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标准设计具有的新的教学观念。
1.要建立让学生乐学的观念。乐学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有人说,乐学可以常使精神气力有余,有人创造的“乐学法”可进步学习效力n倍。
乐学靠教师的“鼓励、唤醒、鼓舞”,靠教师奇妙的教学设计,这些设计包括教学进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设计,合作的师生关系的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的设计,特别应当特别重视历。
2.要建立全面进步学生历史素养的理念。具体的说,学生的基本素养应当包括对祖国的认同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民主法制意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方面。历史教学的设计要在进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上下苦工夫。
3.要建立大历史观。历史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历史教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要努力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历史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通,科学、深入地理解“学史明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古训的思想内涵。
激起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4.要建立“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指导学生主动发现、自主**题目的观念。历史学习的进程是学生自学、自求、自悟、自得的进程,这个进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进程。没有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学生终究将甚么也学不到。
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当是“指导学生学”,这样学生才会学。那末,教师要不要讲?怎样讲?
固然要讲,但一般要少讲、精讲。
5.要建立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观念,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历史学习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学生是否是主动、是否是**,主要表现在是否是思考,是否是思考主要表现在是否是能提出题目或是否是有自己的看法。
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要十分关注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否是相互依托;是否是面对面的学习交往;是否是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教学设计应有助于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构成。
二、教学标准设计的基本流程。
1.教材的研读。新《课标》要求: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条件”。教材研读的进程也是教师与教材对话的进程,只有把教材掌控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换。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灵魂”,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2】、迁移处理——重视教学创新,掌控准练习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构成富有个性化教学设计;【3】、添加“佐料”——在不偏离主题的条件下,为教材添加佐料;【4】、史学观点——以文明史观、现代史观、全球史观分析历史现象; 2.学情的分析。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
“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知道了甚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状态、纪律、思惟、参与程度情况是不同的,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也不相同,我们要找出大部份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与《课程目标》的差异,来制定我们的预期的教学策略。就几个班里的学情而言,也是不可能相同的,有的班级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有的班级学习纪律差一些。
我们都要制定出各班的预期教学策略。我们在面向全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学习。给一些学生个性创造的机会。
新课程要请教师充分发掘自己的知识——教材——学生的最好结合,找到“授人以渔”的最好方式。
3.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完成的任务。
在之前我们一些教师为了省事,习惯于抄教学参考书上的,在新课程里就不行了。教材只是一个载体,《课程标准》才是根据。对《课程标准》要求的一定要贯彻好,而且是教学设计的要点、重点。
对《课程标准》要求之外的,教师就可以够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补充或删节,重组教材,进行创造性教学。但是,制定教学目标要特别留意以下五点:一是目标适应学生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需求;二是符合学与教的原理,并体现一定层次性;三是以学生的爱好要求为指导,而非教师的要求;四是应触及各个学习领域,尽可能培养学生的思惟水平与技能;五是要反映学生学习结果。
4、情境的设置。历史教学中的情境设置,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生活情境与教学情境进行链接,从而创设一种能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起学生学习爱好的课堂情境。这就要请教师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亲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于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
5.活动课的设计。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
“历史课程必须根据学生发展和历史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起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类学习方式的构成。”因而可知,活动课设计要站在增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自主、合作、**式的历史学习主题活动是活动设计的重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固然需要,却特别宜致于导。导者,多方想法,使学生能自求得之。
”教师甚么时候指导,甚么时候参与,如何小结,学生如何分组学习,怎样讨论,学习汇报采用甚么情势等,都应当作出具体设计,充分体现为学生的学习。
6.作业的设计。《课程标准》提出: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针对性,份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再将作业窄化为检验学生历史知识把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当细思量巧设计,**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夸大进程的合作和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情势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作业设计也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可以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作业的数目和完成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标准设计告知我们教学中应留意的题目。
