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发布 2023-09-12 16:35:55 阅读 6853

本书作者万玮,网名平和,2024年生,202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现为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初中部主任,数学教师。

本书在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上、理论上都反映了作者自己独到的做法和思考。 在实践方面,作者强调在“爱”的前提下,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在班主任工作中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有时甚至是严格、严厉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充分体现了作者在掌握学生心理基础上擅用谋略、机变的教育智慧和胆略。

在理论方面,作者开创性地将兵法的理论和原则运用于教育领域中,**了兵法与教育(尤其是与班主任工作)之间的关系,并对许多中国古代兵法理论(如“攻心为上”、“克敌无形”、“上兵伐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等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演绎和运用上做出了独特的阐述。

班主任工作与读书一样,有一个从薄到厚又从厚到薄的过程。班主任工作最初看起来没什么事情,但是有人却深陷其中痛苦不堪,每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处理不完的麻烦,等到参透其中真谛,又可以变得很轻松,班级治理得很好,班主任却显得游刃有余。据说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年在外讲学,而他所任教的班级学生照样学习很好,班级活动也组织得很好,这便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事例。

《班主任兵法》中有如下几个观点:

一、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教师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你不是学生,学生也不是你,师生永远不能融为一体。学生永远不能了解教师们的真实的生活,教师也永远无法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灵世界。

我一直认为,教师眼中的学校生活和学生眼中的学校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教师和学生因为角色的差异必然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

无数经验证明,与学生走得太近的老师,往往深受其害!与学生交往“掏心置腹”,和学生“打成一片”,时间一长,老师身上的神秘感消失怠尽,学生就会慢慢忘记老师的身份,把老师当作“朋友”。一旦平衡感建立起来,学生就会质疑你的任何管教行为,甚至因此反目成仇,反咬一口!

当老师失去管理学生的权威和合理性基础,除了失败,还有什么可能的结局呢?许多老师遭遇学生冰雹之后,总是大骂学生忘恩负义。殊不知,究根溯源,都是老师自己酿的苦果。

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也包含作为班主任要在管理上体现出能力来。班主任管理学生的过程其实也是师生不断交锋、不断博奕的过程,几个回合下来,一旦学生发现你老师计止此尔,那老师就大大不妙了。因此,老师必须灵活的变换管理的策略,使学生面对你时无法准确预见可能的后果。

而这,也有赖于适当的拉开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条件。

因此,老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这里的关键是就是要保持作为老师的权威。由于时代的原因,现在的学生早已忘了师道尊严,老师的社会地位也急剧下滑。

学生普遍对老师尊重不起来。我认为,保持教师威严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必要的。我不能容忍学生在我面前表现的不尊敬,即使这个学生很有一些才能。

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在我看来,主要有赖于学院着力培养教师的权威。但老师自强自立,同样是重要的。

二、避免与学生谈话流于形式。

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和沟通是班主任最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有时办公室一整天都是或和风细雨、或急风暴雨的场面。在近乎喧闹中我静下心来思考,如何才能使交流的效益最大化?

要知道,交流是否有效,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学生工作的效果和教师的水平。一次不成功的学生谈话不是零效果,而是负效果!我们一些老师钟情于使用这种方法的同时,常常忽略效果问题。

经常不可避免的使谈话流于形式。

有一些老师心地很好,工作也有热情。学生无论犯错还是违纪,一律作为思想问题看待。在办公室里总要苦口婆心、长篇大论说个没完没了。

内容重复颠倒,又都是一些空洞的大道理。不要说学生,就是我在旁边听得常常都不耐烦。这些教师,动机无疑是好的,努力的精神也值得肯定。

缺点就是没有认真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与我们年龄相差不大的大专生,在为人处世的道理上可能比我们老师知道的都多,我们总以一种无知小学生的眼光看待他们,又怎么会不犯对象性错误?实际上,学生违纪多数不是认识问题,而是素质问题。

