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3-04 19:15:08 阅读 2865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一单元教案。

备课者: 廖丹云林小娟江兰珠苏桦林娟玲林雪钦刘梅

冯招敬林晓燕张碧芳。

备课时间:2013-8-29

1、观潮。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

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难点: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1.搜集钱塘江大潮的纪录片和** 2.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

2.理解“观潮”。

a.导入。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它,触摸它、观赏它、感觉它!

b.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具体告诉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件。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

“据说”怎么讲?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天“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究竟是否与“据说”的一致呢?请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味“奇”,感觉奇观。

1.边默读课文边用“ ”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特”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观、奇特。

a.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

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学生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态)

b.精读第4自然段,直观感觉“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咬文嚼字品“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诉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势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势呢?

这三句话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欣赏课件。追问:如果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学生与课文、作者、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

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平静到高昂,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a.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b.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c.“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学生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a.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出现时,江面是很平静的。当然,平时的钱塘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

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待,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b.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秘、盼望的语气)

三、深悟“奇”,回归整体。

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作者一起身临其境地去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四、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一、读文,理清层次。

1.回忆;上节课我们品味了那“天下奇观”所带给我们壮观的景象、奇特的感受,相信大家还历历在目!还记得一开始大家读了课文。

三、四两个自然段后,你们发现这里都是在写什么?一、二、五自然段又各写了什么?

分小组读段落。

2.点拨时间词,尝试分段。(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分段)

二、积累,课外拓展。

1.寻找比喻句,感悟用法之妙。

(共有5处,相机点拔比喻句的样式。如:好像、犹如、形成)

2.自主积累:自选感兴趣、欣赏的精彩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再次回放全文的课件,**并茂)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4.练习课堂作业。

三、作业设计:

1、完成练习册。

2、.课外拓展:(任选一题)

a.上网搜索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的资料和**,相互交流。

b.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

板书设计:1、观潮。

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

平静白色城墙余波西去、恢复平静。

浩浩荡荡。山崩地裂。

天下奇观。教学反思: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1、认识 7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课文描写的壮丽景观,并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3.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文字、**。

教学时间:1 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读题质疑

1.(出示地图)让我们一起到地图上来找一找青藏高原,在这儿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 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

2.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你心中最向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资料!谁来说一说?

3.教师出示**:这就是美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游览一下吧。(板书课题: 雅鲁藏布大峡谷)

4.读题质疑。

二、自读课文,感知发现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减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河床、切割、堪称”等词语的意思。

2.再读课文,要读正确、流畅,同伴互相抽读课文,检查初读情况。

3.预习了课文,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体现它的特点?

4.完成填空练习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观不仅而且。

三、研读课文,品味欣赏

1.合作学习,研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互相说一说。

1)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从“不容置疑”这个词中你发现了什么?

2)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2.全班交流,品味欣赏。

1)读第。一、二自然段。

说说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它的?

边读边想,当你读到这些具体数字时,你有怎样的感受?

读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能不能找个词替换“不容置疑”这个词,为什么?“一争高下”是什么意思?读着这段文字,你的心中涌起了怎样的感受?

(自豪,骄傲。)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带着这份骄傲齐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品读。

三、四自然段。

雅鲁藏布大峡谷景观的“奇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读一读你所画出的认为能体现“奇异”的语句。

学生边交流边读出有关语句,进一步体会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神奇壮美。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你的同伴听,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结尾,升华情感。

1)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对于人类而言具有怎样的意义?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完成填空:雅鲁藏布大峡谷必将会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是因为那里有有有还有壮美奇异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是我们中国人的。

4.学完课文后,你想说点什么吗?

四、总结内容,内化语言

1.(出示**)请学生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由配加导游词。

2.当小导游,向游人介绍最熟悉的某部分景观的内容。

五、作业设计:

用自己的话向别人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书设计2.雅鲁藏布大峡谷。

世界第一。壮丽奇异

山水生物。教学反思:

3、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1、认识“浆、耀”等14个生字,会写“隙、暇”等8个字,能正确读写“应接不暇、不可计数”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激发热爱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鸟儿活动、大榕树以及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资料。

2、多**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揭题,导入:

1. 出示“天堂”,问:“天堂”原指什么?现在一般用来比喻什么?

