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项痹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发布 2020-02-11 21:20:28 阅读 1211

2023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总结及优化。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玩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磁共振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证候分类:《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中医证候分类:

主证: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证候分析:风寒湿之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能畅行,引起颈、肩、上肢等处的痛、麻、重、僵硬及活动不利等症状,脉弦紧主寒主痛,苔白为寒邪之象;长期低头工作,久劳伤筋,以至气血不能畅通,瘀血阻于经脉,故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舌质暗为血瘀之象,弦脉主痛证;素体痰湿偏盛,或脾胃不足,健运失司,以致水谷不化精微,聚湿生痰,痰气交阻,蒙蔽清阳,则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苔厚腻,脉滑;肝肾阴虚,不能滋养头目,故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阴虚生内热则面红目赤、舌红少津;气血亏虚不能上营于头目面部及滋养四肢,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2)病理分型:

颈型:枕颈部痛,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有相应压痛点。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在病变节段改变。

神经根型: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受压神经根**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颈椎x线示:

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脊髓型:早期下肢发紧,行走不稳,如履沙滩,晚期一侧下肢或四肢瘫痪,二便失禁或尿潴留。受压脊髓节段以下感觉障碍,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

x线片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人椎管。ct、mri检查示:

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椎动脉型:头痛,眩晕,耳鸣,耳聋,视物不清,有体位性猝倒,颈椎侧弯后伸时,症状加重。x线片示:

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ct检查可显示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见椎动脉迂曲,变细或完全梗阻。

交感神经型:眼睑无力,视力模糊,瞳孔扩大,眼窝胀痛,流泪,头痛,偏头痛,头晕,枕颈痛,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痛,血压增高,四肢凉或手指发红发热,一侧肢体多汗或少汗等。x线片见钩椎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有不同程度错位。

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方案]:

1治则:舒筋整复,活血通络。

2治法:针刺**:取手足太阳经穴为主。

处方:穴取风池、天柱、颈夹脊、颈百劳、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阿是穴。

操作:用毫针施以泻法或平补平泻法,部分穴位加以电针,电流量以病人能耐受为度,留针30min,qd ,10次为1个疗程。

随证配穴:疼痛剧烈加后溪、申脉;气血亏虚加血海、足三里;肝肾不足加肾俞、关元;痰湿阻络加足三里、丰隆。

方义:处方主要是根据病所的经络循行部位选穴,以疏通经络气血的闭滞,使营卫调和则风、寒、湿三气无所依附而痹病得解。后溪通于督脉,申脉通于阳跷,为八脉交会穴配穴法,主治颈、肩、背之病。

血海有活血、养血作用,取“血行风自灭”之意。足三里健运脾胃而化湿,以治着痹,又益气血生化之源。丰隆为胃之络穴,可化痰湿。

肾俞、关元益火之原而补原阳。

tdp电磁波**:局部照射30min, qd。因其具有热效能,用以**寒证、虚证、痛证。

拔罐:适量,留罐5~10min ,qd。拔罐具有温经通络、驱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频脉冲电**:患部,20~30min ,qd。以镇痛、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作用。

颈椎病推拿: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即用两手托患者下颌及耳后部,对称用力向上拔伸,动作轻缓持续,逐渐加大力量,然后在保持拔伸同时缓缓作颈部前屈、后伸与左右旋转的动作。结束手法:

拍打颈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药物:内治:风寒痹阻型,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用桂枝附子汤加减;气滞血瘀型,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用舒筋汤;痰湿阻络者,除湿化痰、温经通络,方用温胆汤;肝肾不足者,补益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汤;气血亏虚型,宜补益气血,方用归脾汤。

各型可用云南白药胶囊。

健康教育和心理**。

整肌理筋法:患者取坐位,首先使用基础手法,揉捏颈部肌肉和韧带,提拿肩部肌肉,重点用拇指指腹与中指指腹按揉风池穴、风府穴及脊柱旁开1.5寸的软组织,对颈部出现的痛性筋结,手法的刺激量要偏重,以患者能耐受酸胀度为限,以达到整肌理筋的效果。

调颈法。(1)c1-4:以c2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腰部挺直、颈肩部肌肉放松、颈部前屈约10度-15度.向左侧弯10度-15度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之触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瞬间旋转,即可听到咔喀声音,诊查触痛点消失或缓解。

