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痹病2023年难点分析

发布 2023-06-20 16:01:28 阅读 6351

膝痹病2023年难点分析、解决措施及方案优化。

1.疼痛问题:膝痹病急性期时许多患者膝部剧痛难忍,活动困难,多数患者单纯中医**疼痛缓解不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对此,我们改进的方法是强调中西医结合**,在应用综合中医**的同时,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分散片、美洛昔康片分散片等,对于疼痛特别明显者,予肌肉注射曲马多注射液或者静脉应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实现短时间改善疼痛症状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率。另外,我们可以加用红外线等物理**以温经通络止痛。膝痹病患者由于部分病位为肌筋膜或韧带层面,单纯针灸、手法、理疗改善不显,且存在明显痛点。

常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针刀**, 以松解粘连,缓解挛缩。手法**及针灸、西药无法有效的在间歇期维持疗效,因而此期间需通过中药外用进行疗效巩固。从方便性而言,膏药应作为首选。

在应用膏药外用的同时必须告知患者时刻警惕**过敏,目前多数膏药中放置辣椒碱等刺激挥发类物质,应防止**多度刺激起泡。

部分膝痹病患者自觉双下肢或单侧下肢沉重麻木,肌肉僵硬,稍活动后疼痛加重,服用汤药及针灸改善不明显。可进一步引入中药外用足浴改善症状。通过协定处方将活血化瘀、舒筋通络药物放入泡洗桶中,加速下肢血偱,缓解症状。

2.**问题:膝痹病患者,往往短期疗效显著,但**结束后部分患者病情反复,**严重,翌日膝关节疼痛明显。

疾病反**作时困扰病人和医生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在整个临床**过程中,膝关节疾病的“功能观”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直接影响膝痹病的“瘥后防复”,也导致继发的相关疾病的产生。因此,加强健康宣教,帮助人们提高日常膝关节保健知识,预防为主,重视未病先防、瘥后防复两个环节尤为重要。

3.膝关节乏力问题:部分膝痹病患者伴有下肢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走路特别是上楼梯时乏力。

对此问题,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加强中医功能锻炼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我们总结了一套有效的锻炼方法,由主管医师亲自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监督患者每日将锻炼落到实处。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原则是以主动不负重的活动为主,练习关节活动,增强肌肉力量,以保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稳定关节的平衡力。

具体锻炼方法如下:(1)伸膝活动: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将双足平放于地板上,尽量伸直一侧膝关节,并保持伸直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屈曲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2)屈膝活动:患者俯卧位,双下肢平放于床上,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力靠向臀部,并保持屈曲位到有酸胀感,再慢慢伸直膝关节,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3)腘绳肌锻炼:

患者仰卧,双下肢平放,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并用手固定大腿,然后逐渐伸直膝关节,当有酸胀感时屈曲膝关节,再慢慢放平。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4)股四头肌锻炼:

患者俯卧,双下肢平放,屈曲一侧膝关节并用毛巾环绕同侧踝部,逐渐向臀部尽力牵拉小腿,持续1~2分钟,两腿交替进行,反复5~10次。

4.手法**效果不佳问题:膝痹病手法**不同医师既往掌握的手法技巧各不相同,疗效差异也较为明显。

对于病情相似的患者不同医师采取的不同**手法在疗效不统一的同时,引起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下降。手法**的统一性必须尽快落实。科室以继承为基础,以创新为特色,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科室医师的手法,尽可能减少手法差异,保证**效果的提升。

同时提倡医师个人特色手法的附加**,进一步扩大临床疗效。具体手法如下:循经推运法:

患者仰卧位,以手掌或掌根分别用推、揉、法,辨病循经,推运所属之经筋及膝关节周围。连贯推运3~6次,病位处可推运8~10次。活动髌骨分筋法:

以拇指按压于髌骨两侧,有节律地从外向内拨动髌骨;五指拿住髌骨作一紧一松的上提手法;再将髌骨缓慢地环转、滑动。每项可作3~5次。点穴通经法:

分别用拇指点按内外侧膝眼、犊鼻、鹤顶、梁丘、血海、三阴交、阴陵泉、委中等穴及压痛点,手法宜先轻后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按揉理筋法:患者俯卧位,沿足太阳膀胱经,从承扶、殷门、委中一直到承山、昆仑穴处,手法宜深沉紧贴体表不可离开或摩擦,反复进行4~6次。

