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鉴赏】1.选出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d)
a.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2.你认为首联中哪些字用得好,为什么?
首联“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
“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3.颔联中诗人是怎样劝慰友人的?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诗人劝慰友人:我和你都是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离别乃常事,何必悲伤呢?此次友人孤身前往蜀地,远走天涯,举目无亲,更觉惆怅,作者在这里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藉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
惜别之中显现诗人胸襟的阔大。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好在**?请作赏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
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5.怎样理解尾联?
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
2、《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一.首联: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1.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这是远望之景。未了:
不尽。2. 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
二.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近望之势“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特点;“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高大神奇秀丽;
2.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扔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景象。
3. 诗中的“阴”“阳”分别指山北、山南。
三.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是近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
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四.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会当凌绝顶会当:终要,终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站得高,看得远;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答出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示例一: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示例二: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示例三: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 答:雄伟壮丽,高大神秀。
22.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
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
23.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24.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5.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阅读《望岳》,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高大巍峨。
2)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3、《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2分)诗歌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9.(2分)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14.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2分)
15.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2分)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国破”一词,透过这个词,我。
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2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请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
a.首联写景,描绘出国都沦陷后山河依旧却残破不堪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回家途中的艰难。
b.颔联中“感时”一语承上,“恨别”一语启下,此联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情怀,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c.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两题。
7.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喜爱钱塘湖春天美景的感情。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这种感情的一个词语是爱。(2分)
8.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两个动词很有表现力,请说说这两个动词好在何处。(3分)“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15.从本诗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写两个以上)(2分)从以下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象:“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浅草”“几处”“新燕”“早莺”。
16.这首诗通过描写西湖初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5、《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八年级上册期末古诗词鉴赏
八上诗词鉴赏专项复习 二 注 本张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40分钟,请注意答题速度。2014广西来宾中考试题 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归园田居 其三。1 诗中 但使愿无违 的 愿 具体指的是什么?4分 2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9分 2010广西百色中考试题 默写每空一分,共9分 使至...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学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 分布在。五 六单元 课外诵读10首 见 附录 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
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初中学生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古诗词鉴赏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文学鉴赏功底和语言能力。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阅读量大,课内讲读10首 分布在。五 六单元 课外诵读10首 见 附录 在阶段性考试中,我们通过对各大题的分析,发现多数学生在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