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管理经济学试题

发布 2020-02-01 00:27:28 阅读 4940

一、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若低于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为什么?

2、、何为需求**弹性?需求**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二、案例分析(80分,每题20分)

中国铁路客运市场分析。

颇具中国特色的“春运”市场提供了世上罕见的巨大商机。广东省及“珠江三角洲”的资料显示,仅春运40天时间,竟能够创造一些客运“专业户”本年度至少50%以上的营业总额;而70%以上的参加者,在这40天的“工作”中所创造的价值可抵本年度价值120%以上,甚至可以在未来一年内什么都不用做也能够正常维持。这一切很大程度要归功于涨价。

国家铁道部春运办有关人士解释,涨价是为了“削峰平谷”以达到“均衡运输”的目的。

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在2023年全国铁路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说,春运期间,铁路部分旅客列车实行票价浮动,主要是考虑发挥**杠杆的调节作用,分流旅客,削峰填谷,并不是想增加收入。

2023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就部分旅客列车票价实行**指导价方案举行过听证会。胡亚东说,听证会的目的是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灵活的铁路客运**机制。经过听证并报经***批准的**指导价方案,不仅适用于2023年,而且适用于今后较长一段时期。

胡亚东介绍,今年春运期间票价浮动特点有:一、范围有限。节前票价上浮严格控制在北京、上海、南昌、郑州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

节后严格控制在郑州、济南、上海、南昌、柳州、成都铁路局和广铁集团始发的部分紧张方向的旅客列车以及北京西站始发经京九线至深圳的旅客列车,占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总数的12%左右。而且,学生票、革命伤残军人票价不上浮。二是时间有限。

节前上浮的日期为2月1曰至7日,节后上浮的日期为2月11日以后。铁路明确规定,节前已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3天,节前未上浮的列车节后上浮不超过15天,同一线路、方向的列车票价上浮时间最多不超过20天。三是幅度有限。

今年春运票价上浮幅度,硬座为15%,其他席别为20%,硬卧低于25%、软卧低于35%的**指导价上限。胡亚东说,为鼓励旅客避开高峰出行,铁路规定,凡节后票价上浮的列车,在2月8日至10日(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二)实行票价下浮,幅度为10%。

但以涨价后某日的事实证明:广东铁路客运高峰更加尖锐,超过历史最高峰值,“均衡运输”当然成了画饼充饥;对于大多数的中国百姓而言,无论车票涨不涨价,该回家的还得回家,涨价根本无法削平峰谷,只能让铁路部门狠狠赚一笔。据北京一家报纸报道,节前15天北京西站和北京站客票收入增长了50%,收入近3个亿,春运给了铁路部门一个极为厚重的大礼包。

有**指责,这是“垄断行业大发横财”。

不过,中国老百姓开始不买帐了,河北律师乔占祥首先就铁路调价方案向铁道部提出行政复议。同年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也致函铁道部,要求就涨价问题给个说法。习惯于沉默的中国百姓终于开始有了维权意识,几年过去,终于有了结果,今年,不算富裕的河南省率先举出春运不涨价的旗帜,全国上下一片叫好。

依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春运期间的运输的需求**弹性如何?依据所学经济学原理说明,为什么铁路部门春运期间涨价可以大幅增加收入?

2、铁路部门春运提价的理由是什么?是否充分?涨价究竟能不能“削峰平谷”,解决春运供求紧张的问题?

3、铁路运输的供求特点有哪些?

4、你认为河南省的举措经济吗?涨价或不涨是解决春运供求紧张问题的不二选择吗?

经济学试题

考试中英合。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英合作商务管理和金融管理专业考试。经济学试题 课程 00800 第一部分简答题 满分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征收间接税对产品 影响最小的情况是。a.对该产品 的需求缺乏 弹性b 对该产品的需求富有 弹性。c.对该产品的需求的 弹性...

经济学试题

第一部分必答题 满分60分 本部分包括第。一 二 三题。每题20分 一 本题包括l 20二十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1 所有社会面临的基本经济问题是。a 保持充分就业 b 保持 稳定。c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 选择生产...

2019经济学基础试题

1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主要用来衡量的。a 矿产资源b 自然资源c 经济资源d 社会资源。2 不属于经济资源的是。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人工制造的生产设备 d 自由资源。3 决定一国经济持续发展能力的最重要因素是。a 自然资源 b 人力资源 c 生产设备 d 吸引外资。4 生产可能性曲线概念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