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发布 2023-06-05 13:15:28 阅读 5747

广西大学本科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

广西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教育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其前身为解放前马君武博士建立的广西大学(后更名为国立广西大学)。广西大学曾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停办,后在1958年开始重建,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建设,现在的广西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涵盖理、工、农、哲、经、法、文、管、教的综合性研教型大学。

本科教育在广西大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受到各方的重视。自1991年以来,广西大学的本科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广西大学本科教育现状。

1、本科专业现状:广西大学现设有30个学院(2011年上半年体育学院始建,于下半年开始招生),学科涵盖了哲、经、法、文、理、工、农、管、教等九大学科门类,有98个本科专业,另还设有1个独立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有32个专业。此外还有很多硕士点等。

现有的国家级特色专业:

第一批:新闻学矿物资源工程农学

第二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林学

第三批:轻化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

第四批:自动化工商管理

第六批:英语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水利水电工程。

2、相应的师资力量:为了匹配本科教育,广西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675人,其中专任教师2006人。

3、相应的科研基地建设:为了与本科力量相适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科技研究平台,目前已建设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生物及植物遗传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重点实验室和有色金属及材料加工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等。至此,学校已经基本形成了从国家级、省部级到校级、院级的多层次、相互支撑、交叉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和研究开发体系,成为根据国家和广西科技发展目标及战略需求,围绕特色、追踪国际前沿开展重点研究的主要基地。

这既是进行重大科学研究、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源泉,又是推广应用新知识新技术的基地;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又是进行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窗口。

二、广西大学本科教育近二十年的发展变化状况:

学校以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为主线进行专业建设,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推进本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经过多年建设,促进了专业教学体系的整体优化,形成有一定特色的新型本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本科专业体系的构建和优化。

20年前,学校的专业体系不够合理,基础学科专业比重偏大,应用性专业比重偏小,专业规模和效益不高,较多学生毕业后虽然有较高学历,但是难以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造成一定的尴尬局面。为了改善这一结构,更好地满足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展业人才的需求,自1991年以来,学校全面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坚持以***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思想,进行“专业结构优化”的改革与实践。在发展方针和人才培养质量上,树立“三个全面发展”的观念。在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上,树立“三个主动适应”的观念(主动适应广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品种、规格与质量的需要,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广西人才结构变化的需要,主动适应国内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广西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需要)。

“专业结构优化”的改革方向是“强化地方性、综合性和现代性”。

1991年, 学校的专业总体结构优化措施是:压缩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到1995年,压缩长线专业,保护优势专业,合并相近专业,创建交叉型专业,发展应用型专业得到较好的实现。

同时,在专业内涵建设方面,构建了机械类等8个学科类的基础课模块,涵盖23个专业;在机械系、化工系、土木系、轻工系实行了基础课模块教学。经过整合、调整原有专业和开拓新专业,到1996年,本科专业由1990年的34个增到41个,原较薄弱的门类专业数有所增强,专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1991—1996年时期,原广西农学院按照主体优化,并向两翼伸延(向产前、产后伸延,向近农、非农伸延)的改革思路,强化主干专业,增设有社会需求的缺漏专业,使专业范围基本覆盖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

1996年秋,有46个本科专业。

1998—2005年期间,为了更好地适应广西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道路和广西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多规格、多样化的要求,学校主要采取了四条措施,优化专业结构:(1)继续拓宽专业口径,合并相近专业。(2)建立专业进退机制,加强强势专业,调整弱势专业。

(3)依托相关专业与行业,发展适应广西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型专业和应用型专业。(4)以学科群和学位点为支撑,重点建设区域优势专业。为了加强新办专业建设,2005年,学校还出台《广西大学新办专业建设管理规定》(西大教字〔2005〕60号)。

1997—2005年,学校着力从四个方面探索专业内涵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本科教学课程体系,并按一级学科构建10个基础教学模块,按二级学科构建了专业教学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二是从1997级本科专业教学计划起,把本科专业教学总学时由原2900个压缩到2500学时;三是突出能力培养,尤其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四是采取专业立项的形式,通过实施专业立项、课程立项和教学研究成果立项,加大专业建设力度(从1998年起,分三批建设33个项目重点专业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

2006年以来,学校继续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和优化。2008年上半年,学校出台和实施了《广西大学普通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方案(试行)》,进一步完善了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评价机制。

多年来,学校本科教育的专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学科结构比较均衡,比较合理,比较科学,学生的应变能力、综合素质都提高了,同时也适应了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发展所需要的本科专业结构,有利于广西经济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本科专业规模效益显著提高,平均每个专业的年招生数为20世纪80年代的40人左右,2000年81人,2005—2007年平均约为70人左右。

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

年,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整体改革”,按照“以点带面,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实施步骤,全面推进改革。

年开始使用“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培养模式,2001年全面实施。2008年招生时,学校有15个大类的42个专业实施了“2+2”、“2+3”、“2+1.5+0.

