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鉴赏

发布 2020-03-13 00:20:28 阅读 3441

古诗词阅读鉴赏。

教学目标】1、明确古诗词赏析常见典型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并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1、以古诗词赏析典型真题解析为例,明确中考古诗词赏析常见的典型考点。

2、熟悉常考中考古诗词赏析题型并初步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一、 领悟情感。

典型例题】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什么的思想感情。

参***】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二、体会意境。

真题回放】兰溪棹歌①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题目形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

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参***】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蹦跳。

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淮上渔者(唐)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参***】 (共2分)诗的。

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三、赏析技巧。

真题回放】《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题目形式】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注意: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题型示例】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

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

”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参***】: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锤炼语言。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真题回放】1、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

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真题回放】2、《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题目形式】2、炼字、名句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参***】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真题回放】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闲居初夏午睡起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题目形式】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②.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④思考该字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答:“失”字更好。原因(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鉴赏

古诗词阅读鉴赏备课文字稿。1 教学目标。1.简要分析 苏幕遮 2.掌握诗词分析基本步骤与技巧。3.简要了解诗歌分类。4.掌握常见诗歌意象及其意义。二 中国历代与秋有关的古诗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 秋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君...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学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 分布在。五 六单元 课外诵读10首 见 附录 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学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 分布在。五 六单元 课外诵读10首 见 附录 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