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

发布 2020-03-13 01:25:28 阅读 5987

第28课《观潮》p202

周密。一、词语解释。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既望:农历十六。

2、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方:当……时。

3、倏而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略:一点点。

4、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逝:去,往。

5、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文:画着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盛万仞中。溯迎:逆流迎着潮水。

7、吞天沃日。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间。干:岸。

二、理解背诵。

1、写参演舰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6、作者对潮水的描写由远而近,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描绘,请用原文回答。

答:(1)写“形“的句子是“仅如银线。”

2)写“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写“声”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写“势”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三、简答。作者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答:这两句诗从侧面对潮水的形象做了补充。同时,也与段首“天下之伟观”照应,以此加强了读者对海潮之雄伟壮观的强烈印象,并为下文作铺势。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二)

第29课《湖心亭看雪》p206

张岱。一、词语解释。

1、是日更定。是:这。定:完了,结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炉火。拿:撑,划。毳:鸟的细毛。

3、雾淞沆砀。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更:还。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强:痛快。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翻译:(我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三、简答。1、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运用了神态、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2、“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和“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句哪个是近景?哪个是远景?

答:“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是远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是近景。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复习(三)

第30课《诗四首》p209-211

1、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

思想内容】写了劳作的艰辛,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名句赏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是全诗的归结和主旨。“愿”,具体指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一切艰难,与此相比,都变得微不足道。而自己确做到了“愿无违”,也是颇值得自我欣赏的。

艺术特色】用浅易的文字,平缓的语调,表现深刻的思想,是陶渊明的特长。即使读者并不知道诗中运用了什么典故,单是诗中的情调、气氛,也能把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传送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2、唐王维的《使至塞上》

思想内容】记叙了这次出使的经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表现了当时西域领土的广大,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名句赏析】⑴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

表达被排挤出朝庭的幽微难言的伤感和怨愤。⑵“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色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第三它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

3、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思想内容】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家乡,所以念念不忘是故乡的水把他送到这里。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他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名句赏析】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四、写作特色:

艺术特色】写出了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写景灵动,情韵悠长,意境高远,风格雄健。流露了诗人喜悦开朗。

4、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

思想内容】诗歌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ōu)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名句赏析】 “万里来游还远望,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表现出作者的惆怅之情。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复习

背诵默写篇。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将登太行雪满山。直挂云帆济沧海。床头屋漏无干处。风雨不动安如山。千数万数梨花开。愁云惨淡万里凝。雪上空留马行处。10 浩荡离愁白日斜。11 落红不是无情物。12 沉舟侧畔千帆过。13铜雀春深锁二乔。14身世浮沉雨打萍。15 人生自古谁无死。16此事古难全。17 但...

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复习

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济南的冬天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

中考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复习

古诗文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 诗经 史记 等就是比较优秀的作品。也是中考语文的一个考点。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语文古诗词复习资料。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3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4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