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积累 写作 批改 再写”作文教学模式

发布 2019-12-29 10:31:28 阅读 3994

构建“积累、写作、批改、再写”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历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教师觉得难教,学生感到难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难。小学生受年龄、阅历等多方面年的限制,作文教学更加费力。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我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多年的历程中,不断地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构建了“积累、写作、批改、再写”四环节作文教学模式,使作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积累是基础。

无有微小的土粒,何以有高山峻岺、泰山、珠峰?无有涓涓细流,何以有江河大洋、长江、黄河?作文也是一样,没有写作基础知识的认真学习,没有生活素材的广泛积累,永远也写不出好文章来。

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基础知识的重要通道。任何事物都有它本身固有的规律,作文也一样。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积累了写作知识,掌握了写作规律,才能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在一篇文章中,有许多写作知识需要学习、积累。如要学会遣词造句、布局谋篇、逻辑思维、写作技巧等。这些写作知识都要在阅读中不断感悟,逐步弄清。

如记叙文,要掌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过程、结果。例如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间:

***领导革命的时候;地点:江西瑞金城沙洲坝;人物:***、战士、乡亲;原因:

村子里没有井;过程:***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井;结果:井旁立了一块碑。

不断地阅读大量的记叙文,牢固掌握记叙文构成六要素及写作方法,你就学会了记叙文的写法。

掌握阅读知识,光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还需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不断深化,巩固阅读知识、最后达到熟练运用阅读知识的目的。

一篇文章,就像一部机器一样。阅读就是把文章的零件一一拆下来,让学生看,让学生学;而写作则是把一个个零部件组合成一篇文章。阅读和写作看起来截然不一样,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只有学会拆零件,认识每个零件的功能,才能自如熟练地将零件组合成一篇好文章。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知识的积累,更是写作的快捷通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拆零件的本领,让学生认识每个零件的用途和功能,掌握整篇文章的结构和特点,才达到了阅读教学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中,除阅读知识积累外,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作文教学中素材积累的主要源泉。作文就是要写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只有让学生在校园内外仔细观察每个人地举动,一件事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大自然的景物及变化,才能下笔有物,笔下生花。

一次,我布置了《我最喜欢的植物》的作文,课前让学生仔细观察植物的颜色、形状、长势、动态、静态等后再写。第二天,学生在写作时,写了有的植物的叶子是圆的,有的是狭长的,有的如手掌一般。还写了有的花瓣是甜的,有的是苦的,有的是无味的。

有的学生还观察到牵牛花,夜晚慢慢合拢,黎明会悄然舒展,写得具体生动。

如果只有阅读知识而缺乏生活积累,文章会空洞无物,而只有生活积累,缺乏阅读知识,文章会暗然失色。因此阅读知识的积累、生活素材的积累不仅密不可分同等重要,而且是写作的基础。

二、写作是关键。

写作教学是一门实践课。如果教师只讲作文如何如何写,不让学生下笔写,学生永远学不会写作。小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共安排了十次习作,我觉得这远远不够。

在作文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增加学生作文实践的次数,创造作文实践的机会,扩大作文实践的范围。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穿插写作练习。小学低年级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口头造句,口头仿段,口头仿篇等多种练习。如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文《自己去吧》可以模仿课文说文。

如“小丽说‘妈妈给我洗手绢好吗?’妈妈说‘你用香皂会把手绢洗干净的’。没过多久,小丽果然把手绢洗干净了。

” 高年级学生可在阅读教学中,练习将几个词写在一段话里,仿写段,人物、景物等。在仿写中摸索写作规律,掌握写作方法,也增加了写作次数。

让学生写观察日记,也是增加写作次数的一种好方法。还可让学生写周记,写日记,不断强化写作实践训练。只有不断地写、反复地练,才能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因此,多写、多练是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

三、批改是深化。

有人说,一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想这句话是对的。

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也许有这样的人,但我不相信这样的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

作文教学要十分重视修改文章。学生写好文章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首先要多次修改,直到认为没有修改的地方了才可交稿。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放声朗读。

