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备课 1

发布 2020-03-09 00:44:28 阅读 9980

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25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3、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4、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学情分析:中年段阅读教学在低年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的阅读方式增加了,提出了对学生整体感知、把握文章能力的训练,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其中整体把握文章能力和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是中年段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诵读想象课。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重”的读音。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天各一方”等词语,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运用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品读体会“文包诗”的特点,通过诗文对照,抓住一些关键词,借助语境、联系生活等方式,揣摩重点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体会古诗的意境和感情。

3、结合本课的教学,进一步体会第三课《古诗两首》所描绘的深秋枫林美景及枫桥环境的凄寒、幽静,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4、展开合理想象,模仿本课编一个故事在班上或小组内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基础知识,自主识写,朗读品味,积累好词佳句。

2、通过语言文字体会王维浓浓的思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 读题质疑、激趣导入:

、 同学们喜欢过节吗?为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看来大家在过节时都是开开心心的,不过,唐朝有位诗人在节日这天,却道出了这样的感叹:

每逢佳节倍思亲。(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新的课文。谁来读课题?

(指名读课题,注意三个生字的读音:“逢、佳、倍”)齐读课题。

、 读了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什么是佳节?“倍”是什么意思?

“逢”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每逢佳节倍思亲?谁每逢佳节倍思亲?

)让我们走进古诗背后的故事,一起探个究竟吧。打开书本129页,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别忘了思考提出的问题,比比谁解决的问题多。

开始。二、初读课文。

1、出示阅读要求:(1)结合课后生字表,找出生字所在的语句,进行反复的朗读,读通读顺课文。

2)在文中找到相应问题的答案,进行圈画。

2、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检查。

带着问题朗读,生成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3、教师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请学生认读。师生检查纠正读音,小老师领读。

2)分段指名学生练读课文。师生检查纠正读音。

3)进行问题的讨论,解开疑惑。

4)学生齐读古诗。

三、组织交流,讨论解疑:

1、经过几遍的读书,同学们已经能够读通读顺课文了,我们再来回顾刚上课时,大家提出的疑问。什么是佳节?(美好的节日)你知道我们中国传统的佳节都有哪些吗?

课文中指的是哪个节?(重阳节)重阳节是在什么时候?(九月九日)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书中知道的,表扬学生真会读书。)那么“倍”是什么意思?(通过读课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

逢”是“每逢”“每到”)我们还知道了是王维每到节日的时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

2、了解王维。(王维,唐朝著名诗人,今山西人,九岁就开始写作,被视为“神童”他是唐朝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于诗文而且擅长书画,人们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过渡:是呀,重阳节就是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等到这一天,人们都会头插茱萸,登高远眺,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的节日了。课题“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王维写的这首诗中的一句话。)

、 请同学们读读王维写的这首诗好吗?(生自由读诗)

、 这首诗,你能读懂哪句话?你是从课文当中哪些地方读懂的呢?老师建议你们再一次把课文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划下你读懂的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 指名学生说读懂了什么?

、 齐读古诗。

过渡:这节课同学们读书读的挺不错,那么字写的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要学习写字了。)

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仔细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处于什么位置?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写,自己用手指画一画,要摆好左右之间关系的字。

2、 学习“佳” “倍” “扶” “忆”(指名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3、课下请同学们多读读课文,读出感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每逢佳节倍思亲》(板书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掌握了词语,读通了课文,老师准备了一些词语,同学们有勇气接受检查吗?(出示词语:兄弟异乡情景重阳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头插茱萸登高远眺 )

过渡: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人们无不兴高采烈、欢度节日,可诗人王维却发出了“倍思亲”的感叹,是什么原因使诗人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如此深深地思念亲人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原因。

二、研读第小节“思乡”:

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谁能把你读到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呢?只读句子也行,读完句子能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更好。

15岁那年,他就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不觉已经两年了。

1)指名读句,谈谈读懂些什么?

