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发布 2024-03-10 17:30:04 阅读 1898

单元学习内容梳理。

本单元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贯穿“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安排“课文、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三个板块。

古诗三首》选编了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三首古诗。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描绘了春节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景象;《清明》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清明节春雨中诗人的所见所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唐代诗人王维描绘了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景象。

纸的发明》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发明。作者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讲述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将纸发明的漫长历程娓娓道来。《赵州桥》选编自桥梁专家茅以升所著《中国石拱桥》。

课文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短短几百字,写明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介绍赵州桥设计的设计精巧、美观;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课文从建筑艺术这个侧面,展现中华传统文化。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一篇略读课文。有宋代“小百科全书”之称的《清明上河图》可谓古代绘画作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课文用生动的语言从不同角度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作。

纵观后三篇课文,更突出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个语文综合性学习单元 ——中华传统节日》。站在内容立场,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传递本主题;站在实操层面,在《古诗三首》、《纸的发明》两篇课文后分别安排“活动提示”,再加上“综合学习”板块,整单元在一步步提示、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实践、完成本次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地”设计了“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部分内容,旨在从情境中识字、仿写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及能力。

1.生字及词语。

本单元要求认识生字42个,其中多音字6个,分别是“累、鲜、爪、作、乘、笼”,会写生字37个,积累词语47个。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中,需要认识7个生字,这7个字都是形声字,均来自于生活中的各种招牌,以此引发在生活场景中识字的意识与习惯。“日积月累”中要求理解并积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四字词语:

“笔墨纸砚”、 琴棋书画”、“梅兰竹菊”、“望闻问切”。每个词语中的四个字,分别表示一种事物,又同属于一类,可鼓励学生发现词语特点,并拓展积累生活中此类词语,如,戏曲四功“唱念做打”、传统文学“诗词歌赋”等。

2.课内阅读。

本单元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凸显“深厚传统文化”这一人文主题,后三篇说明性课文,则更突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一语文要素。

古诗三首》中第一首《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诗人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新年元日的热闹、欢乐,同时又通过元日更新的习俗来寄托自己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整首诗景象清新,语言通俗,音韵和谐,广为传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独自离家在外为他乡客人,每逢佳节来临格外思念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诗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可谓千古名句。

纸的发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接下来的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讲述了纸发明的缘由、演变和发展。

最后一个自然段展示了纸的发明对全世界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赞扬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的是世界著名也一直延用至今的古代石拱桥——赵州桥。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赵州桥的所在地、设计者及建桥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赵州桥设计的精巧:

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一个大桥洞,桥洞两旁各有两个小桥洞,既减轻流水的冲击力,又减轻桥身的重量,节省石料。第三自然段采用总分段式结构,紧扣“美观”一词,借助“有的……有的……有的……所有的……”这的句式,把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描绘得栩栩如生。第四自然段的学习要引导学生“体会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应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滕明道创作的一篇介绍古代绘画名作《清明上河图》的说明性文章,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总体介绍了画作的年代、作者、画面内容、目前保存地等情况。

第二至四自然段重点描述了画上的人物众多,街市热闹和桥北头一处有意思的情景。第五自然段则概括写出画作的历史意义。教材所配的两幅插图,分别是《清明上河图》画作中桥上和桥下的两个场景,桥上挤满了来往的行人,他们或挑担、或骑马、或抬轿,形态各异。

桥两岸店铺林立,桥下船只上也站满了人,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出画作的人物众多、街市热闹。在**结合中,更能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3.组合阅读。

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教材中文本特点,进行课外文本的组合阅读。学生在组合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产生情感共鸣,培养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促进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习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在教学实践中,推荐以下几篇古诗和文章:

1)《观灯乐行》《寒食》《望月怀远》

文本解读:《观灯乐行》的作者是唐代李商隐。大致的意思是:

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身处闲暇却无缘目睹中兴之年元宵盛况,只得带着羞惭随着老乡去**迎接紫姑神的庙会。其中还有一个传说故事:

紫姑是传说中女神的名字,民间传说其为厕神,又作子姑,厕姑,茅姑。正月十五那天,她激愤而死,并于那天显灵。人们为记念她,形成了正月十五迎接她的习俗。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寒食节前后,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中秋之夜望月怀思的名篇。开头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次句写“怀远”;接着直抒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五、六句承接。

三、四句,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全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推荐理由:建议与第9课《古诗三首》进行组合阅读。从内容上讲,三首古诗分别围绕元宵节、寒食节和中秋节而作,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这几首古诗,或描写具体节日盛况,或提及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抒发节日里对亲人的思念。学生通过组合阅读,能够进一步丰富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积累,感受深厚的传统文化之美。】

2)《颐和园》

文本解读:文章描绘了北京颐和的美丽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文章采用移步换景,按照浏览的顺序记叙。

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信“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色:

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 。课文开头总叙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推荐理由:建议与第11课《赵州桥》进行组合阅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进一步激发**传统文化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文章表达方法上来看,两篇文章的重点段落都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两篇文章进行组合阅读,将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在组合阅读中进一步理解巩固。】

4.综合实践活动。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 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对感兴趣的节日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这次综合实践中,安排了两个内容,一是让学生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第二个是在小组活动基础上的成果展示活动。

关于第一个内容,是让学生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自己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在习作前教师可以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说说都可以写那些节日,这些节日有哪些风俗,也可以交流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在开阔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在节日里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所做的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同时关注表达的顺序,鼓励学生在表达的过程中运用本单元课文中学习到的内容,围绕一个意思把自己的想说的内容表达清楚。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的活动过程中,要把对活动的指导有条理有步骤的安排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推荐以下几个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活动一:传统节日知多少。

在本单元课文中了解的传统节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再一起交流一下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再交流的过程中强调“中国”和“传统”两个关键词,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板书,根据时间帮学生进行一下梳理。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中国文化韵味的节日。

推荐理由: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到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加以指导,通过这一交流活动,使学生明白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交流中不断积累,同时也为后面的习作内容进行铺垫。】

活动二:传统节日故事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流传着许许多多跟这些传统节日有关的民间故事,通过这些故事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些节日的由来,风俗的形成有进一步的了解。在学生前期有意识的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可以召开一个“传统节日故事会”,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传统节日。

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适时对学生讲故事时的语言,动作等进行有目的的点播指导。

推荐理由:通过故事的交流分享,加深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三:异彩纷呈话习俗。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教学结束之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风俗。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内容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展示内容的编排。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的形式尽快多样一些例如:ppt讲解、flash动画演示, 春节情景剧表演、采访录像、古诗诵读等等。学生合作方式多样也可以不尽相同,有一人解说一人演示的动静式;有一人主讲多人补充的主次式;有多人齐上的角色演分配式;有你问我答的质疑答疑式;专家助阵等等。

人教 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三单元导读课

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导读课 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理解 本单元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为主题,编排了 古诗三首 纸的发明 赵州桥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4篇课文,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 描绘了春节 清明和重阳节里人们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相关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 纸的发明 介...

部编版 统编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一 易读错的字。屠 t 苏 s 酒 ji 家蔡伦 l n 经验 y n 社 sh 会前爪 zh o 设 sh 计石拱 g ng 桥张择 z 端摊贩 f n 故宫 g ng 二 易写错的字。欲 左边 谷 的第四笔 捺 变为 点 录 上下结构,下面是 欧 左边 区 的笔顺是横 撇 点 ...

统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一 复习课文。1.元日 这首诗通过描绘过春节时人们燃放爆竹 饮屠苏美酒 开门迎日 更换桃符等一系列的风俗,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 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2.清明 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借清明时的景物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出了游子思乡怀亲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