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

发布 2024-01-03 07:05:10 阅读 8629

乡村教育也能创造神话。

——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

陈瑜亮。2024年12月2日,学校一行12人,前去潍坊昌邑市饮马镇杨屯小学参观学习,听了一节于美霞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在办公室和于老师就小学数学互助式特色教学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座谈,路上、回来后,认真翻看了关于于美霞老师的相关经验材料,真可谓获益良多。

一、学习初印象。

1、课堂活了,学生真正动起来了。

整堂课上,老师的语言不多,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个是上课之初的问题呈现,再就是精选了四道练习题。

其他时间,都是学生围绕呈现的问题进行自主**、合作**的活动。

课上,学生或动手折叠、拼图,或冷静思考,或二人合作,或四人合作,或大胆质疑、追问,学生手动、眼动、耳动,更可贵的是脑动,学生一直在思考,一刻不停,忙得真叫是不亦悦乎。

2、小组长认真负责,组织能力强,合作学习井然有序,效果好,效率高。

每位小组长都是一名称职的小老师,课上、课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什么环节,学习小组改干什么,小组长心知肚明,组织很到位,不但没有浪费时间,反而效率很高,组织组内全体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全体成员都多种感官动了起来,尤其是脑瓜动了起来,这样学习起来一定是有效、高效的。

为此于老师下了大量心血。

1加强对小组长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2对小组长进行正确诱导,不出现过激行为。

3把民主管理权让给小组长。

4注重培养学生汇报交流的习惯。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重算理、算法。

于老师设计练习题,都是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力求练习题体现层次性和开放性,因为当前的数学教学重点不在于做题,而是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当然,计算能力也是其中之一,不容忽视。

试想,如果学生的算理、算法都不清楚、不明白,做练习题的效果又会好到什么程度呢?更谈不上解决此类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了。

本堂课上,于老师不是通过课本例题直接告诉或讲述梯形面积的公式这样一个固定的结果,而是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呈现,重在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动手尝试、合作讨论,用多种办法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让全体学生经历一个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他们的受益不仅仅是一个计算公式,而是多种解决问题飞办法,并且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4、有效教材整合,省时高效。

学生在**梯形面积的时候,不仅有学生探索出了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乘以高,更有学生大胆探索出了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就是梯形的中位线这一初中数学的概念,虽然学生不知道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但是老师大胆趁热打铁,顺势而导,点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自然接收了,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难怪于老师经验材料里提到她用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学完了9—12册共计四册的数学教材,并且经测试,全班学生对所学内容全部掌握,优秀率达到了100,有时甚至达到平均分975分的高分,神奇之处,就是于老师对小学数学教材烂熟于胸,有效整合教材达到的神奇效果。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从亲自听课的情况来看,于老师绝不是吹嘘,而是不争的事实。

5、学习兴趣、良好习惯、有效评价是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保障。

我们搞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高效课堂,只停留在课堂教学的环节设置、教学方法上面还远远不够,于美霞老师课改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她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养成,并下足了功夫,并通过有效的小组评价,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之形成了定势,习惯成自然,让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小组合作的意识强,课堂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有效、高效了。

这又是功夫在诗外的佐证吧!

6、抓班风、学风建设是课改的根本法宝。

于美霞老师课改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抓班风、学风建设,这应该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根本法宝。

在听课学习期间,我们充分感受到了于老师所教班级的孩子坐得住,没有小动作,于老师也自豪地介绍说我们班没有骂人、打架的。

班空里,孩子们还是在那里以小组聚在一起讲题、分析,讲的津津乐道,是于老师硬把孩子撵到室外去活动一会儿,即便如此,仍有过半学生没有动。

老师们和于老师在办公室座谈期间,我又抽空去了于老师教的班级,由于英语老师职称晋级去了市里,班内并没有老师,我看到的是小组长把小组组织得秩序井然,学的热火朝天。

此情此景,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真正达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理想境界。

什么叫班风正、学风浓,这不是最好的例证吗?孩子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一直在帮着学、比着学,自然就没了其他斗嘴、骂人、打架等不良现象了。

所以,一个成功的老师一定要善于抓班风、学风建设,且不说是班主任,还是非班主任,这点都非常值得大家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旦走向良性循环,学生的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老师摆脱了教学外繁琐事物的处理,一心扑在如何教好的研究上,长此以往,教学的效果不好、效率不高才怪呢!

