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六年级

发布 2024-02-10 17:00:11 阅读 2933

大自然的文字。

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陈鑫颖。

苏教版六年级。

教师主张】大自然的文字》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的名著,全文以形象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是科学小品文的典范。根据这一文体特点,教者确了以下教学重点:1.

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好奇**的兴趣。2.创设**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课前,学生在优美的**声中静静欣赏大自然奇异的美景,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之情悄然滋生,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感情基调。对大自然“美”和“奇妙”的感悟是本课情感的起始,导入谈话由此转向大自然文字传递的信息,引向对“真”的追求。作者的国籍、作品的文体以及文题的寓意也巧妙地穿插其间,体现高年段语文学习的特点。

初读课文环节用自由朗读、默读、快速浏览三种阅读方式渐次达到读准字音、梳理内容、理清结构三个目标,使学生加强对文本的认知和感悟,建构起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一节一义、条理清楚的特点。

在课文介绍的四种“文字”中,教者选择重点研究“地书”中的花岗石。通过**、画面以及教者生动的讲述,创设**情境,让学生以小科考队员的角色,在情境中观察、质疑、思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关于“是谁搬动石头”,文本并没有提供**的过程和依据,教者特意补充推理环节,可以使情境的创设更加逼真,又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个问题“冰块是怎样搬动岩石的”,则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科学**,设计了纯科学性文本和科学小品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发现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

从对花岗石的**中,学生自主感悟出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也习得生动记录科考发现的技巧。然后学以致用,通过对家乡特有的大自然的文字进行观察思考和表述,由课本到生活,有感悟到运用,由演练而实践,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层层相扣,步步提升。

在本课结束环节,教者有意再次呈现课前的**和**,画面没有变化,变化的是学生观察的视角:由单纯的对美的感悟转向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去**。走出课堂,学生收货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集中文字提供的信息,更为重要的是播下了亲近科学、热爱科学的种子,点燃了**的欲望。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全课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同时也尝试完成一个哲学意义上的螺旋上升。

纵观整堂课,紧紧围绕大自然文字的神奇、科学的奇妙来设计教学环节。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对科学的向往,注重科学视野和文学情怀的自然结合,认知感悟和实践应用结合,语言能力训练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结合,拓宽语文教学的时空,给学生以全新的语文学习感受。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三个生字。

2、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3、 创设**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4、 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好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 创设**情境,亲身体验观察、思考的过程,初步感受科学小品文形象生动的语言特点。

2、 感受大自然的奇趣,点燃对大自然好奇**的兴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奇趣大自然**幻灯。**。感受神奇大自然。

静静欣赏。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多么神奇,多么有趣!白云、飞鸟、山谷、溪流……它们不仅带来美,还提供着丰富的信息。

2、苏联著名的科普作家伊林写了一篇科学小品文,形象地将它们称为“大自然的文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结构。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上小节号。

2、认读生字词。

3、对照**找出文中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文字,它们分别提供了怎样的信息?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些内容分别在哪几小节?其他部分讲了什么?

5、小节:这篇课文结构严谨,一节一义,条理清楚,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

三、创设情境,深入**。

1、组建地质科考队,跟随伊林走进茂密的森林。

2、你发现了什么?

3、伊林也在科考记录上写下了他的观察,他是怎么介绍的?

4、出示句1:

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般。

指导朗读,体会句子的生动。

5、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科考队员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大科普作家伊林心中存在着怎样的疑问?

6、 出示三个问句。

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呢?

谁有这么大的力气把它搬到森林里来的呢?

而且,它又是怎样穿过茂密森林的呢?

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7、 研究第一个问题:是谁把它搬来的?

出示示意图。它告诉我们,自然界中主要有三种力量可以搬动岩石——风、水、冰,根据你掌握的科学知识,你觉得谁最有可能搬运花岗石?说说理由。

8、 研究第二个问题:冰到底是怎么搬运这样巨大的石块的呢?展开想象。

9、 ****,说感受。

10、出示百科全书中的解释:

冰川可以搬运大型石块。一部分碎石被冰冻在冰川内部,一部分则是在冰川表面,它们都随着冰川一起运动。冰川运动的速度,日平均不过几厘米,多的也不过数米,以致肉眼发觉不出冰川是在运动的。

当冰融化时,这些大块的碎石就留在原地。

11、伊林也解开了心中的谜团,他的科考纪录里是怎么说的?

出示。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会说,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12、你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

13、小结:伊林的科学小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深奥的科学知识,百科全书中的文字更加严谨、准确,这是针对不同读者所选择的语言风格。

14、我们再来完整地阅读这则科考纪录,体会伊林的语言魅力。

15、总结收获。

四、延续情境,继续**。

1、咱们身边处处都有大自然的文字。出示**。它也是大自然的文字——

2、我们该怎样读懂它?(观察样子,提出问题,**答案。)

3、出示**体段落,尝试把读懂的科学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作业纸上。

4、圈画,点评。

五、总结全文,拓展课外。

1、总结读懂大自然文字的方法:观察、思考。

3、课后作业。

4、**片头**,交流研究课题。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大自然的文字》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文字。一 教学目标 1 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思想感情。2 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 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并掌握它们。3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品味课文语言特点。二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大自...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24大自然的文字

引导深入 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 段。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 大雁南飞 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 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知识迁移 出...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例

和学生共同体验读书乐趣。大自然的文字 教学案例。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生学习书面语言,其主要途径是范文语言的内化。随着学习阶段的提高,不同文体的出现带给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不同的内心体验。大自然的文字 是一篇科学小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