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发布 2020-03-11 00:12:28 阅读 4260

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1课《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美术作品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表达内在的深层意蕴。

过程与方法: 知道美术创作是某种理念和情感的表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感受不同作品中所体现的情趣和意境,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教学难点:价值与美的存在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过程中体验美和价值。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选择性的感受和体验,教学难点在于方法。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三、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考虑学生的感受,尤其关注教学中的生成性,关注学生的感受与作品的距离。为了方便教学,还要注意教学组织。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创作时代背景,要引导学生提前了解。

教学设计要考虑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情趣,尤其教学导入,要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内在的深层意蕴和理念。美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意思表现手段创造视觉形象,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作品中还会蕴含某种内在的情感和精神。

2.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感受作品的独到体验:“作品为什么这样表达?”训练学生自主感悟作品的思想、价值和美。

比如从画面的构图、构思及不同寻常的方面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比如杜健的《在激流中前进》一批身体健壮的黄河船夫架着渡舟,在黄河的中心与汹涌澎湃的惊涛骇浪进行搏斗,他们身上所体现的那种不屈不挠的英勇奋斗精神,也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民族精神;凡高的作品《星月夜》画家运用旋转、跳动和色彩对比强烈的笔触,充分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激情,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在艺术表现风格上的独特个性。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作品中在表现什么?为什么借助画中的主体和背景?

你觉得还可以借助什么?比如德国女画家柯勒惠支的《面包》这件作品中饥饿的儿童与极度痛苦的母亲形象,沉痛地揭露了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悲惨境遇,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和深刻的警示意义。画家为什么选择母亲的背影?

可结合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还比如毕加索(西班牙)《亲吻婴儿》(油画),作为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画家用独特的手法打破了传统的以固定视点观察和表现对象的绘画方法,开创了在平面上同时呈现物象的各个视角的形态。你能看出是立体的么?你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这个主题?

四、教学过程。

第2课《弘扬真善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了解美术作品的艺术功能。

过程与方法:知道美术作品在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学习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设计一些环节,和学生**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和学生一起找出每件作品中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部分,并能对其做出深刻分析,引导学生在一次次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美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1.美术欣赏课应该是师生互动的,它的创造性价值体现在如何引导学生深入发掘每件美术作品,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审美心理特征,对于初中生来说尤其重要。在教学中传达的不是概念,而是欣赏作品的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艺术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美术具有审美、实用、教育、认识和传播交流等社会功能。各种美术作品都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构思内容来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感受、审美理想,并且通过艺术形象来感染和影响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审美能力。真善美是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永恒主题,为此,美术作品应当坚持倡导和弘扬真善美,揭露和鞭挞假恶丑,比如2004 陈冰青的作品《木头人》(招贴)尖锐地讽刺了现代社会生活中的某种不良的社会风气。

2.强调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要抛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与学生**和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和学生**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课上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与发展。

欣赏作品时还可以展示一些会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应的作品,通过讨论,说明感性知觉要和理性认知结合起来,在美术欣赏中要进行分析与研究,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让学生从对作品的直观感受谈起,通过老师或学生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资料,为学生的理性分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再提升到对作品意蕴的**和领悟上。

3.以问题的方式引领学生,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了解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会让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作品,可以让学生列举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进行分析,从作品内容、作品特点、作品主题、深层意蕴、个人理解等方面引导学生,在教学检测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欣赏作品的方法了解,同时感悟其它的美术作品,强化学习要求。

四、教学过程。

第二单元纹样与生活。

第一课 《了解纹样》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欣赏、思考、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与讨论、分析知晓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以及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并结合这些知识回过头去拓展、去欣赏生活中的纹样。

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以及课前搜集的关于生活中的纹样作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纹样的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更好的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欣赏纹样的美,并形成好的审美感受。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纹样作品的欣赏、对比等方法初步了解纹样的色彩对比、构图形式、常见的组织形式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与对比、思考与讨论等方法认识纹样的构图形式与组织形式,并知道怎样去区分它们。

三、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属于“设计应用”课型的课,重点还是在于对纹样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呈现。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知晓纹样与生活的联系、明确知道纹样是什么,为下节课打下理论基础。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纹样图案,并让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纹样的**,初步感受到纹样与我们生活是非常近的。随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小组去发现与**式学习,让学生思考、讨论关于纹样的构图、色彩搭配、组织形式等方面知识,并结合自己所知去小结这方面知识点,呈现在大家面前,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主要是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获得知识的乐趣。最后,我们可以设计知识检测和拓展环节,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为下节课埋下伏笔。

四、教学过程。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 绘画的多元化。你能发现这两幅壁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不同吗?作品用勾线平涂法造型,形象追求平面单纯的美,服饰华美绮丽,富于装饰色彩。朝元图元代 永乐宫壁画局部 作品用明暗法造型,形象写实,立体感强,观之如同在墙壁上开窗,看到栩栩如生的人物一般。利比亚女先知 壁画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这三幅壁画...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2 几种美术表现语言形式 建筑 雕塑 绘画 园林。学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之 学案 测案。第一单元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第2课弘扬真善美。设计 胡贞贞修改 胡贞贞修改时间 2015年2月21日。内容 人民教育版 八年级 下册教材第6 7页。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总第课时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课题 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大胆 果断 自信有个性地去表达物象。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用已给线条图像表达的乐趣,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表达。授课时间 2课时。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 数张 教学课件等。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