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笋芽儿。
教学目标:1.会认“弹、奏、缩、轰、隆、雷、敲、鼓、痒”等13个生字,会写“挡、悄、沉、顶、芽”等7个字,积累“挡住、呼唤、悄悄地、沉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从害怕到勇敢的生长过程。
3.教育学生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准备:多**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观察插图,激发导入。
师:(大屏幕出示竹笋的插图)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课题:简单的介绍竹笋(笋,又称竹笋。指竹类的嫩茎,芽,长在竹子的地下茎上,夏季就开始生长,冬季休眠与地下,春天时破土而出,笋芽儿可以食用,味道香甜。
他们出土后约40-60天长成竹子。
笋芽儿是怎样长成竹子的,想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笋芽儿”的童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栏里的生字。
2.同桌之间合作认会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3.大屏幕出示生字词,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4.通过**车、男女生分组、分小组、齐读等认读形式认读生字词,并说说分别用了哪些识字方法。
5.把生字带进课文里,你还能读的通顺吗?(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同学们都知道,笋芽儿后来慢慢的长成了竹子,那笋芽儿到底怎么才能长城竹子呢?它需要别人的帮助吗?就让我们去课文里看看吧!
2.学习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的第一至四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表示声音的词语。并想想:是谁唤醒了正在沉睡的笋芽儿?笋芽儿可能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外界的寒冷)
2)用“一边……一边……”说话。
3)指导朗读,要读出柔和、轻声呼唤的语气;
“谁当春雨姑娘呼唤笋芽儿?低声的。”(个别读演——男女分段读)
4)笋芽儿听了竹妈妈的话,心情是怎么样的?
3.学习课文的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的五至七自然段。想一想:是谁的呼唤让本来觉得害怕的笋芽儿鼓了鼓劲儿?
2)指导朗读雷公公的话。读的时候应该声音稍大、急促、粗重;
雷公公怎么呼唤笋芽儿的,谁来试试?”
3)听了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笋芽儿又是怎么做的?
4.指名读课文的第八自然段。
1)想一想:笋芽儿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什么?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正在笋芽难过的时候,谁出现了?告诉了他一个什么样的方法?
2)指名读课文的第九自然段,用鼓励的语气读一读竹妈妈的话。
3)除了竹妈妈的鼓励,还有谁和谁也在为笋芽加油?齐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找出答案。
5.自由朗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想一想:笋芽儿听着他们的鼓励和加油,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笋芽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1)指导朗读,读出笋芽儿自豪,高兴和喜悦之情。
(轮读、指名读、齐读两个自然段)
6.笋芽儿看见了一个明亮而美丽的世界!
四、总结全文,体会文章的涵义。
1.同桌相互讨论:你从笋芽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什么?
2.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
3.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该怎么做?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1.认读生字词。
2.再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出示需要书写的生字认读,并组词、造句。
2.重点指导:
挡”字左边的竖钩要直挺,右边的小字头要写的对称。
挤”字的文要扁,撇捺笔在横中线上。
悄”字的肖底下不能写成月。
沉”字的秃宝盖稍微窄,“几”的横折弯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观察后临写。
4.生书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
三、总结。
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语文 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 谢谢。一 教学内容。课文 春天在 笋芽儿 有趣的作业 古诗两首 和语文百花园。一二 编写意图及特色 本单元围绕 春天 这个主题,由诗歌 春天在 童话故事 笋芽 故事 有趣的作业 和古诗词 小池 咏柳 及一个 语文百花...
S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2013 2014学年度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 姓名座号 评分。一 我会拼,也会写。12分 yu q q ch b i j n xi n n zh n y n yu n d n 二 我能找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并打上 6分 名 胜 m n m n 秋 天 qi q u 古迹 j j南 边...
S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描写了元旦清晨天安门广场上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以及人们 升旗仪式时的举动。课文注重场面描写,语言形象而生动,表现了升国旗的庄严和隆重,表达了人们对祖国 对国旗的崇敬与热爱,教育儿童从小要热爱祖国 热爱国旗。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旗并不陌生,每周一学校也会举行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