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数学知识点总结

发布 2024-03-24 05:25:11 阅读 1734

对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

1、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资助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2、 通过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量关系。

3、 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小数、小数的乘法和除法、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综合应用(一)(二)、方程及总复习七个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算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

2、 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3、 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4、 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引导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方法设计简单的图案。

5、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平方米、公顷、平方千米之间的互化。并初步学会运用简单的工具测定直线和测量两点间较远距离的方法,了解步测和目测的方法,以及初步了解密铺,能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密铺图形。

6、 进一步学习统计表,会填写较复杂的统计表;了解统计表中的“合计”、“总计”的具体意义,会根据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能对统计表进行初步的分析;理解统计表中的平均数的意义和作用;能根据所给数据求加权平均数,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通过一些简单事件,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7、 使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学过的运算定律、性质和计算公式。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会解一些简单的方程。使学生学会列方程解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的方法。

8、 使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方法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2、在调查、**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对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过程。

3、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主动探索平面图形的特征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适时渗透转化、对应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 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初步尝试根据给定的可能性,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

5、 使学生在整理和复习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转化、对应、方程、假设、还原、统计、数形结合等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学习习惯和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体会数学在解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的作用。

2、 在调查、**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节约用水、健康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几何初步知识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 帮助学生养成检查验算的良好习惯。

5、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1、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和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 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的特征,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过程中建立“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对应思想。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4、 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 正确确定小数乘、除法中积、商的小数点的位置。

2、 利用图形特征解决一些较灵活的实际问题。

3、 对学生户外学习活动的组织及任何一种测量方法的掌握要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4、 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如何找等量关系。

本学期学生成绩目标:

第九册数学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备课。本单元体现课标的思想:

本单元教学重在数的运算上。发现算理,总结计算方法。是在整数的乘除法基础之上进行的。

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的不同表现形式,理解数的运算规律,能够进行数的不同形式的转化和内在联系。同时加强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在巩固整数乘除法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通过大量练习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口算,学生在尝试中体会小数的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在解决计算中掌握,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在交流中发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用所学方法解决有关的计算,在熟练计算的基础上探索小数乘除法的灵活计算和简便计算,在学习中体验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养成计算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认识循环小数。使学生掌握小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的计算小数混合运算式题,培养学生自觉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

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能够用分步列示或综合算式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中,使学生体会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难点:从算理上理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经历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的**过程。能从大量的实例中通过观察、对比理清规律,总结计算法则。

提高估算能力,能根据计算式题对计算结果进行合理的估算。根据学生已有的的知识经验**小数乘除法中积商和因数、除数之间的关系。能结合实际问题合理提出解决策略,并进行正确计算。

课时备课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加法与乘法的关系揭示小数,观察小数乘法的算式,通过交流比较得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整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较熟练的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难点:实现由小数转化成整数完成计算,再将积转化为小数。

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

观察算式。1、选择一组说一说表示什么?

2、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一个因数扩大十倍,积也跟着扩大十倍。反之一个因数缩小十倍,积也跟着缩小十倍。)

3、仿照上面的例子你能说几个有这种规律的算式吗?

二、新授:一)、情境导入,出示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方法。

1、出示**: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点拨由整数乘法引入小数乘法(买三听橘汁用多少元钱?)

2、学生试着提出问题。

6个水杯多少元?

5千克苹果多少元?

3、列式展示。

第一种加法计算:2.8+2.8+2.8+2.8+2.8+2.8

第二种乘法计算:2.8×6

为什么可以用这个乘法算式计算?(因为6个2.8连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等)

说一说:4.5 ×5各表示什么?给同桌出一个算式说一说。

4、**计算方法。

想一想:2.8×6=?是怎样计算的?

生汇报1:将2.8扩大十倍转化成28。即28×6=168,2.8扩大十倍积也扩大了十倍,所以28×6=168,2.8×6=16.8

生汇报2:从数的组成及乘法意义去考虑。

5、动手列竖式:

2 . 8 扩大十倍 2 8

1 6. 8 缩小十倍 1 6 8

看着算式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把小数扩大倍数变成整数计算,再把积缩小相同的倍数。

6、用你的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好吗?

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7、总结方法。

三、练习;1、填表。

2、根据28×21=588,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3、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积有几位小数,在计算。

四、作业:6页4题自选5道。

五、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上节所学内容的基础上,懂得要把积化成最简小数,提高计算速度,加强笔算训练,通过解决问题体验成功喜悦。

教学难点:熟练应用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体验成功。

北京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重点练习试题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例1 有一个长60厘米 宽50厘米 高30厘米的长方体木箱,按照下图的方式用绳子捆扎这个长方体木箱,绳子总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解析 把绳子分成三类,长度分别与长方体的长 宽 高相等。由图可知,与长相等的绳子有4根 上 下 前 后面各有1根 与宽相等的绳子有6根 上下面各...

沪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1.1符号表示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进一步体会符号可以用来表示数。2 复习求解带有空格的算式中的未知数。过程与方法 1 让学生经历自主复习 交流的过程,感受复习的一些策略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 精神,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有趣性,...

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1 古诗二首。教学要求 1 感知诗歌的韵律 感悟其中的哲理。2 读古诗,理解诗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观察图画,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学会新词新字,使学生受到珍惜时间的教育。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并联系生活从中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