5”等宽基础、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在1997年改革的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2007年做出了更大的改革,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整体实现”的思路,不仅把学分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管理制度,而且把它作为一项协同其他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环节的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做好学生学籍处理及与学分制的过渡衔接等改革配套的工作,重新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建立配套的选科制、选课制和弹性学制,在选择专业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进程等方面给学生较大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年开始进行主辅修制的试点。2002年,学校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和辅修专业连通的人才培养体系。多年以来,第二学位、第二专业和主辅修制取得了显著成就。

5)、此外,近20年来还形成了其他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中加合作分段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教学强化班等。

专业设置变化:

2007年,学校有91个本科专业,其中82个专业有招生。

2008年有96个本科专业,其中招生的有87个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包装工程、信息安全、金属材料工程、对外汉语、**学等6个是新专业招生。

至2011年为止,设有30个学院(2011年上半年新建体育学院,下半年开始招生),,有98个本科专业,另还设有1个独立学院——行健文理学院,有32个专业。

4、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近20年来,学校进行课程标准化建设,促进课程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以精品(重点)课程建设为载体,提高课程建设水平,以教学改革立项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等,现况与20年前截然不同,更上一层楼了。

此外,学校还加强实践教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公共基础课和公共必修课教学,使用多**教学和双语教学,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使用了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评估,使本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为之提供了更好的内外部环境。

三、存在的不足以及相应的改善方向。

1、学校的目标定位问题。近20年来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学校引以为荣的。但是科研进步的同时,教学方面相应地被有所忽视,重视度不够。

科研与教学应该是平行发展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学生学习得更好。

2、思想观念上,较为传统。这个问题影响着学校的方方面面。当然,学校有着优良的传统,让广大师生都受益,然而,同时也有了很多的限制,如学校的管理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师生间的关系等。

创新性尚缺乏,与同等院校的差距较大。在取其精华的同时,希望能够弃其糟粕,开放、创新,结合自身特色,向其他院校学习。

3、教学方式的改革问题。虽然学校一直都在这一方面进行改革,但是可能是思想没有转变,或者是比较流于形式,或者是阻力很大,多年来改革不够明显,大多数都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建议多组织教学方式创新、评比,甚至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在这一方面有创新者应受到更多的鼓励、肯定。

同时让学生也参与进来,多参考学生的意见。

4、管理方式问题。由于学校综合性很强,从而导致管理较为繁琐,程序繁杂,手续多。建议改善经营管理方式,运用较为灵活的管理方式,简化手续。

5、师生间的互动性问题。师生互动较少,很多时候只是老师上课、学生听课,老师的活动,尤其是与围绕学生展开的活动,如教学改革等,很少有学生参与,而学生的活动老师也较少参与、指导。老师应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性。

6、专业限制较多,难以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申请转专业。目前,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都没有与自己的专业相吻合,甚至较多是与之不相关的。而在校生有较大一部分同学是对自己本专业兴趣不大,不愿意学习的。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三一文库 总结报告 思想学习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首先说吃,民以食为天。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 在0.17元,而现在的 在1.30元左右,了接近8倍。副食 就很惊人,蔬菜 由平均5分钱一斤 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肉食 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了7倍...

改革开放30年教育的变化

以前教师白天教书,早晚还得参加劳动,根本无法全身心投入教育。学校没有电灯,只有点油灯,学生连课桌凳都要自带,往返困难,一下大雨就无法上课,一个村小几乎都是民办教师,教学手段非常单一,现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设施及教学手段得到了广泛运用,使教学双边活动更加形象直观高效。以前由于很多学生家庭困难交不上学...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 年 年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 天时 地利 人和 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感想 改革开放与崛起行思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只东方睡狮觉醒了。全世界都在关注它,它将以怎样的方式崛起,将在未来的世界扮演怎样的角色,每一项政策,每一点进步,都牵动着世界的神经。作为一个后发的国家,中国虽然觉醒的晚,但其他发达国家当初崛起的经验,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不用走太多弯路的中国,想用更快的速度...

看洛阳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看洛阳市民生活30年变迁。30年前的今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30年沧海桑田,河洛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民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本报今天推出关于改革开放30年洛阳城市居民生活变迁一文,以飨读者。30年岁...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变化

改革开放30年,经济增长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总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跃居第四位,人均国民总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济实现了连续四年 以上的增长速度。年 年年均增长 不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 高出 个百分点,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 高出 个百...

改革开放30年陕西家乡变化

精品文档。改革开放30年,中国从经济濒临崩溃边缘成长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这是国家生命力从萎靡到迸发的30年,更是个人的生存空间 自由选择和各种权益得以逐步舒张的30年。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终于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开始向腾飞之路大步迈进。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

爱国的作文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x

爱国的作文 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关于改革命开放的作文。吃晚饭时,我看了看碗里的鱼和鸡翅,觉得没有一点是食欲,唉,于是拿起筷子在碗里左挑右选。爸爸看了说 你看哪块漂亮?别挑了,要是在三十年前的话,一星期才能吃上一顿肉。听了爸爸的话,我连忙问 三十年前到底是什么样?爸爸说 三十年前呀,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