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课堂实录

发布 2024-02-19 05:16:54 阅读 7413

10.《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一、披情入境。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齐读课题。

生:《十六年前的回忆》

师:把书打开,回顾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生:本文主要讲了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回忆了他父亲被害的经过。

师:写作顺序呢?

生:这篇文章是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写的。师:能具体说一说吗?

生:按照**前、**时、法庭上和被害后的顺序写的。师:在这篇课文里面我们认识了一个伟大的人他的名字叫李大钊,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他光辉而又短暂的一生。二、品读感悟。

师:看了短片再结合你课前的自学,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我觉得李大钊是一个忠于革命的人。生:我觉得李大钊是一个坚贞不屈的人。生:我觉得李大钊是一个坚强的人。

生:我觉得李大钊是一个对敌人好不屈服的人。生:我觉得李大钊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

师:那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呢?

生:作者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来刻画。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还有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

师:这些又叫细节描写。课前同学们针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自学,下面请大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师: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这句话是对李大钊的语言描写,我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知道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张作霖正在全面的封锁李大钊,李大钊面临着随时死亡的危险,但在这样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他还是决定留在北京,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李大钊对于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他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师:她说的这个词“忠于革命”非常的好。你能把这个词写下来吗?

她是联系社会背景来理解这句话的。课前同学们也查阅了李大钊**前的有关资料传到咱们班级网页的学习园地里,对吗?请大家打开网页,上网浏览一下。

直接说说你看到这些资料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在**前的这些资料,你觉得当时的情况怎么样呢?

生:我看了这些资料知道当时的情况非常危险,而李大钊在这样危险的情况下任然不肯离开北京可以看出李大钊忠于革命。生:

我看了这份资料有很多人劝离开北京,说明当时的局势已经非常恶劣了,但李大钊区依然留在北京可以看出他忠于革命的精神。师:非常好,把书端起来,看看从书上的哪些语句当中你也能体会到当时的情况的却是非常危急呢?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我从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和每天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可以看出李大钊当时在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为革命事业奔波,表现了他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革命精神。

生:请大家看第五自然段:“父亲是十分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也从没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总是对我的问题很感兴趣,总是耐心的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局势越来越严峻,父亲原来是很慈祥的对作者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可是这一次父亲竟如此含糊的回答作者,可以看出父亲对家人是很慈祥的,但他对革命非常忠诚。

师:那你知不知道这里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呢?

生:运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

师:平时是那么的耐心仔细,那么今天却那么样的含糊。通过对比更能突出当时的形势怎么样?在这危急的情况之下,在这生死的关头,李大钊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生:留下。师:你知道留下意味着什么?生:留下就意味着李大钊就会死亡。

师:那么离开呢?

生:离开意味着他会活的很幸福。

师;选择了留下就意味着他选择了死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你能从他的话当中找到答案么?

生:请大家看这句话,我抓住的关键词是“坚决”,坚决的意思是毫不犹豫的,从这里我可以看出父亲毫不犹豫地决定留在北京,我体会到了李大钊留在北京的坚定的决心,从这里我可以看出李大钊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

生:我抓住的词是“常对”,常对就是经常,说明母亲和父亲的朋友经常劝父亲离开北京,但是都被父亲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忠于革命,对革命有高度负责的精神,他才能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留在北京。从这我更可以看出李大钊是忠于革命,对革命高度负责的人。

生:我抓住的词是“不能轻易”,从“不能轻易”这个词我可以知道李大钊不能轻易的离开北京,如果他离开北京这次革命就失败了,所以我看出他对革命十分的忠诚。

生:我补充“不能轻易”他把生死也能看成不能轻易,说明他非常忠于革命,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李大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再说一遍给大家听这句话。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师:你能把这句话写下来吗?

生:捐躯赴国难就是他把自己的革命传给别人,然后为了自己国家的困难去奔波,视死忽如归就是把自己的死亡当做回家。师:说得真好,掌声送给他。这是曹植的一句诗,这句话就道出。

了李大钊当时的心声:如果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当中,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把书打开,把这段话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把书扣下往前看,谁能读给大家听。

师:老师听出了你心中的斩钉截铁、义无反顾。其他同学呢?师:嗯,真不错。其他同学?

师:再打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把你们的感受都给读出来。师:来,我们一起读一下。

师:为了革命事业,李大钊放弃了亲情甚至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他对革命的这种忠诚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个人。正像刚才同学说的那样,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刚才有同学谈到了对比的表达方法。是不是这样?文章当中还有很多对比的表达方法,把书打开找一找,看一看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生:请大家看这两句话:“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这两句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抓住的词是“严峻”,“严峻”的意思是严肃而厉害,当时父亲的态度是严肃而厉害的,而敌人是残暴的。

从这更能突出李大钊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还有面对敌人坚贞不屈。

师:这些词都非常不错,你能把这些词写下来吗?其他同学,还有那个地方用了对比的表达方法呢?