(2)c5-7:以c5:左侧触痛为例,患者坐位,腰部挺直,全身放松,让患者头部后仰约20度左右,并向左侧弯15度-20度,医者站于患者背后,左手拇指固定之触痛点,右手放于患者前额部,向左下方瞬间旋转,即可听到咔喀声音,诊查触痛点消失或缓解。

疗效评定]:《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运动辅助**]:

双手托顶:站立或坐位。两手手指交叉相插,反转交叉指手掌,掌心向上,尽量伸直两上肢顶举,同时头部后仰,直视手背。使经常低头垂臂的工作姿势得以舒展平衡。

单手托顶:站立位,两手手腕尽量背屈,一手向上挺举托天,另一手向下牵压压地,使两上肢在腕背屈位形成上下对抗性伸展,同时头颈转向(上肢下压)一侧。两手交替自我推托,缓慢进行。

转颈后瞧:站或坐位(有眩晕者宜坐位)。将头颈慢慢向一侧旋转,并尽量向后瞧望,直至最大限度;再缓慢恢复到正中位,准备向另一侧旋转头颈瞧望后方。如是交替操作。

抬头望月:坐位,仰头,面看向天花板,用枕颈部关节和肌肉力量作为支点;先收缩右侧枕颈部肌肉,同时将头看向右上后方,好象**右上方天空月亮那样的动作;然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收缩左枕颈肌,将头看向左上后方,如是交替进行。此法目的,主要是增进枕下三角区小肌肉群和血管神经功能。

分析、总结和优化]:

1、我院针灸科在诊治项痹病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对该病的认知严重不足,依从性差,在达到该病**周期后仍有部分临床症状无好转。因此我们推荐实施个体化的**措施。应考虑到患者的生活和职业环境,根据其实际需求和目标选择个体化的**措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实际需要。

因此在原诊疗方案中增加了健康教育和心理**。

2、进一步完善项痹病的诊疗方案,充实项痹病的传统医学**方法,发挥中医药优势。

3、继续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合理化中医药解决方案,对于顽固性面瘫提出了在局部取穴基础上配合经络取穴,进一步扩大了选穴的**范围。

4、完善项痹病各期的**方案,提出“针刺+电针+灸法+中药”的**方法。验证了多种**效果要优于单纯针刺**的作用。将传统中医药**手法应用于现代医学中,传统医学以其***小,效果显著的优势,进一步体现了传统医学的**优势。

5、整肌理筋法和调颈法是根据病情需要,在科学的力学原理指导下以“四两拔千斤”的轻巧之力纠正筋骨的病理位置,特别是在颈椎前屈后伸旋转的同时,能使椎间子l受到牵张,加上调颈的力量落到交点上,因而,能使病变颈椎的椎间子l较大幅度的张开,调整了颈椎的生理平衡,恢复了脊柱的内外平衡,达到使错位的关节复位,重建脊柱新的力学平衡。同时调颈法中采用“均抗;”矫正法的原理,有助于肌肉的放松。同时又根据颈椎生理力学的原理特点,我们在上段**时以颈部前屈为主,因为前屈要比后仰安全的多。

在颈椎下段以后仰为主,安全系数高,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但是,颈椎的生理曲度是否正常,操作时,手法的角度、力度、大小都不相同。所以应特别注意手法的应变能力、及辩证施治,应根据病灶点的部位、程度、方向、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及心理状态,选用轻巧安全的**手法。

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所讲“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调颈法不需天天进行,一般急性病则每周三次矫正,急性期过后则以每周二次为佳,然后改为一次,慢性病患者则每周一次或二次。这样才能做到筋骨并重,才能做到整肌和整脊同时进行,才能提高疗效,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老年人,或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变的患者,不宜采用该手法**。

2023年项痹病诊疗方案

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疗方案。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 根据1994 6 28国家中管局发布的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 001.9 94 进行诊断。1 发病特点 急性或缓慢起病,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颈肩部酸痛 头晕头痛 一侧颈项不适等先...

项痹病2023年诊疗方案

2013年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疗方案。一 诊断。一 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 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 颈椎病诊治与 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 麻木 疼痛 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 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二 疾病分期。1 急性期 临床主要表现为颈...

2023年项痹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8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 玩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 肩背疼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