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中访友。
内容:p2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2.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时我们生存和以来的环境,是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没。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
2.体会作者通过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点拨法。
教学用具:课文插图、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讲授新课:2)揭题: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二、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抄写生字词语。
布置作业。一、看拼音写词语。
de gao wang zhong jinj in led ao pu bu yun han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山泉 ( 的老人静静地( )
( )的瀑布 ( 的身躯轻轻地( )
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
山中访友:古桥——树林——山泉——落花——雨。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2. 背诵喜欢的段落。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领会作者的那份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方法: 阅读理解。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
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②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③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④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
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布置作业:1.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2.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板书设计:1、山中访友。
出门古桥。树林热爱自然。
访友山泉小溪白云瀑布悬崖云雀
小花落叶石头亲近自然。
阵雨岩石。告别归鸟。
课后反思。2、山雨。
教学内容:p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学生对家乡的让爱之情和保护大自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方法:导引法。
教学用具: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作品。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
啼 (tí)啭(zhūàn)
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思考: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二、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d飘飘洒洒的雨丝 /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②小结。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
读读这些写雨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4)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感情朗读,加深理解。
三、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熟读成诵。
(2)向学生推荐相关写雨的课外美文,丰富积累。
布置作业:一、 多音字组词。
chuantán
传弹/ zhuàndàn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幽静仿佛。
反义词: 湿润柔软。
课后反思:3 、草虫的村落
内容:p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行“心灵对话”。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2、感受自然中的花鸟草虫、山川草木的生命与灵性。
教学方法:引导法、点拨法。
教学用具:备关于重点句的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新课文。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①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测试卷
模。拟。试。卷。姓名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2带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32分 一 读拼音,写词语。6分 y n h n q n mi n zh n zh y n y n q n b n x 二 选择正确的答案。4分 1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a.奇妙无比窈窕淑女不拘一格 b....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我检测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我检测。一 仔细地读,工整地写,你一定能做到。4分 q n mi n y n h n p b y o q n 二 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扎进 z zh 唱和 h h 窈窕 ti o ti o 草茎 j n j n 屏住 b n p n ...
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单元测试
1.3.20的是 的是 4.一个皮球4.8元,一个乒乓球的价钱是一个皮球的,一个乒乓球是 元。5.一个长方形,长米,宽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6.一根电线长150米,用去,还剩 还剩 米。7.时 分 3千米 千米 米。8.比8米长是 米。9.在计算时,应先算 法,得 后算 法,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