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变化就好比一条蜿蜒的长河,时而激起奔腾的波涛,时而静静地流逝。人的发展也会有起有伏,有激流勇进,有平静流淌;循环往复,循规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自身的发展,只有了解了自身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才能健康成长。
心理的发展,就是我们人格的发展,只有健康的人格发展,才能塑造出健康的自我成长。
在这一章,我们将引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对一生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为大家介绍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任务。
第一节各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一、婴儿期 (0—1) :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这个阶段的婴儿最为孤弱,因而对**的依赖性最大,如果护理者能以慈爱的方式来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如果他们的母亲拒绝他们的需要来满足他们的需要,婴儿就会形成不信任感。
婴儿出生后会有种种的生理需求,要吃、要抱、要有人逗他说话,当他的这些需求获得了满足,就会对周围的人,尤其是照料他最多的母亲产生一种信任感,感到世界是可靠的,人是可靠的。如果得不到满足,得不到**应有的照料,婴儿一涉世就会对人和世界产生一种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这一阶段要求培养婴儿的信任感,并不等于说不能有不信任感,而是说信任感要超过不信任感。
如果这一阶段发展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希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惧怕。
二、儿童期(1—3) :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迅速形成许许多多的技能。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向,履行控制儿童行为的精心任务,而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换言之,父母必须具有理智的忍耐精神,但仍然必须坚定地保证儿童的社会许可行为的发展。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就会感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父母鼓励、允许儿童做力所能及的行为,如吃饭、走路,儿童可以发展自主性;如果父母对幼儿尿床或尿裤子批评过多,就会使儿童产生羞耻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美德,相反失败就会自我疑虑。
三、学龄前期 (3—5):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前两个阶段,儿童已懂得他们是人。现在他们开始**他们能成为哪一类人。在这个阶段,儿童检验了各种各样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属于许可的范围,而哪些又是不许可的。
如果父母鼓励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会以一种健康的独创性意识离开这个阶段。然而,如果父母讥笑儿童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儿童就会以缺乏自信心离开这一阶段。由于缺乏自主性,因此当他们在考虑种种行为时总是易于产生内疚感,所以,他们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安排好的狭隘的圈子里。
父母积极支持儿童从事游戏和智力活动,儿童就会发展更多的主动性。父母经常嘲笑儿童的活动,认为儿童从事的活动是笨拙的,儿童就会对自己的活动产生内疚感。
如果这个阶段的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和目的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自卑感。
四、学龄期(6—12) 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在这一阶段中,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具备的专业技巧。如果儿童没有形成这种勤奋感,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引起他们对成为社会有用成员的能力丧失信心的自卑感。
儿童在学习上不断取得成就,在其他活动中也经常受到**的奖励,他们的学习就会变得越来越勤奋,进而获得勤奋感。相反,儿童在学业上屡遭失败,在日常活动中又常遭**批评,就容易形成自卑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力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无能。
五、青春期(12—18):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埃里克森认为这个阶段体现了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中的过渡阶段。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一连串的感觉。角色混乱是指无法正确认识自己、自己的职责、自己承担的角色,主要表现为不能选择生活角色。
marcia将同一性状态细化,分为四种类型:同一性获得型;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
同一性获得,是同一性发展中最成熟的状态。同一性获得的大学生经过积极的自我探索与思考,已经明确了个人的价值观、目标、发展方向和生活的意义,获得了内在的成长动力。他们通常是思想成熟、喜欢思考的人,表现出较高的自主和自尊水平,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潜力,能对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解决成长中的困扰,主动适应外部的环境变化。
因而,能够不断战胜成长中的各种挫折,以积极的心态向人生的目标迈进。
同一性延缓状态的大学生正处于积极的自我探索之中,他们试图从无数的可能性中对个人的职业、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做出选择,但还没有达到最后决断性投入。他们往往具有较高的焦虑水平,并通过拒绝、发泄和认同来控制焦虑。此外,还表现出对经验高水平的开放性。
生活中常常会见到这样的学生,因为不知道如何为自己定位,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感到迷茫和困惑。延缓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他们必须从多种选择中确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社会转型阶段,由于旧的价值体系被打乱,新的价值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使青年的自我同一性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难以获得价值观、信念和行为的内在一致性,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探索。
所以,通过各种正规的教育制度、实习制度、职业培训等,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将内心的矛盾和困惑进行反思和沉淀,进行权衡,决定取舍,再加以整合,从而确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在社会结构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
