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加与减》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背景:一年级下册学生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学生对于相同数位的数相加,进位、退位等思想和技巧已经基本掌握,二年级下册还将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本单元在整个学段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编排特点。
1.从实际情境中引出计算问题,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计算问题的过程。《课标》“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两位数加两位数:乘车参观博物馆的问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奥运申办城市得票数的比较。
◎问题解决:学校卫生评比。
◎连加、连减:摘西瓜、运西瓜。
◎加减混合:公共汽车上、下人。
◎加减法估算:购买日用品需带多少钱。
所以,计算内容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
2.借助直观操作(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3.体现算法多样化。
(1)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中既可用口算,也可用笔算。
(2)连减 p27
(3)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4.让学生通过交流、探索,自己归纳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具体编排。
1.两位数加两位数。
主题图。(1)通过参观博物馆乘车的情境引出数学问题,使学生知道数学问题的提出是有现实意义的,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图中包含着解决“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的实际问题所需的信息,如每辆车准乘70人,每个班的人数都是已知的。可以引导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哪两个班的人数相加,和不超过70?
”让学生列出每两个班人数相加的算式,使学生看到例1~例3中的算式都是自己列出来的,发现知识的前后联系。
(3)学生还可能提出更多的问题,要鼓励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不进位加。例1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年级下册已经学过,这儿的重点是通过口算引出笔算。
(2)从主题图中抽取出其中两个班,自然地引出计算问题。
(3)多种算法:小女孩直接运用学过的口算解决问题。小精灵提出还可以用笔算。
(4)列竖式时,借助小棒,小棒用一种形象的竖式形式摆出来,与竖式相对应,使学生很容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竖式中的对位。
(5)计算时,把分步演算的过程放在虚框里,使学生看到整个动态的计算过程。
(6)最后让学生通过讨论,说一说列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只要学生说的有道理,教师就应该鼓励。虽然教材上是从个位加起的,但在不进位加中,从个位加起并没有显出其必要性来,如果学生觉得不一定要从个位加起,也没关系。
“做一做” p9
题目都是一年级下册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重点是解决竖式中的对位问题。
例2(1)一般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
(2)编排与例1一致。
(3)小精灵的问题“你是从哪位加起的?还可以怎样加?”就是鼓励学生采取多种计算策略,可以从个位加起,也可以从十位加起,为以后的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做准备。
做一做” p10与p9一致。
进位加。例3
1)整个编排方式与前面一致。
2)教学时要结合小棒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进位,以及十位如何相加。
3)使学生体会在进位加法中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笔算加法法则的总结。
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自行总结。
做一做” p12
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二。第6题,改错,重点是解决进位的问题。
第7题,第一次出现复式统计表,为二年级下册正式教学复式统计表做准备。
第8题,有几个采不走的蘑菇,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第题,结合计算,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第10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第2小题可以先让学生估算一下,再精确计算,最后再判断,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把所有情况都列出来,渗透组合的思想。第3小题要引导学生先判断出哪两样玩具要花的钱最少,并不需要计算,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思考。
2.两位数减两位数。
主题图。1)结合北京申奥成功的现实情景,用统计表的方式给出各申办城市的得票情况,一方面使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从现实问题中引出来的,另一方面,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这个题材很新,与计算问题的结合也很自然。
3)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统计表说说各个城市分别得了多少票,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进而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不退位减。例1
1)小精灵提出问题,两学生从统计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
2)多种算法:口算(在这儿还不是统一要求),笔算,“还可以怎样算”提示学生发现更多的算法。
3)列竖式时,借助形象数位表,与竖式相对应。因为不退位,学生观察直观图就可以理解。
4)编排与不进位加一致。
退位减。例2(一般的退位减)
1)借助小棒操作,用**形式把小棒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与竖式计算的每一步对应起来,使学生获得退位计算的形象支持。
2)重点是掌握如何退位,退位过程中十位数与个位数怎样变化。
3)提出问题: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使学生认识到在进位加、退位减中从个位加减比较方便。
例3(被减数个位是0的退位减)
1)脱离形象支持,抽象程度更高。
2)重点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掌握个位要算几减几。
笔算减法的法则总结。
与加法一致。
做一做” p19
包括一些以前用口算就能计算的两位数减一位数,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的方法。
练习三。第2题,把90—80和90—8对照编排,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对位。
第4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6题中的几种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如退位时十位上虽然点上圆点,但相减时没有减少1;不该退位时也退位了。
