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测试

发布 2023-05-16 19:52:28 阅读 6360

26.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 b.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c.董仲舒君权神授观念的巨大影响 d.王权的自我神化。

27.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

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 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主义。

28.“故太平君子,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该材料说明唐朝科举考试

提高了**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

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唯一途径; ④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abc.①③d.①②

29.《通典》记载: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改察举之制,待中张衡上疏曰: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馀力,乃草文法耳。

今诏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科,所谓损本而求末者也。文中“损本而求末”的“本”是指

a.孝、廉的选官标准b.门第族望的推选依据。

c.科举考试的办法d.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0.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著名的“唐宋变革说”指出从唐到宋,中国进入到一个彻底削平封建割据和贵族势力的“君主—平民”二元结构时代,平民力量开始得到培植。支持“平民崛起”这一结论的历史依据是。

①科举制产生与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③租佃关系出现 ④文学、艺术等方面世俗文化兴起。

a.①②b.①②c.①③d.②③

31.有学者指出,“行中书省是由**宰相府分出一个机关驻扎在外面,这因蒙古人征服中国,不敢把政权分散,要完全把握集中在**。行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书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

a.为了监察地方b.为了地方自治的方便。

c.为了从军事上控制地方d.为了提高汉族官僚的权力。

32.竺可桢先生曾经把中国五千年的气候波动画了一个曲线图,而文化的变化也随着这个曲线而变化。一个一个地方突然变得很冷的时候,饥荒、干旱、水灾等就会频繁发生,这里也就往往容易发生改朝换代。据此推断,下列分析哪个比较不合理

a.气候对人类历史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b.研究历史时要注意考虑当时的地理环境因素。

c.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气温太低,冻死了很多人。

d.唐朝的盛世局面的出现时当时的气温可能比较适中。

33.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34.有启蒙思想家说:“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d. 构建民权**。

35.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精神,是指个人把努力增加自己的资本并以此为目的的活动视为一种尽责尽职的行动,把赚钱本身当成一种目的,当作一种职业责任,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和能力的表现”。其中与“资本主义精神”不相符的史实是。

a.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b.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激发人们对**的渴望

c.持续400余年的黑奴**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竞争、自由**。

36.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

不久我便明白‘上帝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使人们获得了解放灵魂的自主权 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沉重打击了宗教神权与贵族特权。

37.2023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毕业的丁文江参加清**组织的“游学毕业考试”,获“格致科进士”,并在京师大学堂开讲地质学。这表明中国。

a.开始引进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b.教育近代化的起步。

c.传统教育体制依然存在 d.传统因素融入近代教育。

38.纵观世界历史上人类凭借动力带动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根据动力出现的先后排列,比较合理的是。

a. 人力→畜力→风力→机器动力 b. 畜力→风力→机械动力→人力。

c. 风力→畜力→人力→机器动力 d. 机械动力→风力→畜力→人力

39.《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

”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b.工业革命的需求

c.中西交流的加强d.世界市场的形成。

40.“事实上,自春秋战国以来,人们对孔子及其学说的态度,就像‘翻烙饼’,批孔与尊孔总是交替出现……还孔子以本来面目……难度真不小。”这也反映了历史。

a.仅仅是不可重演的过去b.只是史籍记载的过去。

c.是古人与“今人”的对话及其沟通过程 d.是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过程。

参***:dcdab/acbdb/adabc

高三历史答题卡。

41.⑴(6分)

(6分)42. ⑴4分)

(7分)43. ⑴4分)

(8分)44.选作题(15分) 【改革】□ 人物】□

请在【改革】和【人物】两题中任选1道,并将所选题目对应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

2019届历史备考计划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2011年度12月中旬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011年12月下旬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2012年1月上旬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2012年1月中旬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

2019届历史专题突破

2011届历史专题突破 2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a 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b 公元前228年某月日,一 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c 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负责该郡治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

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测试题

2011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学案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案 一 一 课题 中华文明的起源。二 范围 七上第 课。三 目标要求 1 识记元谋人 北京人两个文化遗存 2 识记半坡人 河姆渡人种植的主要农作物 3 识记炎帝 黄帝和尧 舜 禹的传说。四 考点分析 五 自主识记检查。1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