7、兵教兵,出奇兵,让士兵成为将军。

2024年,于老师刚接手三年级一班的时候,有接近10名学生不及格,有的学生成绩竟在20分以下,怎么办?于老师没有气馁,更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大胆设想,发动全班学生,利用集体的力量,实行兵教兵的办法,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从那开始,于老师走上了一条互助式教学的课改探索之路。

结果不用多说,于老师成功了。

传统的教学,老师是元帅,在老师眼里,学生都是士兵,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老师觉得改怎么教就怎么教,试想这种方式的教学,学生相当于单兵作战,战果可想而知,基础好点的学生接收快点,学的就好点,而基础差的孩子,只能是落伍了。

而于老师通过兵教兵的互助式教学,老师定位在自己也是一枚小卒,而且身先士卒,既拉近了和士兵的关系,同时着力培养让小组长如何学会组织,化整为零,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尝试、合作**,并广泛展开**式小组整体评价,多渠道、多手段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大家都动了起来。

为出奇兵、出元帅创造了良机。

从于老师课改的成果来看,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取得了大面积丰收,同时,一大批将军式佼佼者脱颖而出,他们不但自己学的好,而且会组织,善于帮助小组成员学会,真可谓是一箭多雕。

8、学会质疑,学会追问,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听于老师执教的《梯形面积》一节课,有几次合作交流时,几位同学大胆质疑,连续追问,把大家带到了**问题实质的求索道路上来,呈现出了思维交流、智慧碰撞的良好局面。

很好地呈现了学生学习所得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

这一点,也是于老师教学艺术的高明之处,在学生提出质疑和追问时,于老师非但不急不躁,反而煽风点火,把思维之火煽的更旺,让学生去深入思考,甚至辩论、争辩,让学生在思考和辩论中得出真知。

整堂课上,老师总是把学生从一个问题带到另一个问题,而解决的办法不是老师讲出来的,总是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合作**甚至交流、辩论中自认而然达成共识得出了正确结论。

既呈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9、充分相信学生,多表扬,少批评。

于老师在工作当中,相信学生,多表扬,少批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即便是犯了错误,从不当众批评,对优秀的,有进步的,爱帮助人的,则是在班里大张旗鼓地表扬,形成了人人争先,助人为乐的良好风尚。

在于老师眼里,全班都是好学生,学生乐于接近她,也乐于学她执教的数学学科。

有了如此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教学,还是教育,自然会如鱼得水,效果显著了。

二、领悟与反思。

深刻反思于美霞老师课改的成功,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简述如下。

1、于老师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

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她对学生的无私关爱,都很好地诠释了《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堪称为人师表的楷模。

正是这一点,让于老师走向了课改的成功。

我们常说当教师是个良心买卖,只有老师热爱教师这个行业,真正打心眼里关爱学生,才会自然迸发出无限的热情和活力。

很多教育大家反复强调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学生很聪明,也很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能否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全在老师的真心付出,正所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当学生相信老师、佩服老师的时候,一切教育、教学问题都不是问题,哪怕是老师批评他,他会感到内疚、自责,也才会起到教育的效果。

相反,老师工作不努力,有问题都把原因推到学生或家长身上,往往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2、教师两项基本功要过硬。

备教材、备学生是每位老师必背的两项基本功,并且必须过硬,于老师这两项基本功就非常过硬,所以才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

于老师是一位有心人,小学、初中的数学教材烂熟于心,自然驾驭课堂就会轻车熟路,遇到课堂教学的突发问题,方法就会多多。

对学生的学情以及心理、习惯的研究更是于老师的法宝,于老师重点研究小组长,小组长深入了解组员,所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都是建立在对学生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自然对路、有效。

这也正应了***说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道理。

3、要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在课改的道路上,于老师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于老师没有被困难吓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情,凭着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劲儿,更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披荆斩棘,走出了乡村教育的课改成功之路。

前去参观学习的老师都亲眼见到了,学校的校园没有教学楼,没有多**辅助设施,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于老师单枪匹马,摸索出了互助式特色教改的路子,靠的就是于老师那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于老师是可亲、可敬的,她勇于改革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反思和学习。

