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荷》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
2)知道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知道电荷及单位。
4)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了解原子结构、电荷从**来、金属导体中存在自由电子。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实验**,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
2)参与实验结果讨论,学会主动发言,能流利表达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2)养成好问、爱**的习惯,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1)摩擦起电现象。(2)电荷间作用规律。(3)电荷的概念和单位。
教学难点。1)从实验现象推理得出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及其作用规律。(2)了解原子结构和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存在。
教具。塑料梳子、塑料尺、塑料笔杆、碎纸屑、毛皮、绸布、橡胶棒、玻璃棒、铁架台、验电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塑料丝束、乒乓球。
教学方法。实验法、问答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互动。
与电相关的现象很多,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例子。
这些现象很多都比较复杂,要理解它们需要从学习简单的电学知识开始。2、演示1:这也是一个与电有关的实验:用手反复捋塑料丝束。3、提问互动:
可看到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叫什么名字?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摩擦起电?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二、新授。
4、学生探索摩擦起电:用毛皮(可用头发和丝绸)摩擦塑料梳子、尺子吸起纸屑。
观察靠近梳子尺子的纸屑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讨论:塑料梳子尺子摩擦前后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③学生给“摩擦起电”下定义。
5、教师小结并给出摩擦起电的定义及带“电”性。
板书:经过摩擦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性质的现象叫摩擦起电。
带“电”性: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叫带了电荷,或叫带了电。6、互动。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吗?7、演示2:电荷间作用规律。
用细绳将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悬挂在铁架台下,分别用绸擦玻璃棒和毛擦橡胶棒靠近,让学生观察排吸情况。②互动。
两根绸擦玻璃捧与玻璃棒相互怎么样?两根毛擦橡胶棒怎么样?绸擦玻璃棒与毛擦橡胶棒怎么样?小结:
大量实验表明,带电体如果与绸擦玻璃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毛擦橡胶棒吸引;如果与毛擦橡胶棒相互排斥,就一定与绸擦玻璃棒吸引,这说明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物理学规定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叫负电荷。由本实验可看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板书: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一种是正电荷——绸擦玻璃棒所带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毛擦橡胶棒所带电荷。电荷及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8、互动。
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荷?小结:
根据定义看能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9、出示验电嚣,了解其结构。
演示3: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10、互动:为什么它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呢?
小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后,验电器两金属铂因为带上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张开。(板书:
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强调指出其原理并未用到异种电荷互相吸引。11、互动:
验电器能检验出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吗?小结:能,看张角的大小。12、电荷。
描述: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物理学中凡有“量”字的概念都表示了多少。
电荷量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板书: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如:
q棒=10-7c,q云=20c)13、原子的结构。
2023年,汤姆生发现中子,揭开原子是有结构的微粒。②出示乒乓球,结合桃子李子的结构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③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14、元电荷。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互动:
请问多少个电子带的电量为1c?(板书:最小电荷--—元电荷:
e =1.6×10-19c)15、显电性:
正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电子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即对外不显带电性。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与其它物体作用时,如受外力作用时)原子核所带正电荷大于或小于电子所带电荷,原子则对外显电性。一般物体的原子所带正电荷总是不变的。
(板书:正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中性原子得到电子带负电,中性原子失去电子带正电。
)16、自由电子可以移动。
演示4:a、b两个验电器,使a带负电,b不带电,用金属棒连接a、b的金属球,可以看到b的铂片张开。①你们看到b有什么变化?
互动:说明b的铂片上带上了电荷,它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在a金属片上多余的电子的一部分,可以定向移动到b。
想一想做一做:如果a带正电,电子又是怎样移动的呢?(板书:可以定向移动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17、导体、绝缘体:
1)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说明金属是导电的;在一些物体中电荷。
不容易作定向移动,这些物体不善于导电或者不容易导电。
板书: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
2)你能举出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来吗?强调:是“善于”和不“善于”,而不是“能和不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将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悬挂在支架上,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它,结果它们互相吸引。思考 这两个实验现象说明什么?总结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不同。人们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用摩擦起电的方法可以使各种各样的物质带电。自然界中只有2种电荷。用绸布摩擦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两种电荷》教案
最新人教版物理九年级 两种电荷 教案。一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叫物体带电和摩擦起电。2.知道正 负电荷是如何规定的 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4.知道电量及其单位。二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电学的浓厚兴趣,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 归纳问题的能力。3.锻炼学生积极参...
天之骄子九年级 上 物理组卷《电荷知识2》
一 选择题 共24小题 1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c 光年是长度单位。d 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2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 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