懂道理而不去做,才是我们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因此,教育的重点就不是教会学生认识问题,而是督促学生改正问题。而做到这一点,常常并不需要花费整节课的时间。

另一些老师,不及前面老师有耐心、脾气好。学生犯错一进办公室,不问缘由、不听辩解,总是劈头盖脸一顿狠批,情绪激动、语言尖刻。时间一长,学生都能准确把握老师这个规律。

从人的本性来说,对于表扬的话语,不管是否符合实际,都是先接受了再说;对于批评的话语,也不管其正确与否,都会不自觉地会生出抗拒之心。可以说,批评越严厉,抗拒之心越强。实践过程中,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当时即引起学生强烈**。

尤其是有的老师气急迁怒学生、抛开事争对个人、直斥学生的品德、甚至牵累学生的家教,都会伤了学生感情,造成师生之间心里上产生鸿沟!结果是,事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师生关系却又搞僵,而且常常老师自己就生气的不得了!实践证明,老师任何情况下的情绪失控,除了降低自身威信之外,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

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一开始还是很严肃地批评教育,但很快,或者由于学生“健谈”,或者由于老师自己的意思,批评教育转为闲聊。刚刚还是界限分明的师生关系,转眼之间,变成了久别重逢的朋友。天南海北,大千世界,无所不谈,甚至一些不适合告诉学生的事情也都告诉了他们。

这样常常一聊就是两节课!这样的老师,其实是自己就把自己的身份交出去了,把学生当朋友,在学生面前诉苦,其情景就象是要博得学生的同情一样。作为老师一旦使学生产生这种想法,那距离彻底失败也就不远了。

我们强调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主要不是争对交流的时间和频率,而是交流的有效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候,必须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交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三、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任何一种强加于学生身上的外在规范只有最后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习惯,才能持续有效。因此,强迫学生接受规范,就不如启发他们提高意识,加强修养,以利于其自觉接受外在规范。古人经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中心一环。

我们传统文化有许多这方面的宝贵知识可供挖掘。我在带班期间,尽管每周有十几节课,我还是抽出不少时间在中队课上给全班同学讲授一些有益他们身心的知识。我发现,有不少同学都很认真的听了,并且作了令我满意的记录。

尤其可喜的是,实践中有时还能看到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时候。

一般教育主要是通过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加强学生自身修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接受班规校规。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因为缺乏强制性,加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隔膜感,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可能完全不把这种教育放在心上。

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认识到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但由于一贯散漫,积习难改,仍然常常违规违纪。对于这样的学生,单纯说教是没有用处的,这时就需要加大外部强制。外部强制相比启发教育虽然不够温良恭俭让,但对某些缺乏自律精神的学生却是非常有效的。

一旦外部强制经常化为一种习惯,学生也就自然而然接受了它。

在管理实践中,无论是一般教育还是个别教育都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即当众表扬,私下批评。清朝名人曾国藩讲“缅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是就群体环境中批评容易伤害个别人的自尊心而言的。对于教师而言,还有另一层含义,即当众批评学生,有可能置自己于窘地。

事实上,面对不自律的学生,想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问题,采用雷霆震怒的方法,确实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是,这种方法有时也非常危险,一旦被批评的学生恼羞成怒,与教师当面发生冲突,教师很可能骑虎难下,没有经验的教师如果应付不当,冲突便可能升级。

严格意义上讲,任何规范都含有强制性,面向全体的规范包含了对所有人的强制性。因此,单纯强调一般教育或者单纯强调个别教育都是片面的,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是管理的两面,缺一不可。只有围绕着使学生接受班级规范和学校规范这个中心,灵活运用一般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实现班级的良性运行。

四、坚持在原则问题上不动摇。

兵法上讲“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的是人际博奕中始终居于主动性的问题。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特别是无原则(无视班规)的放纵学生,做了就是失去了做老师的原则和立场,不但老师不赞同,学生也会打心底里小瞧你。比如有些教师,主要是任课老师,碰到学生违反纪律,睁只眼闭只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种做法必然招致学生的轻视和不尊重,最终自食其果。