1.正确处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应当是主体的“首席”,那末“首席”的作用在于“主导”。
主导表现在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流程的安排、教学进程的点拨、突发事件的处理等。学生的主体表现在对题目的**,对进程、方法的讨论,对知识的积累,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达等。在教学进程中,没有了教师的主导,也体现不了学生的主体。
那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其自然的课堂要不得。因此教学设计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2.正确处理课内与拓展的关系。所谓“课内”指的是教材所显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解读教材时,仅凭教材的内容,有的不能很好的理解,这就需要借助课外知识加以弥补。
另外教材中有价值的题目,也应当向课外延伸拓展。正所谓“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但是拓展不能阔别教学目标,拓展内容应当是有益对课内题目的解决和历史素养的构成。
那种偏离了历史学习,而把拓展放在与历史学习无关的其他方面都是分歧适的。总之,为了到达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科学公道的历史课程设计,必须着眼科学性,立足时代性,重视适应性,努力使三者构成协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入的思考和熟悉的创新型人才。
篇三:**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体会。
庆城县高楼初中贺军鹏。
初中生所学科目多,学生课业负担重,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再加上历史知识繁而杂、时间跨度大、范围广,是造成中考历史学科优秀率低的主要原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精力中使学生轻松、愉快、高效的学好历史这门课程,在这几年的历史教学中,有这么几点心得体会,现总结归纳如下几点: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备课。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讲的是教师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师在备课上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质量。
就同一个教师而言,进行公开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比平时好,原因不是说教学能力强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多了,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
备课作为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教师通过一次次的收集资料,一遍一遍处理教材,确定教学方法,专业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就必将得到提高。
教师的备课过程同时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作为教师,都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但这只是教好课的可能条件,如果不去备课,这些可能条件就不能形成实际教学能力。
对此,在中学历史。
七、八年级的教学中,我认真研读教材,着重分析课程重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广泛查找课外资料充实课内知识,积极寻找课与课间、单元与单元间、七年级与八年级间的关系,是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当然,备课这是一个大课题,如何备好、备全面,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
二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的“三须”
课堂教学是课前备课的第二阶段,是教学目标的真正落实阶段,这一阶段的好坏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点必须精讲,深入浅出。
我们面对的是12~16岁的青少年,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学的特点,但是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那么如何使知识点杂多、时间跨度大、范围广的历史教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这成为前线工作者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短短的是四十五分钟内,要讲的内容很多,想把一切问题都讲深讲透是不可能的,授课时分清主次,去繁求简,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实践表明:
讲解时紧紧围绕教材,以《纲》为纲,以本为本,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进而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例如,八年级第一课《鸦片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时,学生觉得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对此我从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这一较为浅显容易理解的情况来引出: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丧失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在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渗入。
这就是“半封建”。
这样讲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这种把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的做法,就会把学生的历史思维一步步引向深入,直达历史知识概念的内涵。学生对历史概念能够准确理解,理性思辩能力也切实得到提高。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新课改,使我深深的感悟到 一切尽在参与,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若为学习也,成败皆可抛。历史的改革中,我觉得自己的联想空间开始逐步的 升级 抬头仰望天空,一只鸟儿掠过,不由得想起一句名言 天空没有鸟儿掠过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无数个疑问盘旋在头上 为什么鸟儿能飞,而人却不行呢?不由得想起了达尔文的 物种...
历史学习心得体会
为提前做好新教材改革工作,使我校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在校领导大力支持下,我校各学科教师,参加新课程系列主题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前,各学科教师做了精心准备,各位教师在活动中借鉴经验 求得真知,最终满载而归。我有幸参加历史教研活动,下面将通过学习取得的心得体会,向大家汇报,望大家斧正。一 基本情况。月日...
关于历史学习的心得体会
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黄山中学高二 班李蕾。辅导教师 东滨州市邹平县黄 巾学高二历史。组李秀娥。对高巾同学来说 力史足一门极为重要的学科。这。里 我就结合自己的学实践来谈谈学历史的一些体会 先 耍想提高自己的历史学能 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 记得我们刚上历史课时,老师就先给我们讲学习历史的 法,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