第7题,要让学生在判断是否退位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第9题,连续退位减,渗透除法的思想。
第10题,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解决实际问题,知道找零问题用减法。
第13题,让学生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开放性很大,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信息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问题解决。例4
1)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是同一类问题,是具有特殊数量关系的问题,专门安排例题。
2)教材设计了一个全校卫生评比的情景,给出了部分年级在卫生评比中所得红旗的情况,但每个班所得红旗数没有出全,下面一部分被树挡住了,只能通过一一对应看出各列之间的相差数,其他的信息通过学生的对话给出。
3)教材利用两名学生的对话,自然引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问题。要求的数不能直观数出,必须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出。
4)最后教材通过小精灵提出“你能说出别的班得多少面红旗吗?”让学生利用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问题并解决。
做一做” p23
1)这是一个商店卖球的情景,给出3种球的价钱,并说明“每个球优惠8元”,也就是现在每种球的价钱比原来少8元,两个学生想足球、篮球多少元,实际上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2)从下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看,这题就是一个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提的问题,几乎可包含百以内加减法的所有情况。如计算两个球相差多少元,两个球一共多少元等等。
(现在的教材从表面看习题少了,但题量还是很大的,好些题都可以提出很多问题。)
练习四。第1题,结合生活实际(题材源于北京什刹海的人工野鸭岛),向学生渗透环境教育。
第4题,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估算就行了,如果学生用笔算也可以,但要注意培养他们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
第5题,结合生活实际,题材新,重点是让学生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应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第6题,渗透环境教育。
第7题,人民币的计算,要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小玉攒的钱比字典的**少3元。”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运算顺序已经在前面学过,在这儿的重点是列竖式计算。特点:
1)由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
例1、例2都是摘、运西瓜的事,且是有联系的,例2中的被减数是例1算出的和。
2)提供信息的方式略有不同。
例1:用统计表呈现数据,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例2:通过对话给出信息,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既可以用连减,也可以先计算一共运走多少个。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
在本套教材中,对于解决问题是用两步计算,还是列出一个综合算式,并没有太明确的区分,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
例3:数据标在图中,直接提出问题,引出算式。
练习五。第3题,可以改变三个加数的位置,增加计算的训练量。
加减法估算。
课标》:“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前面已经渗透了有关估计、估算的内容,这儿是第一次正式教学。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1.例4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情境说明估算的必要性:用估算还是精确计算是根据计算的精确度需要而定的。
2)估算策略的多样化。(两步都用估算;一步估算,一步精确计算)
3)估算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点是要让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即使估算的结果相同,估算的过程也可能不同。
2.练习六。
第1题+39更能体现估算策略要因题而宜。
第2题,开放性更大,因为20多枝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数。
生活中的数”主要是培养数感,估计意识。
整理和复习。
1.计算:重点是复习加减法笔算计算法则的异同点。
2.解决问题:重点是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开放性。
3.练习七。
第6题,“10年以后”既可以看作多余条件,也可以利用它解决问题,因为学生理解“恒量”的概念可能会有困难。
五、教学建议。
1.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提出数学问题的现实意义,培养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借助直观、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要让学生通过捆小棒和拆小棒来帮助理解。
3.要让学生灵活采取计算策略,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在每一种计算里面(如估算),也可以采取不同的计算策略。
4.发展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都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去归纳、总结。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 共选编1篇学习习惯培养,4篇课文,一个练习。分别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识字 和练习1。教材简析 识字 是词串识字,所安排的内容分别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则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便于记忆。识字 是形近偏旁的比较,每课安排两组形近易混的偏旁,每组分三栏,上栏列表...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培训
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交流统编教材 道德与法治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2 首先我们来看本单元在本册中的地位。二年级上册教材共有4个单元16课。承接一年级下册的 共生共在 这一教育主题,针对二年级学生存在着 小自私 自我中心 倾向的特点,本册教材结合现代公共生...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果文和 口语交际 及 语文园地一,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在兴趣阅读中识字 写字。古诗二首 中的 村居 咏柳 饱含了古代诗人对祖国春天美好景色的赞美 找春天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和文学色彩 开满鲜花的小路 是一篇美丽的童话故事,讲的是长颈鹿大叔寄给鼹鼠的花籽,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