同一性早闭比同一性扩散要好,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同一性的探索提前结束,他们没有对有关自我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过思考,对自我投入的目标、价值、信仰反映了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马锡亚认为,过早自认是一种较低级的同一性状态。作为同一性的一种解决方法,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很少思考认定的选择是否适合自己,通常只采纳来自父母的唯一一套价值观和目标体系。
这是同一性形成过程中的一种中断,是过早地将一个人的自我意象固定化,从而阻碍自我确定的其他可能性的发展。处于同一性早闭状态的大学生具有以下的特点:过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极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可能十分尊重权威;自我评价建立在他人所承认的基础上;与其他青少年相比,较易附和他人而缺少自主;对传统的价值观感兴趣,很少会自己思考,但在遇到紧张的认知任务时,难以做出灵活的和合适的反应;喜欢有组织有秩序的生活;倾向于与父母保持密切的关系,并采纳父母的价值观,如高考志愿的选择、职业的选择、异性朋友的选择等。
在权威结构下,他们的投入程度比较高,往往表现得非常努力,是教师或者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由于父辈的价值体系往往会与现实存在差异,一旦生活的航向脱离了原有的权威系统,当以独立的身份开始自己的人生之旅时,由于缺乏自主探索的精神,通常会表现出高水平的**性、低水平的自主性和外控的行为方式。他们往往使用防御性的自恋来维持自尊,因此在未来的成长中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内心冲突。
同一性扩散是最不成熟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探索是肤浅的,或者根本就没有过对自己的探索,并缺乏对明确价值观和目标的投入。他们或是不能理解自己,对自我缺乏清晰的同一感,自我评价偏低,自尊心不足;或是因自我认识和别人对自己的认识不一致,而产生困惑和苦闷的情绪;或是对生活与工作缺乏热情,生命价值迷失,难以承担自己生活的责任等等。如果大学生自我同一性扩散,就会迷失个人方向,失去进取精神,造成精神没有支柱,生活没有目标,学习没有动力,出现退缩、自卑、消极等不良人格特征,导致人际交往障碍,甚至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表示怀疑,成为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相反失败就形成不确定性。
六、成年早期 (18—25) :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亲密感,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包括友谊与爱情。亲密的社会意义,是个人能与他人同甘共苦、相互关怀。亲密感在危急情况下往往会发展为一种互相承担义务的感情,它是在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
弗洛伊德曾经把健康的人定义为一种充满爱而辛勤工作的人。埃里克森赞同意这个定义。但是他又指出,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
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寻找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一起分享爱情,直到结婚,就能形成亲密感;恋爱失败,未能找到亲密感的人,就会形成孤独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爱的美德,相反失败形成混乱的两性关系。
七、成年期 (25—65) :繁殖对停滞的冲突。
如果一个人能很幸运地形成积极的同一性,过上富有成效的幸福生活,那么他就会力图把产生这些东西的环境条件传递给下一代。这可以通过与儿童(不必是自己的孩子)提高直接的交往,或者通过生产或创造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那些东西来实现。
中年人志愿帮助青年团体,或者照料兄弟姐妹的孩子,就会形成繁殖感;如果很少从教孩子中获得快乐,对生活感到不满,则就陷入停滞感。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关心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自私自利。
八、成熟期(65— )自我完整对失望的冲突。
埃里克森把自我完整定义为,只有这种以某种方式关心事物和人们的人,才能使自己顺应形影相随的胜利和失望,顺应其它事物的创造者,或者说顺应各种产品和思想的创造者——只有在这种人身上,这七个阶段的果实方能日臻成熟。——我找不到比自我完整更好的词来表述它。
回顾一生感到所度过的是丰足的,有创建的和幸福的人生的人才会不惧怕死亡。这种人具有一种圆满感和满足感。而那种回顾挫败人生的人则体验到失望。
看起来似乎令人奇怪,但是体验到失望并不象体验到满足感的人那样敢于面对死亡,因为前者在一生中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的目标。
如果这一阶段的危机得到成功地解决,就形成智慧的美德,相反失败就会形成失望和毫无意义感。
这八个阶段不但依次相互关联,而且第八个阶段还直接与第一个阶段相联系。换言之,这八个阶段以一种循环的形式相互联系。例如,**对待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儿童的信任感。
埃里克森相信,“用这种说法一—如果儿童的长者完美得足以不惧怕死亡,那么这些健康的儿童也不会惧怕生活一来进一步解释**的完整与儿童之间的信任感似乎是可能的”。如果个人获得的自我完整胜过失望,那他或她就以智慧的美德为一生的特征,埃里克森把智慧定义为“以对人生本身超然的关心,来面对死亡本身”。
这里要说明的是,有研究表明,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的八个阶段在具体的年龄段上的划分有些偏差,因此如果我们看到自己所属的心理发展阶段小于自己的生理年龄时不必沮丧。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我们开始慢慢理解到不同阶段发展危机的处理情况对我们个人的心理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以后的人生中我们要作一些努力,让自己的心理得到更好的发展。
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享乐心理透视。走进大学校园,许多同学想从忙碌极限突然跌进了空闲的极限。于是他们便无所顾忌的疯狂,不顾所以然的玩,玩,玩。在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80 左右的同学后悔自己没有珍惜时间。就大一大二学生而言,沉溺于享乐的现象比较普遍。当大学的日子像水一样从你我的身边溜走时,我们会猛然惊醒,原来自...
大学生心理
2009 2010学年第二学期。大学生心理学 期末作业。姓名 徐菲。班级 土木工程10班。学号 20080101051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调试对策。一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指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因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 心理障碍造成大学生心理异常的问题总称。心理障碍指一切心理不健康的现象...
大学生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之自我人生定位。自我描述 本人在天气寒冷的时候喜欢留着一头长发,在热的时候喜欢短发,所看到我的发型就知道春秋冬夏。我很喜欢新鲜的感觉,就如我的名字,初中的时候认为自己喜欢气宇轩昂的人,所以自己的初中名字就是李宇轩,高中的时候第一次上课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李明哲,不知道为什么就喜欢这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