生:请大家看这两句话:“我看到了他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平静。

而慈祥的脸,‘不要多嘴’,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的那块木板狠狠的拍了几下。”从这句话我可以看出李大钊是平静而慈祥的,面对敌人他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可法官却是怒气冲冲的,他们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李大钊明对敌人镇定自若、处变不惊。师:

这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在法庭上李大钊还有一段外貌和神态的精彩描写,每当我读到这几句的时候都感叹不已。谁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句话是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我抓住的词是“乱蓬蓬”。

“乱蓬蓬”使用来形容散乱不齐。从“乱蓬蓬”我们可以明显看出李大钊受到了酷刑,我查阅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显示了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酷刑。请大家浏览一下。

从中我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视死如归的人。

师:这个词不错,请把它写到前面来。透过“乱蓬蓬”这三个字我们就能感受到他在狱中已经受尽折磨。请大家打开班级网页,看一看李大钊在狱中的表现。

生:我从第一段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坚定不屈的人。我联系生活实际,平时我去扎针,当针扎到我手里的时候我都会疼的哭出来,而李大钊受了这么多折磨却依然毫不屈服,从这个省略号我可以看出李大钊收到的折磨远远不止前面这些,我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一个坚贞不屈毫不屈服的人。

师:还可以用什么养的词语来形容他?生:坚贞不屈。

生:视死如归。

生:请大家看这句话:“李先生只要你肯为张大帅,李先生效劳,保你官职在我之上。

”我可以看出如果李大钊听从参谋长的话那么他的官职肯定很高,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他拒绝了。他轻蔑地回答:“张作霖是狰狞之子,吴佩孚是狼狈之儿,我岂能为他们效劳。

”从这可以看出李大钊忠于革命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师:他不愿为张作霖效劳可是他却愿意投生于他热爱的革命事业。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敌人的威逼利诱他大义凛然。可是当他面对亲人的时候又是一张怎么样的脸呢?

生:我抓住的关键词是“平静和慈祥”从这我可以看出李大钊面对亲人是平静和慈祥的,他不希望亲人为他担心被他连累。从这我可以看出他对亲人的爱。

师:同时他也想用他的平静和慈祥来影响他的家人,使他的家人——

生:化悲痛为力量。

师:请大家把书端起来,再看一下24段的第一句话和27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看看你有没有发现什么。

生:请大家看这句话,“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父亲说完这句话又望了望我们”父亲在法庭上始终望着他的家人,想用他的平静和慈祥感染他们,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师:李大钊当时肯定非常清楚张作霖是不会放过他的,他马上就要与家人永别了,可是他却一句话都没有说,为什么?你能从书中找。

到答案吗?生:因为他他想让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师:请大家看27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我抓住的关键词是“一切都”和“会意”。“一切都”说明他把所有的事情都揽到自己的身上,说明他非常爱他的亲人,害怕连累他的家人。“会意”可以看出他们父女两的默契很好。

师:明明对他的家人有着深深的爱,可此时却只能默默相对。明明眷恋生命,可只能舍身相弃。李大钊为什会有如此的气魄和胸襟。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告诉大家吗?

生:请大家看这句话:“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就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有信心,所以他才会有这样的力量。师:所以当非常危险的时候,他——生:

沉着冷静。师:就因为——

生: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所以当局势非常危险的时候,他——

生:沉着冷静。师:就因为——

生: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师:所以当别人气势汹汹来抓捕他的时候,他——生:处变不惊。

师:就因为——

生: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师:所以当敌人进行严刑拷打、威逼利诱的时候,他——生:视死如归。师:就因为——

生: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师:所以当他就要与挚爱的亲人永别的时候,他——生:镇定自若师:就因为——

生: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师:

同学们你知道这个伟大的力量是什么吗?生: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是的,一起把这句话读一下。生:

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正因为他对于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他——生:面对敌人毫不屈服。

生:在狱中被严刑拷打时依然坚贞不屈。生:在敌人抓捕他的时候处变不惊。生:在离开亲人的时候坦然自若、毫不忧伤。三、回顾总结。

师:1927年4月28日,军阀张作霖不顾广大人们群众和社会**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杀害。李大钊大义凛然走向刑场,时年38岁。

英雄离世,但精神永存。“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李大钊的名言,也是他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师:课文学到这里,印在你脑海里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李大钊呢?生:是坚贞不屈的李大钊。生:忠于革命的李大钊。生:坦然自若的李大钊。

生:处变不惊的李大钊。

生: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李大钊。生:视死如归的李大钊。生:大义凛然的李大钊。四、拓展延伸。

师:本学期的课外书向大家推荐了一本书《红岩》,里面也介绍了许多像李大钊这样的英雄,请大家**老师为大家选的片段,一边研读,一边做批注。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读书感悟。

生:我觉得“从容”和“不安”这两个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姐的处变不惊。为下文做了铺垫。

师:一开始是从容的,后来又隐隐不安。为下文的什么做铺垫呢?生:为下文大丈夫的死做出铺垫。

师:起了铺垫的作用,用了对比的表达方式。其他同学?

生:我抓住的词是“自责”,“自责”的意思是自己责备自己。这句话是对江姐的心里描写,当江姐看到她最亲爱的丈夫王被杀时,她。

没有只沉浸于个人的情怀,而是还想着党组织交给她的任务,丈夫的死并没有影响到他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心。江姐这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生:这句话是对江姐的动作描写,动词有“咬紧”、“扫了一眼”、“整理”,丈夫的死给了江姐沉重的打击,但是她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完成党给的任务,在她心里丈夫固然重要,但他更热爱革命,所以她决定继续为党组织作出贡献。从这我可以看出江姐是一个热爱革命、忠于革命而且很坚强的人。

师:这句话说得好:“她热爱她的丈夫,但是他更热爱的是她所从事的革命事业。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涌现过许多像李大钊、江姐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壮丽史歌。我们怀念他们,我们纪念他们,它们的名字也将永载史册。生:

永垂不朽。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下面我将从教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 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 是新课标六年级小学语文第三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 前,被审,被害的经过,从...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 10

小学六年级 下 语文期末测试卷。连接电视学习语文 知名 纷纷报道 官方 命题人 吉安市遂川县左安镇中心小学肖燕琴。一 语言积累及运用。40分 1 我会看拼音,写词语。8分 su n b n f i cu k w i du n li n q n sh r ng ych l i p ng t ng 2 ...

年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十首古诗

1 七步诗。七步诗 是指在走七步的时间内吟成的诗。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 第四儿子 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便给了曹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