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学大纲

发布 2020-02-08 13:49:28 阅读 2519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心理现象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原则、方法以及心理学发展史;了解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意义;识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深刻理解并掌握科学的心理观。

教学重点】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心理的实质。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心理的实质。

教学方法】多**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

教学时数】6课时。

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与意义。

一、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一个人有一千种心理,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又有不同的表现。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为了研究方便,一般把心理分为两个方面:心理过程与与个性心理。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包括:

1. 认识过程。

接收、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

2. 情感过程。

人在认识事物时决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总要对它采取一定的态度,并产生某种主观体验。

3. 意志过程。

人们不仅在不断认识世界,产生情感体验,而且还要在实践中改造世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拟定实践计划、作出决定、执行决定以及为达到目的而克服困难等心理活动,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意志过程。

二)个性心理。

1. 个性倾向性。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它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和积极性。2. 个性心理特征。

它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就是说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心理世界。

三)心理状态。

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从心理过程到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状态。

三者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如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心理现象心理状态——注意、心境、激情、犹豫、灵感。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知已知彼,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第二节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一、心理学的起源。

一)心理学的萌芽。

人们常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大约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阐述心理现象的专著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说它年轻,是因为心理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百年的事情。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024年德国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发展。

1.学派不断涌现 2.队伍逐渐壮大 3.体系日趋完善。

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一)构造主义。

(二)行为主义。

三)精神分析学派

四)认知心理学。

五)人本主义心理学。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一、研究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教育性原则。

三)发展性原则。

四)系统性原。

二、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二)实验法。

三)问卷法。

四)其它方法。

第二节心理的实质。

辩证唯物者认为:心理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就是科学的心理观。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一)脑是心理的器官。

1. 神经元和神经系统。

神经元。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大脑大约有100——160亿个神经元。一个典型的神经元是由胞体、树突和轴突构成的。

基本功能:兴奋功能;整合功能;传导功能。

根据不同功能可把神经元分为三类: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结构如下。

脑:大脑、小脑、脑干、间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脑神经与脊神经

周围神经系统。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大脑。三个重要部份:

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基底神经节。

2. 大脑皮层机能定位。

1 感觉中枢。

视觉中枢——枕叶;听觉中枢-——颞叶;躯体感觉中枢——顶叶。

运动中枢——额叶。

言语中枢(听、说、读、写)

3. 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

二)心理是脑的机能。

1. 反射。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客观刺激物所做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引起反射的刺激物可来自机体以外的环境,也可来自机体的自身。

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一种不随意的快速反应。它是有机体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是动物和人经过后天学习而获得的一种反射。

2.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经典型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的抑制。

无条件抑制。

它与无条件反射一样,是有机体生来就具有的先天性的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任何额外的新异刺激如强音、陌生人的出现等,都可以暂时抑制条件反射的正常出现,这就是外抑制。

当刺激过于强大、过多或作用时间过久时,导致条件反射广泛而长期的抑制这种现象称为超限抑制。

条件抑制。这是后天获得的抑制,也称内抑制。它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条件刺激不被无条件刺激所强化。内抑制的形成需要经历不强化的过程。它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消退抑制是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多次只给条件刺激而不用无条件刺激强化,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反应强度将逐步减弱,最后将完全不出现。分化性抑制是在分辨相似的条件刺激物时所产生的反射性抑制。

3. 条件反射的系统性。

动力定型。它是按一定顺序出现的一系列刺激和反应经多次反复而形成的神经联系系统。它具有定型化、自动化、概括化的特点。

两种信号系统。

凡是由具体刺激物(如声音、光线、气味等)所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其特点:一是对现实世界某一具体事物的反映;二是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反映,这是人与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言语为信号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人的心理是物质的高级反映形式。

二)人的心理**于客观现实,主要是社会现实。

三)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

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第二章注意。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注意对学生个体发展的重要意义,了解学生注意的特点;识记注意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功能;掌握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特点及产生原因、判断注意好坏的标准等;分析在课常教学中运用注意规律组织好教学。

教学重点】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注意力;判断注意好坏的标准。

教学难点】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多**教学、讲授法、问题讨论、实例分析。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概念。注意是意识的选择活动,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有以下几个特点:

指向性 ;集中性 ;注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性

二、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监督功能。

三、生理机制及外部表现。

一)生理机制。

1.从其发生来看,是有机体的定向反射。据巴氏解释,定向反射也称**反射,或称“是什么”反射,是指由于新刺激物的出现使人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感受器朝向该刺激物,以有效地反应和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它具有三个不同的发展时相,第一指向反射,即指感官朝向新刺激物方向;第二,**反射,即主体接近刺激物,并揭露其意义;第三,“是什么”反射,对刺激物彻底了解。

2.从注意的神经过程看,是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规律和优势兴奋中心。抑制引起兴奋是正诱导,兴奋引起抑制是负诱导,注意是负诱导的作用结果。如专心致志学习是一种正诱导,同时再也看不到或听不到身边所发生的其它事情是一种负诱导。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

2.无关运动停止。

3.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

四、注意的几种学说。

一)过滤说

二)衰退说。

第二节注意的种类。

一、无意注意。

(一)概念。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二)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变化、开始与终止、新异性。

2. 主体状态。

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已有的知识经验。

二、有意注意。

一)概念。有一定目的,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称随意注意。

二)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加深对活动任务的理解。

3.培养间接兴趣。

4.合理地组织活动。

5.用坚强意志与干扰斗争。

三、有意后注意。

即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第三节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即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

一)知觉对象的特点

二)与个人的活动任务有关。

三)与知识经验有关。

二、注意的持久性(稳定性)

是指注意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时间长短。

保持稳定注意的条件。

一)与主体状态密切相关

二)与对象本身的特点有关。

三)把内部注意和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三、注意的分配。

即指在同时间内人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

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

一)同时分配的几种活动中至多有一种是生疏的。

二)同时注意进行的各种活动之间形成了动作系统。

三)分配注意的技巧。

四、注意的转移。

根据需要,主动而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者在同一活动中由一种操作过渡到另一种操作。

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受以下几个条件的制约。

一)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

二)新活动和任务的特点。

三)事先是否有转移的信号。

四)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第四节学生注意特点及教学。

一、学生注意的特点。

一)注意目的性发展的特点。

二)注意稳定性发展。

心理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 教学大纲。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 特殊教育 语文教育 数学教育和英语教育专业。五年制大专班 四年级三年制高专班 一年级。授课学时 总课时 72 周课时 2 一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普通心理学 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院校为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而开...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 心理学的概念。识记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以解释 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领会 心理学的基本性质。客观性 准确性 可检验性。二 心理学的分支。领会 心理学理论领域 1.实验与认知心理学2.人格与社会心理学3....

心理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教学重点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一 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思考 行为和心理有没有联系?解析 行为是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的,通过对人的行为的观察和描述使我们可能 其内部心理活动 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行为的复杂性是由于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二 人的心理现象的内容和结构。在我们的周围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