屈伸展筋法:以左手托其腘窝,右手握住踝部,有力缓慢、沉稳地做屈伸关节被动运动,尽量达到屈伸的极限性,反复进行6~8次。然后,将膝关节尽量伸直,一手压住膝部,一手握住前足部用力背伸踝关节,重复3~5次。

搓擦膝关节:以两手分别置于膝关节两侧,用搓、擦法**数十下。两掌不可按之过紧,以透热为度。

以上手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或证循经加减选用,其临床效果更佳。手法**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推拿**不适合于风湿热痹证。

5.针灸**效果不佳问题:针灸**同样存在不同医师选穴的不同,导致临床**效果存在差异。

针灸**同样需统一规范化。结合各医师的特点及经验,拟定出适合我科的针灸**选穴标准。膝痹的针刺**多采取“以痛为输”的取穴方法,也就是局部选取痛点针刺,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经络,同时结合远道取穴调节脏腑虚实,疏通经络气血,两者相辅相成,提高疗效。

也可以结合神经节段和神经干的走行路线取穴。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

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

远道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方法:

进针前穴位**碘酒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 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每次 20分钟,每周**2次。注意事项:

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电针、针刀**、穴位注射等特色针灸**亦可选择使用。对于关节已经变形者,局部穴位的准确位置已受到影响,可以不考虑针灸**。

6.疗效欠佳问题:部分患者综合**效果改善仍然有限,住院周期较长。

对此,我们考虑主要有两个原因。**手段及方式上相对不够丰富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此,我们解决的方法是不断丰富**手段和**方式。

进一步引进各种物理**仪器,引进新的**方法,初步计划年度内引入套管针刀**,由专家亲自示范指导临床医师学习操作,并在科室内推广试行。其次是患者疾病本身原因。部分膝痹病患者合并有膝关节游离体、半月板退行性破损等疾病,通过单纯中医综合**症状缓解不显。

对此类患者,可通过膝关节关节镜**,行关节清扫,游离体摘除或半月板修复等手术**。部分患者膝关节退变严重、关节严重变形,常规中医保守**往往收效甚微。对此类患者,我们可考虑通过行膝关置换手术来**。

7.关节活动障碍问题:膝痹病患者关节软骨退变明显,行走时关节弹响、干涩,活动不利明显,物理**症状缓解程度有限。

对此,可予以患者膝关节透明质酸钠凝胶注射润滑关节,营养关节软骨,改善症状。

8.中药汤剂使用后疗效不佳问题:部分患者自觉服用中药汤剂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者无效。

对此,我们认为辨证论治不对是主要原因。其一是科室里有部分医师是西医院校毕业的,对中医辩证论治掌握不太理想,对此,应该加强临床医师的中医药知识培训,同时,科内临床医师也应积极学习和掌握本病的诊疗方案。其二患者临床证候复杂,辩证较为困难,有时证型错综复杂,对辩证用药造成了很多假象。

对此,我们要抓住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兼顾其它证候,辩证使用用药。比如临床中不少老年患者,本身肝肾亏虚,又因风寒湿等原因而致膝痹,对此,单一使用补肝肾或者单一使用祛风湿的汤剂效果往往不理想,而我们选择两者兼备的独活寄生汤就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9.外用中药疗效不佳问题:部分膝痹病患者应用外用药物后感觉膝部酸痛症状改善不显,甚或无效。

部分患者描述没有任何感觉。外用药物的合理使用及辩证使用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中医的精髓在于辩证论治,部分医者认为外用药物的作用只有一种:

消肿止痛。因此,使用外用药物不辩证使用,这是极其错误的观点。实际上外用药物由于使用的中药成分不同,其适应症也是有一定的区别。

如双柏膏对于因风湿热引起的疼痛应用效果较好,而四子散热敷则对于因风寒湿气痹阻经络引起的疼痛效果较好。因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要熟练了解每种外用药物的适应症,辩证施治才能使疗效最大化。

2023年项痹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8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 玩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 肩背疼痛,头...

2023年项痹病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

2018年针灸科中医优势病种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分析 总结及优化。项痹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 诊断要点 1诊断依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颈椎退行性病变。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 玩手机者,往往呈慢性发病。颈 肩背疼痛,头...

2019腰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改后

腰椎间盘突出症。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2013版 一 概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 纤维化破裂 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 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 腰痛 腰腿痛 痹证 范畴。二 病名 中医病名 腰痛病。西医病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三 诊断。一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