4、磨刀不误砍柴工。

和于老师座谈的时候,于老师谈起课改,津津乐道,头头是道,朴实的话语了掩盖不住他对乡村教育的深情,幸福感溢于言表。

但是,于老师谈的最少的就是如何教。

我们很纳闷,我们不远千里去学习,她这位砍柴人却少谈如何砍柴,更多的是谈到了磨刀功。

仔细琢磨,其中大有道理在。

试想一位砍柴人刀不锋利,整天忙于砍柴,砍柴的效率会怎样呢?结论不言而喻。

而于老师在磨刀上下了不少功夫,她的砍柴刀始终是锋利的,砍起柴来,效果和效率自然好了。

《中国教育报》2024年12月15日第6版在报道于老师的经验时,就特写了一个小细节第一周不上课。

接手一个新班级的时候,于老师有一种特殊的做法第一周不上课。

在这一周里,她每天上课时都跟学生谈心,谈家庭情况、科学故事、名人轶事,谈他们学习中的困难,抓住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尽最大的努力了解学生。

之后,她会给学生们上思想政治课,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鼓舞士气;课前饭后她几乎全跟学生在一起。

渐渐地,学生把她当成心目中不可缺少的朋友。

数学课堂,成了于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思想交流、学术交流的纽带。

在这样的课堂上,老师为学生的进步高兴,学生为能跟这样的老师一块学好数学高兴。

跟许多老师不同的是,于老师喜欢当班主任。

甚至有一段时间,她接手班级有一个条件必须当班主任。

她说只有当班主任才能有更充分的时间和。

孩子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与他们建立感情。

为了和学生自然地融合到一起,课间,她和学生一块儿跳绳、踢毽子;学生生病了,她领着看病、买药;天冷了,她会叮嘱学生们多穿衣服……学生点点滴滴的变化都装在她心里。

谈到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48岁的于老师脸上常常洋溢着孩子般天真烂漫的笑容。

这种笑容使我们相信,是于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打开了学生的心扉。

反思于老师的经验做法,我认为老师的磨刀功还真不少。

1备教材、备学生是磨刀。

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关键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习惯、心理。

2抓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培养是磨刀,并且要常抓不懈。

3抓小组的建立、小组长的培养是磨刀。

4抓学生学习程序的建立是磨刀。

5抓练习的设计更是磨刀,体现精心联系,富有实效,逐渐达到高效。

一个聪明的老师应该像于老师那样,学会点懒惰,在课堂上,砍柴是学生的事,老师只管磨好刀,老师绝不包办代替,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中锻炼了学习的各种能力,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呢?

三、当前课改之路,我们应该向于美霞老师学习什么。

于美霞老师长期任教于乡村小学,创造了乡村教育的神话,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结合我们的实际,摘要如下。

1、下定决心,坚定课改的信心,付出艰辛的努力,不达目的不罢休。

借用县教研室赵保太主任的一句话就是基础教育改革10余年了,课堂教学没多大变样,本身就不对,已经落后了,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学习的每个环节中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积极创设好课改的良好氛围,大胆放手,关爱学生,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发展学生,成就学生。

3、搞好小组的建立是突破口,抓好小组长的培养是关键。

4、坚持对学生进行培训,教给学生方法是成功的法宝,在学习方式上让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合作,学会**。

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表达,学会评价,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学会质疑。

在素质培养方面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感恩。

在做人方面,学会微笑,学会自信,学会自强。

5、定好位,彻底转变角色,坚决把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落实到位。

6、必须落实精讲精练的策略,彻底杜绝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追求实效,力争高效。

7、狠抓班风、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搞好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做好基础过关,适当搞好教材整合,让学生各项能力得到真正提高。

8、教师一定要在备教材、备学生两项基本功上下足功夫,一切从实际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为课改成功实施奠定扎实的基础。类。

心得体会 于美霞课改经验学习心得

4 有效教材整合,省时高效 学生在 梯形面积的时候,不仅有学生探索出了梯形的面积等于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乘以高,更有学生大胆探索出了上底加下底的和除以2就是梯形的中位线这一初中数学的概念,虽然学生不知道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但是老师大胆趁热打铁,顺势而导,点出了梯形中位线的概念,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自然...

外出学习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1月19日,我们xx区100多位老师在教育中心郭主任的带领下,赴山西xx,学 课改经验,同时听了候城中学教导主任和xx教研室主任张xx的课改讲座,体会很深。20日,兵分两路,我们小学组去的是xx实验小学。走进校园,给人的感觉是书香味极弄,校园散发着书香气息,校园到处是激励学生的板报,校园文化做得很好...

学习太谷课改经验心得体会

第四个环节 巩固练习,老师在课前准备习题时都是有阶梯性的,由简单到复杂。这部分更重视小组合作的功能。在编组相对固定 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的关注差生,最大化的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有错的组员要向组长复述解题方法,这样更容易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五个环节 拓展创新,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拓展。使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