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乘法,了解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会读、写乘法算式。
2)学生在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等学习过程中,把具体情境与乘法进行联系,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用多种方式表达乘法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意识。(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二、重点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2.学生能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正确理解乘法表示的意义。三、导学问题。
1.仔细看看,游乐园里都有哪些游乐项目?
仔细观察每架小飞机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有几架飞机?同学们将每架飞机上的3个小朋友圈起来。
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一个问题吗?思考:要想知道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
你会列式吗?请你写一写。为什么每个加数都是3呀?
里一共几个3相加?
2.出示小火车画面。
你观察到了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算式是什么?
提问题:看到6+6+6+6谁能提问题?
联想:如果增加1个车厢是几个6呀?再增加1个车厢呢?7个车厢呢?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有1个车厢就有1个6,2个车厢就有2个6有几个车厢就有几个6。
出示旋转木马画面。
说说你是怎样研究的?观察到什么?提出了什么问题?怎样列式的?
对比:仔细观察,这个算式(3+3+3+2)与前两个算式(3+3+3+3+3及6+6+6+6)有什么不一样?
3+3+3+2能用几个几相加表示吗?什么情况下才能用几个几表示呢?3.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
数学家就是这样2×7表示7个2的,他们把“+”号斜过来,写成“×”号,给它取名叫“乘号”。四、参考资料。
乘法的**。
乘法是算术中最简单的运算之一。最早来自于整数的乘法运算。什么是乘法。
乘法是四则运算之一乘法。
乘法是指一个数或量,增加了多少倍。例如4乘5,就是4增加了5倍率,也可以说成5个4连加。
小九九”的由来。
九九乘法歌诀》,又常称为“小九九”。现在学生学的“小九九”口诀,是从“一一得一”开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却是倒过来,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为口诀开头两个字是“九九”,所以,人们就把它简称为“九九”。
大约到世纪的时候才倒过来像现在这样“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国使用“九九口诀”的时间较早。在《荀子》、《管子》、《淮南子》、《战国策》等书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六六三十六”等句子。由此可见,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九九乘法歌诀》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 教材第16页 17页例1及练习三第1 4题。教学目标 1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 2 引导学生从情景图所提供的数据中发现数学问题 3 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同时养成良好的书...
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连加 连减运算》说课稿
连加 连减运算 说课稿。一 说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本第27页 28页。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学生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一年级上下册已学过,这里...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复习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期末考试内容。口算部分 25分实践活动 5分。内容 本学期所学口算内容 5分钟完成50道题 综合测试部分 70分。内容 本学期所学全部内容题量 五道大题 40分钟 一 填空 6道小题,每题2分,共12分。二 选择 4道小题,每题2分,共8分。三 两步计算 9道小题,每题1分,共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