接触具体工作我们发现,违规犯纪的学生,总有许多理由是可悯的。不根据具体情况施以适当的教育,就是不懂教育之道。但考虑具体情况不能排斥原则性,违规犯错就要接受批评这样一个大原则,在任何时候都需要遵循。

坚持原则性首先表现在管理上要谨言慎行,做事公正。“沉疴用猛药”,对于一些出了名的“问题班级”,要敢于下重手整治。学生一般不会很在意你说了什么,但当你尝试着去做的时候,他们就会目光炯炯地盯着你,不是怕你,是看你对那些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是否动真格的。

谁都知道,压力越大,学生**也会越大。学生是厉害的,他们能找到班级以至学校管理的任何一个漏洞。因此要谨防来自学生中的“暗箭”,关键是要做事公正、对事不对人。

你可以对一个学生进行无数次的批评,但要切记,每一次的批评都应该是新的。如果让学生感觉到你争对的不是具体的事,而是某个个人时,教育就归于失败了。对事不对人不容易做到,但只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教育学生是职业需要,我们和学生其实没有什么私怨,甚至没有多少关系。

走出校园,我们甚至可以不打招呼。就可以把对问题学生的每一次批评当作第一次。

坚持原则性还表现在师生冲突中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校园里常常会有意外的事情发生,有时候你教的学生与别的教师发生冲突了,学生拉你去帮忙,或者在你面前哭诉。通常这种情形中的教师都是不对的,或者教师在事情的过程中有过分的言行。

此时,你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绝不可帮学生去出头,否则,你就是丧失了立场。几个月之后,人家师生言归于好,你算什么?就算没有言归于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生毕业之后,你和人家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到那时,就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了。

你说你算怎么回事?还有一些教师,和其他教师有矛盾,竟然发动学生或者家长去告那位教师的状,这是典型的采取了下下之策还自以为得计的行为,这样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要自吞苦果的。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站错立场。

五、威信垂青冷静而有准备的头脑。

参加工作十个年头了,但是有一个毛病一直没有改掉,那就是太容易冲动,碰到学生不象话的时候尤其容易发火。我们有些教师也有这个毛病,总是觉得学生的进步不够大,要是退步了更是不能容忍,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是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些老师,面对学生的错误,先是盛怒,有时还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既而后悔,在困难面前退缩,最后是追着学生安慰。

这样,老师就在学生管理中越来越被动,学生也会看不起你。因此,行动之前冷静分析,决定之后坚持到底,是任何成功的管理者信守不渝的。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作文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作文

作文 暑假作业全部做好后,妈妈带我去滨海的舅妈家,说是让我跟表姐好好玩上一阵子。可是到了那里,舅妈说表姐随学校集体外出旅游去了,要四五天呢。真的很失望,可又能怎么办呢?只好等她呗。晚上我睡在表姐的床上,一个人无聊得很。无意间摸来一本书,随便一看,书名竟然叫 班主任兵法 真逗!再看看目录部分,真的很逗...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谈谈 慈不掌兵 读 班主任兵法 有感。班主任兵法 单看名字甚是解气,尤其对于一个饱受学生折磨的新手,字缝中迸出的刀光剑影兴许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何况古语有云 慈不掌兵 哈哈,天助我也!其实,通览全书,你会发现 那 隆隆 的战鼓声里分明和着爱的旋律,字字总关情,篇篇都是爱,大音希声 这是真正需要用心聆听...

班主任兵法读后感

读 班主任兵法 有感。初看到假期读书的这几本书目,班主任兵法 这本书的书名尤为。引起了我的兴趣。刚一看到 班主任兵法 一书的名字,我有了一个疑问,兵法一般都是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结构 深邃远瞻的思想体系 博大精深的知识内容的用来指挥千军万马纵横驰骋 攻城略地的书籍,怎么会和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班主任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