前,我抓拍你的微笑和你与孩子们上课的特写。我们面对面,一步之遥。此刻,我的心燃起了一种激情,就像等待桃花轻柔的拥抱和多情的问候。

走进教室,靠近你,你的目光流淌在我的光与影的镜头前,透出了玫瑰色的内蕴一丝的馨芳。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这位乡村女教师的情感缝绣着青春的容颜。

校园落满了三月的桃花。我读着你,以心读着——你的纯洁,你的青春,你的执著,也记录下你的平凡,你的情趣和你的个性,在采访本上写下满满的都是你那乡村校园特岗教师的故事。

于是,我自信地感悟到你的真实面目。

于是,你站在这间十二个孩子的教室的讲台上,所有的故事,都用我的心去打开你的生命的光彩的书页。

(2)于是你那素净的手指,握住笔批改在孩子们的作业本上,就像点击着我童心最渴望的部位。山村孩子们的谈笑声从指间流淌到欢乐的课堂。

站在桃花盛开的窗前,多少次想轻叩你虚掩的心房,却又不忍惊扰你沉静的思绪。只有那份眷恋,让我焦渴的情怀展开无边无际的梦幻,勾勒出一条被阳光打结的风景线。

就这样,轻轻地走进你的心路!寻觅乡村最初阳光的温柔和一道流色。站在季节的风景线上,我面对这所只有十二个孩子的校园和一位特岗女教师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呼唤阳光,呼唤春风,呼唤你的名字,直到永远。

30.文中多次提到“桃花”,其作用是什么?(2分)

31.文中女教师的岗位是“特岗”,“特”在哪些方面?(2分)

32.作者“读”这位女教师的顺序是:站在窗前。

(用文中的原话回答)(2分)

33.文章并未写出“那乡村校园特岗教师的故事”,试展开想象和联想,说说这位女教师有哪些具体的故事。(3分)

34.文中第②画横线的句子中的“红”是表现颜色的,用它来形容“笑声”,是以视觉形容听觉。这种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的修辞方法叫做通感。

请运用这种修辞方法,按照要求再写两个句子(2分)。

1) 以味觉形容视觉。

2) 以嗅觉形容听觉。

35.品味文中画曲线的句子,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3分)。

36.、读完全文,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文中的乡村女教师说说。请写出来。(30字左右)(2分)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一 积累与运用 34分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两项是 4分 a 你在砭 bi n 损肌骨的冷雾中,挺直细瘦的腰。b 他不禁又沉浸在那个一直萦 y n 绕在脑海里的美丽梦境中c 似乎有种罪孽 li 感沉重地压在我的心中d 我沉浸 j n 在那古老的神话里。2 下列每组词语中各有一个错别字,请...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亲爱的同学 新学期,新气象,你已经从一名小学生变为一名中学生了。在一个月的学习中,你适应了中学的语文学习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检验一下吧。来吧,聪明的你!一 语言积累与运用 15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啜泣 chu 痴想 zh 耸立 s ...

七年级语文月考试卷

五指山市实验学校2014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 语言积累 20分 一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憧 憬 瑕疵匿 笑。q 息b 益 z ng 亮。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分 1 繁星 的作者巴金是现代 家 散文家,其代表作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