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将下面一段话书写在横线格内,注意行款整齐,力求美观。(5分)
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2.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1)a哺(bǔ)乳 b玻璃(lí) c凝滞(zhì) d蒙古(měng) (
2)a伫立(zhù) b深邃(shuì) c虐杀(nüè)d悄无声息(qiǎo
3. 下面每小题中都有一个词语含有错别字,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1)a哺乳 b颠沛留离 c韧劲 d迂回 (
2)a沼泽 b繁值 c别墅 d艰苦卓绝 (
4.下面词语中有一个加点字的解释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2分)
a跋涉(经历)b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
c羞涩(不自然) d虐杀(残暴狠毒。
5.下面的说法有两句是错误的,请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内4分)
a 《麋鹿》一文中“销声匿迹”的意思是形容隐藏或不公开出现。
b“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中的“相继”不可换成“陆续”。
c “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这句话中的“疾风”是指有力的风。
d《草原》的作者老舍曾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e青海高原一株柳让作者望而生畏的是它那不抱怨、不畏怯、坚持斗争、顽强生存的品格。
6.名句积累(12分)
1家书抵万金。
2)一水护田将绿绕。
3)夕阳西下,蒙汉人民在依依不舍地话别,这真是。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5)《麋鹿》一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麋鹿的等方面内容。
6)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它却在。
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给你的启发是。
7)这种境界。
第二部分阅读与理解。
一)儿子的鱼。
一对父子一声不响地在河边钓鱼。儿子12岁左右,穿着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两次有鱼咬钩,但都挣扎着跑脱了。
突然,男孩的钓竿猛地一沉,差一点把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他钓到了一条王鲑(ɡuī),个头儿不小。”伙伴保罗悄悄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拉锯战。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地挣扎,孩子渐渐地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①父亲早把自己的钓竿放在一旁,一言不发,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都不成功。鲑鱼猛地向下游窜去,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靠拢。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十五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
他使出最后的力气用发抖的双臂奋力抓紧钓竿。冰冷的河水就要漫过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钓竿却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男孩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钓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保罗连忙抓起渔网向男孩走去。
“不要!”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
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追着鲑鱼钻入了灌木丛。
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退着出来,努力保持着身体的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条大约14公斤重的大鱼。他走几步停一下,再往回走几步,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再弯腰把儿子抱上岸。男孩躺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保罗出于好奇,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有多重。
④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3分)
2.小男孩自己能成功钓到王鲑的原因是:(1
23分)3.文章通过对父亲的语言、动作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如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我选择的是第句,这是抓住父亲的来描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是。
4.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这句话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以及的情感,在文章结尾起到了。
的作用。(4分)
5.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篇文章带给你的启示。(3分)
二)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
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2、第②段中提到了“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其实,“资源短缺”的表现还有很多,作者为什么没有具体加以说明?
3、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 。
4、本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一 看拼音写词语。10 c m q d j n sh n t ng xi ti n f 二 组词。5 三 选择带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在 里。4 晚 的解释有 太阳落山的时候直到夜里 后来的 在规定的时间之后 一般时间的后面部分。1 王宁来晚了一步。他已经走了。2 做晚辈的理应孝敬长辈。3...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试题。一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6分 深邃 su shu 凝滞 zh z 畏怯 qi qu 跋涉 sh s 潜游 qi n qi n 沼泽 z o zh o 二 书写展台 8分 ti zh n sh cu hu y n s ng y hu c i h ng...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试卷
六年级语文作业 1.19 姓名 一 读拼音,写汉字。f n zh xi n m zh o z y u y k n c p i hu i j n 工险俏 马。zh 争 殉树繁 二 给下列形近字和多音字组词。衷栗唇抹。衰粟辱袜。三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带有 风 字的词语,不要重复。化雨 习习 凛冽 送爽。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