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2023年高考化学试卷分析全解

发布 2020-02-05 05:55:28 阅读 5458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

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分析。

2023年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卷整体感觉:“稳定”是主旋律。试卷保持题量不变,赋分值基本不变,主要考察的化学知识几乎一网打尽。

难度呈现与去年比,有所下降;计算量及计算要求有所下降。

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考点分析。

试题分析: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与人造纤维灼烧时的气味不同,故可以区别蚕丝和人造纤维,a正确;食用油反复加热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产生多种稠环芳香烃等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c正确;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75%,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

b.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c.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a

d.标准状况下,2.24 lccl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a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乙烯和丙烯的最简式相同,均是ch2,14 g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a,正确;b、n2与h2反应生成的nh3的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 1 moln2与4 mol h2反应生成的nh3分子数小于2na,b错误;c.

1 molfe溶于过量硝酸生成硝酸铁,电子转移数为3na,错误;d、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错误。

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的知识。

9.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2-甲基丁烷也称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2-甲基丁烷也称异戊烷,错误;b.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正确;有4种同分异构体,错误;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

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的知识。

10.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长颈漏斗分离出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产物。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铜粉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no

c.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

d.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得到纯净的cl2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使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物质,须两液体不互溶,而乙酸乙酯与乙酸和乙醇互溶,不能使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酸乙酯,a错误;no与空气中的氧气极易反应生成no2,且no的密度与空气接近,故不可以使用排空气法收集no,b错误;fe3+易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故配置氯化铁溶液时先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抑制fe3+的水解,然后再加水稀释到相应的浓度,c正确;将cl2与hcl混合气体通过饱和食盐水可除去混合气体中的hcl,而不能除去水蒸气,d错误。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

11.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 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答案】b解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极区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氢氧根放电使氢离子浓度增大,使正极区ph减小,故a错误;阳极区氢氧根放电,中间隔室so42-离子向阳极区移动生成硫酸,阴极区氢离子放电,中间隔室na+向阴极区移动生成naoh,b正确;负极反应为:4h2o + 4e- =2h2 + 4oh- 或4h++4e-=2h2,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和氢氧根,使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而使ph增大,c错误;根据阳极反应:4oh- -4e- =2h2o + o2,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

25mol的o2生成,d错误。

考点】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的知识。

12.298k时,在20.0ml 0.10mol氨水中滴入0.

10 mol的盐酸,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已知0.10 mol氨水的电离度为1.

3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滴定过程应该选择酚酞作为指示剂。

b.m点对应的盐酸体积为20.0 ml

c.m点处的溶液中c(nh4+)=c(cl-)=c(h+)=c(oh-)

d.n点处的溶液中ph<12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盐酸加氨水,滴定终点时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为减少滴定误差,在该滴定过程中应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a错误;m点ph=7,如果二者恰好反应,生成的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因此m点对应的盐酸的体积小于20.0ml,b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h4+)+c(h+) c(cl-) c(oh-),由于m点处的溶液显中性,即c(h+) c(oh-),所以c(nh4+)=c(cl-) 又由于氯化铵强电解质完全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故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应为:c(nh4+)=c(cl-)>c(h+)=c(oh-),c错误;n点氨水溶液中已经电离的一水合氨浓度等于溶液中氢氧根的浓度,c(oh-)=0.1mol/l×1.

32%=1.32×10-3mol/l,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n处的溶液中氢离子浓度 = 10-14/1.32×10-3mol=7.

6×10-2mol/l,根据ph=-lgc(h+)可知此时溶液中ph<12,d正确。

考点】考查酸碱中和滴定、弱电解质的电离以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知识。

13.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

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w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

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此w是h;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m是水,r是***,q是次氯酸,p是甲烷,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z>x,错误;c.y的氢化物是h2o或h2o2,水或双氧水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正确;d.x的最**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及和无机框图题推断的知识。

选择题涉及的知识点有:化学与“stes”、na、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基础、电化学原理、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元素周期律知识联系的元素化合物反应的简单推断。

26.(14分)

氮的氧化物(nox)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工业上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用nh3将nox还原生成n2,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对nh3与nox反应进行了**。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的制备。

新课标12023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2016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该卷的编制十分注重英语科核心素养的渗透,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综合来看,两大特点十分突出 一是融入中外文化知识,助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试卷中涉及中外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如第2篇阅读材料涉及美国社会对老人是否与子女住在一起的看法,第4篇阅读材料介绍不同文化对...

新课标1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6高考文综地理试卷分析 一 试卷特点。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第1套卷地理试题具有 平和稳重有新意,联系实际接地气,分析究理重逻辑,激发潜能可持续 的特点。体现出选拔性考试 立德树人 的宗旨,注重了地理学习能力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选材视野开阔,内容精当 设问构思精巧,合理区分。与2015...

新课标12023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考点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三 第三组材料以渤海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变化为主,依据 信息,解读与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外力作用。7.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则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贝壳堤。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