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13 09:10:16 阅读 5316

(2019部编新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

1.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现的生字、新词。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意。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对钱塘秋潮的咏赞。同学们,你们还能吟诵有关钱塘潮的其他诗句吗?你们还知道钱塘江的哪些相关资料呢?

请为大家展示一下吧!(学生吟诵诗句或介绍钱塘江的资料。)

1.钱塘江大潮如此壮观、雄伟、气势磅礴,那么我们一起来**这一奇观吧。齐读课文《观潮》。

2.提出读书要求:自己轻声读课文,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3.文章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1.借助拼音,读准生词。

2.根据字的组成规律记忆字形。把难写的字在生字表下方写两遍,找出容易写错的字的形近字,写在生字下方。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不懂的查查词典。

4.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

1)读音:“薄雾”的“薄”应读bó。

2)指导难写字。

“罩”下边不是“桌”,应写成“卓”。 薄”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昂”下边的左半部是“”,不要写成“”。贯”上半部分的笔顺是,共四笔。

3)理解词语。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一般指云、雾、光把景物遮盖、罩住。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若隐若现:好像隐藏在那里,又好像显露出来。形容隐隐约约。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后用以形容巨大的声响,也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故。

1.默读课文,看看第2~5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是什么关系。

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总分关系。)

2.小组讨论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的景象。

1.结构复杂、容易出错的生字应给出适当的提示。如:

“蒙”中间的短横不能丢,在文中读méng,并点明另两个读音:mēng和měng;“恢”中“忄”与“火”的书写原则是先两点后中间;“昂”下左部不能多点或撇。

2.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读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宜多读,还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字词的含义。如:“天下奇观”中的“奇”,“横卧”中的“卧”。

3.抓住时间词,引导学生理清写作顺序,把握全文。

1.学习课文,了解大潮来时雄伟、奇特、壮观的景象,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受到自然美的熏陶。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并能与他人交流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自然段。

1.回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的情景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文章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内容?(第一句,即第一段。)

3.读第一部分,“天下奇观”的“观”与“观潮”的“观”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观”指钱塘江大潮的景象,第二个“观”是看的意思。)

4.你能用“观潮”和“天下奇观”说一句话吗?(因为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所以许多人来观潮。)

1.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请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写潮来时江面景象的句子,用“”画出写观潮时人们心情的句子。

2)请学生读相关的句子,分别用一个词概括此时江面的特点及人们的心情。(平静,急切)

3)再读第二部分,看图想画面,体会江面的特点及人们此时的心情。

2.学习第三部分。

放“潮来时”的录像。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心情如何?

读第三部分,画出写“潮声、潮形”的句子。

1)知潮声。

朗读描写潮声的句子。

出示幻灯。③读句子,你知道了什么?(潮的声音巨大,如同山崩地裂。

)理解“山崩地裂”一词,你感受到了什么?(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人们的心情怎样?

(由“人声鼎沸”的欢喜,到“又沸腾起来”的情绪高涨,最后对“如同山崩地裂”的惊叹。)

再读描写潮声的句子,读出声音的巨大及人们的惊喜。

2)知潮形。

朗读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出示幻灯。

②四人小组讨论,体会大潮的特点(越来越大,猛、近、快、高),谈谈自己的感受。

再次看录像,感受其壮观的景象。

读出大潮壮观及自己的喜爱之情。

3)知其序。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潮声和潮形的?(由远及近)找出能说明空间转换的词语。

4)训练学生说潮声、潮形,边说边谈感受。

老师带领全班同学按板书内容说潮声、潮形。

让学生加上表示空间转换的词语互相说说。

请同学有条理地说。(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闷雷滚动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在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白线向前移动,变粗,拉长。

再近些,形成了白色的水墙,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

请同学边说潮来时的景象边谈感受。

3.学习第四部分。

1)轻声读第四部分。

思考:潮头过后江面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又体会出什么?

(从“潮头奔腾西去”“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中感受到潮头汹涌,余威犹在;从“霎时”一词体会出江潮变化之快;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体会出大潮之汹涌。)

2)读出自己的体会。

1.回应开头疑问,总结板书。(钱塘江大潮为什么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作者为什么能将这“天下奇观”如此精彩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作者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又抓住大潮来时的声巨大、浪罕见、人惊喜的变化特点进行描写。)

3.回扣题目,强化写法。

现在你再来体会题目“观潮”中的“观”只是看的意思吗?(不仅要仔细看,还要认真听,用心想,多种感官一同活动起来,才能是真正的观。)

1.结合全文的两幅图画,理解“平静”“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想象潮水的变化和声势。

2.第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应以读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读中体悟,并加以评议。

3.录像的运用要恰到好处,不能随意、过多地**,使学生沉溺其中,这样反而会冲淡对课文的兴趣。

1.看拼音,写汉字。

官镇笼。雾。

2.在下列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画“”。

1)“天下奇观”在课文中指什么?

世界上出奇少见的事物。(

世界上雄壮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写的。()

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写的。(

3)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是为什么?

当地特殊的地形。()

当地特殊的气候。(

3.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2)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4.请你结合文中的语句简单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变化过程。

潮来前:午后,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不久,响声越来越大,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来时:白线飞快地向人群方向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潮过后:霎时,潮头奔腾西去,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许久,江面才恢复平静,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观潮过程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作者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观潮过程,从以下三点可以看出:①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②形状:

一条白线——拉长变粗——白色城墙——白色战马;③其他:远处——水天相接——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

1.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是一种潮汐现象,是由月亮和太阳对地球表面海水的吸引力造成的。每月的初。

一、十五以后的两三天,月亮、太阳、地球排列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几天世界各地的潮水普遍比平时高涨。特别是中秋后的两三天,是一年中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因此这时候的秋潮是全年中最大的。

2019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

2019部编新教材 语文四年级上册全册精品教案。1.观潮 教学设计。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2019部编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 本班绝大部分学生能能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朗读 背诵 默读 查字典 听讲 发言和爱护学习用品等方面的习惯 部分优秀学生能自主预习复习,能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积累一定的词汇,掌握比喻 拟人等句式的表达方法,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去,写出内容具...

2019部编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各单元 期中 期末试卷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各单元 期中 期末测试及答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一单元达标测试试卷 含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知识 能力 运用 共49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8分 二 比一比,再组词。4分 三 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3分 据 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