2. 出示“鸟的”,构成课题——“鸟的天堂”,问:由这一课题,大家会想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环境呢?

3. 导入:现在,就让我们随着巴金爷爷的妙笔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天马河,看看河中小鸟上有500年左右树龄的大榕树。(课件展示“大榕树”的全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前后两次看到的“鸟的天堂”的异同。

1. 快速浏览课文,知道作者前后几次经过“鸟的天堂”。

2. 再读课文,思考,作者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填空:

作者曾( )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 )经过;第二次是( )经过。因为经过的( )不同,看到的( )也不同。

第一次看到( )却没看到( )第二次去听到了( )又看见了( )这使作者信服那支叶繁茂的( )真是( )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试着独立填空;(课堂作业第4题)

②指名反馈答案。

③教师引导小结,过渡到第一段的学习。

师: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傍晚”,大家是怎么知道的?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

三、 学习第一段,体会作家描写时间的语句的美妙之处。

1. 学生读文;

2. 汇报交流讨论:

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关,在树梢。

① 齐读。 ②说说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这里“傍晚”的理由。

3. 比较句子的异同,体会作者写法的精妙。

课件出示被比较的句子:

太阳落下了山地,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树梢。

① 讨论分析两个句子的异同:

▲ 句式不同:一句是排比句,二句是并列句。

▲ 句意不同:一句是“红霞”不只是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其他很多地方都有;二句是“红霞”就只撒在“天边”、“山头”、“树梢”三个地方似的。

▲ 韵味不同:二句不如一句读起来有韵味。

② 感情朗读第一句,读出韵味。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大榕树大得壮观的美。

1. 听录音读第二段,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2. 学生汇报说。

3. 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可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文,并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

① 学生回答交流所划找的重点词句:

a.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句子:一簇簇的绿叶伸到水面来。树叶绿得可爱。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但是我看不出树干在什么地方。

b.我见过不少的大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却是第一次看见。

c.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着数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这处看,这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

d.这棵榕树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e.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

② 引导理解体会以上句段:

▲ 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从哪几方面写大榕树的?

板书:远——近。

树干、枝叶。

▲ 远看的大榕树,给人什么印象?(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许多棵?

两棵?一棵!

▲ 近看的大榕树,又给人什么印象?(指点板书:高大、繁茂)为什么呢?

a.交流讨论:(大榕树的“高大”)

a.理解“真面目”的“真”的意思(真正、本来)

b.读榕树“真面目”的句段。师:能把榕树“枝上又生根”的景象勾勒出来吗?(学生读文后试画)

c.课件展示几种情况,让学生分析对照明白画的正误。

师:的确,正因为大榕树有着树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许多根又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因此它的枝干不计其数。这树实在是高大!

d.还从哪个词有见榕树的高大?(斜躺)理解体会“斜躺”的作用。

e.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7自然段。

b.交流讨论:(大榕树的“繁茂”)

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标记划找表现榕树繁茂的词语,并想想这些词语的意义作用。

b. 交流汇报。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观潮。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我会识记并理解 若隐若现 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 等重点词语的含义。二 能力目标 我知道本文是按照 潮来前 潮来时 潮来后 的顺序写的,并在以后的写景习作中学习这种写法。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 四自然段。三 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我会更...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课题 第一单元 五彩民歌风 单元教学内容 1 听 花儿与少年 月光下的凤尾竹 2 唱 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 3 歌表演 我的祖家是歌乡 跳柴歌 单元教学目标 1 感受民族民间 的多彩,增强热爱祖国优秀 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2 通过欣赏 花儿与少年 感受 体验乐曲中各段落情绪与拍号的变化,并能运...

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小学数学第七册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 写含有 的多位数。2 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3 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笔算的熟练程度。4 使学生理解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