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解析:该反应中反应物br+h2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hbr+h的总能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正确;δh=117 kj/mol-42 kj/mol=75 kj/mol,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与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答案:a2.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
b.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
c.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解析: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其反应前后都有能量的变化;在所给反应中,反应放热,则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a3.(2010·肇庆检测)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碘的升华。
b.生石灰溶于水。
c.镁与稀盐酸反应。
d.熟石灰与nh4cl晶体混合制氨。
解析:在题中给出的四个选项里,吸热的是a、d,但a是物理变化,所以答案为d.
答案:d4.(2010·华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列各组变化中,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前者小于后者的一组是 (
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2h2(g)+o2(g)==2h2o(l) δh1;
h2(g)+o2(g)==h2o(l) δh2
t℃时,在一定条件下,将1 mol so2和1 mol o2分别置于恒容和恒压的两个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放出的热量分别为q1、q2
caco3(s)==cao(s)+co2(g) δh1;
cao(s)+h2o(l)==ca(oh)2(s) δh2
ab.②④cd.③④
解析:①中,ch4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则δh1<δh2;②中δh1=2δh2,δh1、δh2均为负值,则δh1<δh2;③中,1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时恒容条件下比恒压条件下转化率小,放出的热量少,故q1<q2,④中,caco3分解为吸热反应δh1>0,cao和h2o反应为放热反应δh2<0,故δh1>δh2.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组成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 kjb.2953 kj
c.3236 kjd.3867 kj
解析:1 mol co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 mol×283 kj/mol=283 kj,3 mol ch4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 mol×890 kj/mol=2670 kj,共释放的热量为:283 kj+2670 kj= 2953 kj.
答案:b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硫酸与1 mol ba(oh)2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
b kpa时,1 mol s和2 mol s的燃烧热相等。
c.co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的co2,所以co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时,1 mol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解析:中和热是在稀溶液里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时所释放出的热量,而1 mol h2so4和1 mol ba(oh)2完全中和时生成2 mol h2o,而且有baso4生成,a错误;燃烧热指在 kpa时1 mol该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与实际燃烧的硫的物质的量无关,b正确;co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燃烧热与温度和压强有关,不同温度下测得的反应热是不同的,故未指明温度谈燃烧热无意义,且若碳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也不能称为燃烧热,d错误.
答案:b7.已知 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δh=-2834.9 kj/mol
4al(s)+2o3(g)==2al2o3(s)δh=-3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解析:上式减下式得3o2(g)==2o3(g) δh=284.2 kj/mol,可知,同为6 mol 氧原子,o3的能量高于o2,则o3不稳定,由o2变为o3是吸热反应.
答案:d8.有专家指出,如果对燃烧产物如co2、h2o、n2等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使之能够实现如图转化,那么,不仅可以消除对大气的污染,还可以节约燃料,缓解能源危机.在此构想的物质循环中太阳能最终转化为。
a.化学能b.热能。
c.生物能d.电能。
解析:关键信息是co2、h2o、n2利用太阳能使它们重新组合,根据图示可知组合成可燃物,而可燃物燃烧后转化为产物并放出热量,产物又结合太阳能转化为燃料,如此循环可知太阳能最终转化为热能.
答案:b9.(2009·天津高考)已知:2co(g)+o2(g)==2co2(g)δh=-566 kj/mol
na2o2(s)+co2(g)==na2co3(s)+o2(g)δh=-226 kj/mol
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的燃烧热为283 kj
b.右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c.2na2o2(s)+2co2(s)==2na2co3(s)+o2(g) δh>-452
kj/mol
d.co(g)与na2o2(s)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电子转移数为。
解析:a错,燃烧热的单位应是kj/项,图中没有标注物质的系数.c项,由co2(s)==co2(g) δh>0及盖斯定律可知c项正确.d项,当反应放出509 kj热量时,参加反应的co为1 mol,电子转移数为2×6.02×1023.
答案:c10.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2o3(s)+3co(g)==2fe(s)+3co2(g)
h=-24.8 kj/mol
fe2o3(s)+co(g)==fe3o4(s)+co2(g)
h=-15.73 kj/mol
fe3o4(s)+co(g)==3feo(s)+co2(g)
h=+640.4 kj/mol
则14 g co气体还原足量feo固体得到fe单质和co2气体时对应的δh约为( )
a.-218 kj/molb.-109 kj/mol
c.+218 kj/mold.+109 kj/mol
解析:该问题可以转化为co(g)+feo(s)==fe(s)+co2(g) δh=?所以应用盖斯定律,若把已知给出的3个热化学方程式按照顺序编号为①、②那么即可.
答案:b11.(2010·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2023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为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2221.5 kj/mol;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 kj/mol;异丁烷的燃烧热为2869.
6 kj/mol;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
4h2o(g)
h=-2221.5 kj/mol
b.相同质量的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别完全燃烧,前者需要的氧气多,产生的热量也多。
c.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d.奥运火炬燃烧时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光能。
解析:a项中,水为气态,不正确;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等质量燃烧时需要氧气的量相同.根据正丁烷和异丁烷的燃烧热可推知,c4h10(正)==c4h10(异) δh=-8.4 kj/mol,因此,异丁烷比正丁烷稳定.
答案:d12.将v1 ml 1.0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能转化为热能。
c.naoh溶液的浓度约为1.0 mol/l
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解析: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分析表中数据,当加入盐酸5 ml、naoh溶液45 ml时,反应后温度为22℃,故实验时环境温度低于22℃,a错误;加入hcl溶液30 ml时反应放热最多,此时酸碱正好完全中和,c(naoh)=1.0 mol/l×30 ml÷20 ml=1.
5 mol/l,c错误;有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h2+cuo△,h2o+cu是吸热反应,d错误.
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七章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或加热或加压,或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ab...
2023年高考专题 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 21
2011年高考专题 共59套 第十二章第一节基本实验仪器及使用。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2009 安徽高考 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解析 本题是化学实验仪器使用常识题 a项,浓硝酸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塞 c项,量筒只能准确到0.1 ml,要准确量取9.5...
2023年高考专题 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 28
2011年高考专题 共59套 第四章第三节硫及其化合物 一 选择题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2010 泰安模拟 下列溶液中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澄清石灰水 h2s溶液 kmno4酸性溶液。氯水 品红溶液。ab c 除 以外d 全部。解析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