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小学数学第一单元

发布 2024-03-19 01:05:14 阅读 4881

五年级小学数学第一单元小数除法教学方案。

一、教案设计:通过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要点。

三、教学重难点:在计算中注意不同单位的换算,小数除法列式计算的要点。

四、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基于上述原因,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下面两点: 1.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导入时用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学习活动,然后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与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迁移的学习方法。 迁移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模式之一,本课的开始,设计与例题数量关系相一致的整数除法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明确数量关系,使学生轻松地由整数除法过渡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减轻了学习难度,便于理解。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创境激趣,提出问题。老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喝牛奶吗?价钱怎么样?我这里有一个关于牛奶价钱的问题,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两家商店同一种牛奶的****)

2.观察情境图,获取信息。老师:从图上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3.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师:如果你去买牛奶,你会去哪家买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要比较单价,哪家便宜,就去哪家买)

4.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确定哪家的牛奶便宜。

七、设计意图:借助生活情境引入学习内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提问:要想知道哪家牛奶便宜,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11.5÷5,12.6÷6) 2.**计算方法。

1)观察算式的特点。 老师: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被除数是小数,除数是整数)

2)讨论算法。 老师:现在大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该如何算出甲商店牛奶的单价。(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尝试计算。 老师:请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尝试计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全班交流汇报)

预设学生1:我们把11.5元看作115角,先用115÷5=23(角),再把23角化成2.

3元,即11.5÷5=2.3(元)。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提问:为什么要化成115角进行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2:我们是用竖式直接进行计算的。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提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使学生明白其算理)

第二单元图形面积教学方案。

教学内容]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2、能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1、公园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草地,如何计算面积?

2、实际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相互看一看,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

1)方法一:用数方格的方法。

2)方法二:平移转化。

3、出示课件。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二、合作探索。

1、小组活动探索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2、交流方法。

3、归纳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4、练一练。

计算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其面积也相等。

三.总结: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梯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梯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计算。

运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多**课件、2个完全一样的梯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 一个梯形的堤坝的横截面,如何计算面积?

二、合作探索。

1、小组活动探索计算梯形面积的方法。

1)数方格。(2)对拼法。(3)割补法。(4)折一折。

2、交流方法。

3、归纳计算公式: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三、练一练:

第2题:通过计算每个梯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当梯形的底和高相等时,其面积也相等。

第4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再交流方法。

第三单元分数。

第1课时。教学内容] 分数的再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2、单位“1”概念的扩展。

教学过程]一、拿铅笔。

1、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一半 ,结果两位学生拿得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3枝。

2、思考问题:他们两人都是拿了铅笔的 ,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3、在班里进行反馈。引导学生发现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同,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

4、师生共同小结:一盒铅笔的一半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二分之一 。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了。

二、说一说。

出示书中的情境图:

联系一本书的总页数,一块蛋糕的量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三、画一画。

一个图形是正方形,请学生画出这个图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都是一个正方形,但是这个图形的面积可能不同。

四、练一练。

第1题: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选择其中几题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

第2题:请在图中用颜色表示各个分数。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请分别画出下列各个图形的 ,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第4题: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的相对性。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举例说明。

第5题:根据圆木的的实际长度去推断整根圆木的长度;根据一个圆的部分,去推断一个圆的面积 。

第6题: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说有什么发现。

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

拿出你所有铅笔的一半。

我拿了3枝我拿了4枝。

拿出的铅笔为什么不一样多。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相同。

相同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

第三单元分数(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分饼。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假分数、带分数,了解假分数、带分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意义;

2、假分数与带分数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分饼。

1、创设“分饼”的情境。帮八戒将3张一样大的饼平均分给唐僧师徒四人,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多少张饼呢?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来探索理解。用圆纸片代表饼,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3、小结:有两种不同的分法。第一种分法是先把1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1个饼的1/4,再结合3个1/4 是3/4 来理解;第二种分法是将3张饼叠在一起分,分到3个1/4的饼,合起来就是3/4 。

4、试一试将9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

(1)想一想每人能得到多少张饼?说一说你的分法。

(2)也有不同的两种分法,分法一是一张饼一张饼的分,然后再合起来,即先分1张,每人1/4张,这样一张一张地分,9个1/4 是9/4=2+(1/4);分法二是先分8张饼,再分一张饼,然后合起来,即先分8张,每人2张,再分1张,每人1/4张,合起来是2+(1/4)。

3)提出“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

像1/4 ……这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像 9/4……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真分数”“假分数”的特点。

5)介绍带分数。

6)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假分数”和“带分数”的关系。

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二、练一练。

第1题,用假分数和带分数分别表示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关系。

第2题,以7为分母,分别写出3个真分数和3个假分数。

第3题,让学生在直线上填假分数、带分数, 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数序。

板书设计]分饼。

像 1/4这样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像 9/4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读作:二又四分之一。

第三单元分数(第3课时)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理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准备]多**课件和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分蛋糕。

1、创设分蛋糕的实际情境: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2、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 ,7÷3= 。

3、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得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被除数÷除数= 商。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关系式的意思,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

二、试一试。

1、第1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学生独立完成。

2、第题,引导学生探索与思考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结合直观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一练。

1、独立完成下列的题目。

第1题,把10块巧克力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几块?平均分给5个人呢?

第2题,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

提问:1、怎样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呢?

2、怎样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呢?

总结:1、用分子除以分母,能整除的所得的商就是整数,不能整除的,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2、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用原来的分母作分母,用分母与证书的乘积再加上原来的分子作分子。

第3题,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第4题,将15个,共4千克的桃子平均分给5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桃子?分到多少千克桃子?

四、实践活动。

制作一个长方形纸条,以它为单位测量教室中某些物体的长度,测量前先估计,再用整数或分数表示实际测量的结果。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 商。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1 0.5 元缩小到它的1 10 1 0 5105角就等于10.5元。6 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p2做一做。2 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 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生试算,指名板演。1 ...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 我的学校。宜昌市康庄路小学张艳。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框架设计表。2008年6月13日。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 我的学校。能力目标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仔细阅读材料后解答。我是康庄路小学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 我的学校。能力目标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的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仔细阅读材料后解答。我是康庄路小学二年三班的学生。我的学校是古诗文特色学校,我会背50多首古诗,是古诗小秀才呢!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同学和我一样是古诗小秀才。资料一 我校一年级有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