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一)
一、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黄土高原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黄土高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4、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黄土高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根据课标,课本对课标的诠释如下:
课标分解如下: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教材在第一标题“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中首先给出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并安排活动使学生熟悉黄土高原的位置及其包括的省区,并且以**结合的方式介绍了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表景观。接着很自然地引出黄土的由来,以活动题的形式为学生提供示意图和证据资料,安排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
由于黄土特殊的性质和黄土高原特定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再加上人类不恰当的生产活动,所以黄土高原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等。教材在“严重的水土流失”、“脆弱的生态环境”这两个框题中着重分析了黄土高原各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
最后一个框题“生态建设”,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人的行为改变不利的自然条件,二是避免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使人类对该地区的开发更趋于科学化、合理化。教材还通过活动题让学生对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进行辩论,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最终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并未涉及到黄土高原的人文方面,例如黄土高原极富色的民俗,其目的是要突出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使学生认识到它在中国和世界上的特殊地位。
教学重点:学习黄土高原位置、范围、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治理。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黄土高原上的人地关系的协调。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已经学会,本节课主要学习本区的范围和主要特点:水土流失严重。对于基本知识学生理解还是较容易的,但分析水土流失原因方面可能分析不全,这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条件,另外在多**上下工夫,给学生大量材料,以帮助学生分析理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认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及其原因。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够运用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的形成,并能够通过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分析黄土高原的气候特征。
4.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文原因,并能够提出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整理学习内容,使学生认识到“黄土”是黄土高原的中心事物,认识到区域的中心事物与区域发展的关系,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
四、教学方法与**。
教学方法:运用引导、小组合作、自主**、讲解、展示的方法与学生一起学习。
**教学:本课时使用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主要展示内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形态、水土流失
预习提纲】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设计导入。
**有关黄土高原的电视片断,让学生判断这是什么地区景观,指导学生谈谈对黄土高原印象,然后进入本节学习。
一)认识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 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活动一: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图8。1,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1 位置和范围。
1) 位置:东——太行山西——乌鞘岭
北——长城南——秦岭。
2) 跨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承**为什么同学们刚才一看录像就知道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地方?
介绍;黄土高原面积64万平方千米,厚度一般超过100米,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有人曾经形容,如果把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承转;这么厚的黄土是从**来的?有人说是风吹来的,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2 认识黄土形成原因:“风成说”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本第67页活动二,认识黄土形成。
第一步指导学生讨论发言,发表个人观点。
第二步小结:目前,对于黄土高原成因问题在科学界有不同的认识,“风成说”得到普遍认可,但仍有许多问题是“风成说”不能解释的。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为科学探索出一份力。
承**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地形地貌又如何呢?
展示黄土高原景观**,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有何特点?
3 黄土高原地形地貌。
1) 地形地貌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 典型地形类型: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
三种不同地形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不同程度。
承**什么原因使黄土高原变成今天面貌?
二)认识黄土高原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
活动二:指导生阅读课本第69页图8.6思考、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观察;1 植被多少的差异。
2 烧杯中水的多少。
3 烧杯中沙土量的多少。
结论: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是造成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
活动三: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第68页图8.4,分析归纳:
1 自然原因:
地形: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气候:降水集中在月份,多暴雨。
黄土性质:结构输送,多孔席和垂直方向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植被少。
2 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地表植被;开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那么水土流失造成了什么后果?
想一想:①水土流失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指导学生讨论)、
让学生结合图8.3“黄土高原上的聚落和耕地”回答,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最终会导致耕地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该搬到**)
让学生结合上学期所学内容,认识水带着泥沙流向何处?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
水带着泥沙流人黄河,黄河流人下游,泥沙沉积形成“地上河”。 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给黄河下游的人民带来安全隐患)
结论:1 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 留下更多、更大更深的沟谷,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给黄河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指导生读课本第69页图8.7的对话,进一步明确造成水土流失诸因素间关系。
问题:1 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千沟万壑,还是千沟万壑造成的水土流失?
2 思考下列词语的关系:
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千沟万壑。
拓展:水土流失造成的后果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9页图8.8,完成活动要求。出示思考问题:
1 除黄土高原外,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还包括那些地区?
2 从地形地势上看,这些地区分布在那些地形区内?在第几级阶梯上?
3 观察等降水量线,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北方;400─800毫米;南方:>800毫米)
4具备了什么条件,才会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降水量较大或降水季节差异大;地形一般为山区,地表坡度较大。)
学生根据问题看图、自主思考,然后同桌互议,教师总结。
三、课堂总结:
教师帮助学生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图,对本节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教师小结。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但会使黄土高原变得更加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而且会破坏土壤,造成生态的恶化。
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说明区域的位置,并对区域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根据资料分析区域主要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目标 ...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学案
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及证据。3 能够动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后果。自主学习 一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1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东起西至 南连北抵属于第级阶梯季风区 非...
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导学案
黄土高原。学习目标 1 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 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3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自主研学 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垮的省级行政区 黄土高原的主要景观。2 黄土到底是从 来的?3 严重的水土流失的原因 分析水土流失原因注意区分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4.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