在朗读中会发现作文中不通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不合逻辑的思路等,然后再加以修改。

老师批改作文是深化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教师的批改,学生才能知晓自己作文的毛病在**,找到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但是当前,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细改。学生的作文通篇是教师修改过得红色字句和符号。

如改错别字、改不通的句子、改不恰当的词语等。教师是根据自己的写作水平修改的,学生有时根本不能理解。再说学生看老师已经修改了,就不再多想了。

这种修改虽然教师下了很大功夫,但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并不大。

还有一种是粗放式的修改。全篇作文不见一点老师批改的痕迹。也就是说,没修改任何地方,只是在总批中淡淡写一两句不痛不痒的话,如“写得太简单,以后多注意”,“书写潦草,空洞无物”等。

这样的批改等于没批改,对学生作文的提高起不到任何作用。

我对“批改”一词的理解是:“批”就是让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眉批;“改”就是让教师给学生作文提出修改的整体方向,也就是总批。

现在,很少有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眉批。实际上眉批是深化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眉批,可用符号眉批。如作文中好的句子, 教师可用 “﹏符号勾出,有问题的句子,可用“——符号勾出等。还有一种眉批是用文字。

如“此句不通”“标点符号有误”“词语搭配不当”“人物刻画逼真”“此段精彩”等。

看起来教师没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但使学生实实在在地看到自己作文**写得好,**出现了问题,一目了然,心里有了底。

眉批是指作文在某个方面存在什么问题或好在什么地方,改是指整篇文章存在什么问题或哪些方面写得不错。

教师只有批改的准确,学生才能从中领悟到自己作文优缺点,才能找到自己作文应修改的地方。

四、再写是提高。

教师批改完学生作文,再讲评一下,便认为这次作文训练已经结束。学生看了教师的批改后,也认为作文作业已完成。但我认为作文教学还差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再写。

再写是学生写作的后续作业。当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后,学生根据教师批改的意见,重写作文。因为这次再写,与第一次写作大不一样。

第一次写作是根据自己的感受、能力去写的;而再写,则是经过老师指点后重写。再写也是有针对性的作文再修改、再提高的过程。再写后,再交给老师批改。

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教师认为可以了为止。

这种再写,看起来麻烦,但我认为这是提高作文教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四个作文教学环节的前提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凡是有兴趣的事,学生就会想办法认识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地情感。激发了兴趣,学生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思考,甚至会废寝忘食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试想,一个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没有学习的动机,没有学习的动力,如何能调动他学习的积极性呢?因此,作文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对作文教学的兴趣。

作文教学的“积累、写作、批改、再写”四个环节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循环往复才能完成。

如图所示:作文教学的整个过程,可以用以下模式图说明:

作文四环节作文模式,相互依存、环环紧扣、缺一不可。

作文四环节教学模式,也符合小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学会常用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的习惯”。

仿写作文教学之我见

作者 冯永。现代教育科学 小学教师 2011年第04期。一 仿思路,言之有序 范文的思路都是清晰的,它反映了作者表现客观事物的程序性。教学仿写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范文作者的思维方法,仿作文的行文思路,理清所要表达事件的脉络,使学生作文言之有序。作为范文的课文,其思路是多种多样的。有以时间...

谈作文教学中的写作素材积累写作素材积累

谈作文教学中的写作素材积累 写作素材积累。一 学会积累素材。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如果学生缺乏写作素材,文章的写作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 这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积累。积累写作素材主要有两种方式 文本阅读积累与生活实践积累。1.在文本阅读中进行写作素材积累。教师要积极引领...

看图写作文教案

看图作文。一 看图作文的概念 看图作文就是给我们一幅图画或多幅连续图画,让我们根据图画的内容,发挥想象来完成的一篇习作的作文形式。二 看图作文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 要仔细地观察图画,弄清画面的内容。就像我们阅读一样,读懂文章讲的是什麽事,也就是弄懂画面的含义。第二步 根据画面提供的材料和内容,确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