2)老师考考大家,王维的家乡在哪?(板书:家乡)

师作简介,将诗题中的“山东”与现在的山东省加以区分,王维的家乡在蒲州,在华山以东,所以诗题称“忆山东兄弟”。)

3)试想王维小小年纪,独自一人在异地求学,两年没有见到亲人了,多么寂寞,多么伤感,多么孤独,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以一个“独”字写出了当时客居他乡孤独冷寂的心情,下缀两个“异”更加深了那种孤独感。谁再来读一读诗句,想象自己就是王维,孤孤单单一个人,在异乡做客。

(指名多个学生读)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

1)家家户户在欢度什么节日呢?(重阳节)

2)逢年过节家家户户是多么热闹呀,课文中哪些句子。

能让你感受到这种欢度节日的热烈场面呢?(指名读)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

“扶老携幼”是什么意思?你们有过全家人扶老携幼外出的时候吗?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兴高采烈”能换个词吗?(兴致勃勃欣喜若狂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4)除了课文中写的以外,你能联系重阳节的风俗习惯想象一下大街上人们还在干什么呢?

5)是呀,这重阳佳节的大街上可真热闹呀,谁能通过朗读把咱们也带到热闹的大街上去?指名读,齐读。

6)重阳佳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是那么热闹,那么开心,王维看到这一切,想想自己孤单的一个人,触景生情,怎能不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呢?不由道出了——(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感叹。诗句中的哪个字表示“更加”的意思?

(倍)三、研读第3小节“思亲”

1、过渡:然而,重阳节的欢乐不属于王维,此时的王维独自一人身在他乡,只能沉浸在对过去美好生活的回忆中。王维主要思念了哪些亲人?

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王维想,以前在家乡时,每逢重阳节,总要和兄弟们头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远眺。大家欢聚在一起,是多么让人高兴啊!

1)指名读句谈体会(提示:你是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话的?为什么高兴?读了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画面?就一个重阳节去登高了吗?)

2)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茱萸、挽上手、登高远眺,感受王维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齐读。

3、快乐的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然而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而家乡和亲人却在山的那头,那么遥远的。(板书:亲人)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如今我们却天各一方,不能相会……

1)王维想到了过去和兄弟登高的欢乐,想到了现在独自一人的孤独,内心是百感交集。这里的省略号就像一声长长的叹息,唉——从这声长长的叹息中,你们品出了什么?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指两名学生读。

过渡:王维还想了些什么呢?

四、作业。练习册上有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23 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王维(长安亲人(家乡)

重阳节。教学反思:教学这课 ,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首先,学生有过学“文包诗”这类课文的经验,发现此类课文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诗歌的意思、情感等很多方面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所以在理解时很多学生通过反复读文去学习诗歌。其次,学生在《古诗70首》上已经积累过这首诗,了解过它的意思,因此对课文要表达的大致情感,学生也是略有所知。因此,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诗歌,从文与诗的融合上着眼,学文,以诗为线索,学诗,以文为参照,将诗文有效结合,在感悟古诗的时候,不仅仅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而是还体会了诗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蕴,同时通过诵读文本和诗句,理解并体会诗人王维的思乡情感,使学生展开与文本的对话,将思维的触角深入文本,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颗心、那种味。

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一 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组 教材单元主题是 献出我们的爱 分别由29课 掌声 课 一次成功的实验 课 给予树 课 好汉查理 略读课文 和 语文园地八 组成。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腿脚残疾的英子在三次掌声中留泪了,...

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

小数的初步认识总课时。第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一位小数,知道10个0.1是1。2.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小数的模型,能够把小数和分数灵活地相互转换。3.初步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 课件,彩笔。教学过程...

三年级第八单元备课

第八单元单元备课。教学内容 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组课文 每逢佳节倍思亲 孙中山破陋习 和一个习作 一个练习。每逢佳节倍思亲 让学生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孙中山破陋习 让学生知道缠足这一封建陋习曾对中国妇女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体会孙中山对封建陋习的憎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