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与朱元思书。
一、做客“联想吧”
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
写“水”的。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又快又准!)
缥( )碧无碍( )
负势竞( )上泠泠( )作响。
嘤嘤( )成韵鸢( )飞戾( )天。
互相轩( )邈( )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你很棒的!)
经lún世务 ku谷忘fǎn横kē_上bì_
急tuā甚箭在zhò犹昏风烟jù_净。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天山共色争着。
从流飘荡筹划。
猛浪若奔远。
互相轩邈顺、随。
负势竞上飞奔的马。
经纶世务一样的。
五、来,做个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六、你一定能准确解释语段后的问题!(来吧!)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足原文。
2.《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南朝梁的___家___
3.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4.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5.全文共三段,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
先写“异水”,以___写水流舒缓处,以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6.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柳先生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好读书( )嗜酒( )黔娄( )衔觞( )
箪( )俦( )吝情( )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
3)性嗜酒4)每有会意。
5)不汲汲于富贵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7)晏如8)以乐其志。
2.(1)何处。
2)到……去;每每,总是。
3)喜好。4)对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5)急切追求的样子。
6)推究;代词,指五柳先生类。
7)安然自若的样子。
8)使……欢乐。
3.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不因为处境贫困而终日愁苦,不为了富贵而急切追求。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
4.简答题。
1)根据课文第一段,说说五柳先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是一个爱好读书、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忘怀得失的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
2)课文第二段的“赞”,归纳了五柳先生哪两个特点。
①不愁贫贱,也不追求富贵。
二、阅读。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5.上文中的“先生”指的是时期的___号。
5.东晋陶渊明(或陶潜) 五柳先生。
6.给加点的字注音。嗜辄。
7.解释加点的字。
1)或置酒而招之2)环堵萧然。
3)期在必醉4)短褐穿结。
有人 (2)墙 (3)希望 (4)破、坏。
8.对下列句子里虚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亦不详其姓字(其:他的)
b.因以为号焉(因:因此)
c.既醉而退(既:已经)
d.以此自终(以:用)
9.对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
a.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c.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d.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10.将下面的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平时悠闲平静少说话,不去追求名利。
2)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心中便忘记了得失,用这种生活态度过自己的一生。
11.说说文中的“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淡泊名利、**不羁、洁身自好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2.怎样正确地评价他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细节?
他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思想值得学习,但他消极避世,放浪形骸的行为并不值得效法。
参***。23 马说。
作业导航。1.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2.注意“食”“策”“之”“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说”这种文体。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
b.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c.食(shí)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
2.(1)sh吃/sì通“饲”,喂。
2)马鞭子/用鞭子打。
3)表反问/表感叹。
3.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d
a.食之不能尽其材。
b.才美不外见。
c.其真无马邪。
d.安求其能千里也。
4.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 )
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执策而临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骈死于槽枥之间。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义的一项是(.d )
a.“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马说》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强烈的愤慨。
b.《马说》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头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中间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最后总结全文。
c.《马说》第二自然段中四个“不”有力地谴责“喂马人”的无知。
d.“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第一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6.统领全篇,在全文论述中起中心论点的作用。
7.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往往遭受到的命运。
7.“辱于奴隶人……不以千里称”
8.怎样才能使千里马充分发挥其日行千里的才能?(整理文中有关句子回答)
8.“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通其意”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训练
一 基础知识平台 16分 1.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 马说 的作者他长于诗 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名,被后人推为之首。2 苏轼,字子瞻,自号宋代 家。2.课文词语填空 4分 不求 不慕望尊 质理3.名句积累 8分 1 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 2 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3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4 环堵萧...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训练
一 基础知识平台 16分 1.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 马说 的作者他长于诗 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名,被后人推为之首。2 苏轼,字子瞻,自号宋代 家。2.课文词语填空 4分 不求不慕望尊质理。3.名句积累 8分 1 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 2 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3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4 环堵萧然...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训练
一 基础知识平台 16分 1.文学常识填空 4分 1 马说 的作者他长于诗 文,但以写作散文最为著名,被后人推为之首。2 苏轼,字子瞻,自号宋代 家。2.课文词语填空 4分 不求不慕望尊质理。3.名句积累 8分 1 东风不与周郎便赤壁 2 山河破碎风飘絮过零丁洋 3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4 环堵萧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