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历史小结

发布 2023-05-01 18:47:28 阅读 2341

一、两姓更迭。

1.公元581年,杨坚废黜北周帝自立,国号隋,定都长安,建元开皇,即隋文帝。

2.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年号武德,定都长安。

二、盛世之治。

1.隋文帝:“开皇之治”

2.唐太宗: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 “贞观之治”

3.唐玄宗: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称“开元盛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繁盛的时期。

三、割据到灭亡。

1.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

2.黄巢起义:王仙芝、黄巢。

3.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历史上称为后梁。

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的山西,先后出现了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

四、相关制度。

一与**有关的制度。

1世袭制:夏周两代的王族,西周大夫以上,战国以后的君主。

2荐举。荐举,作为选贤任能的一种形式,历史可谓悠久。四千多年前,舜继尧位,靠的是推举;春秋时的祁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的也是荐举。

若是细分,荐举似可分为三种:一曰内举,即本单位的领导向组织建议对某人委任;二曰外举,即领导班子之外的人,也就是一般干部或群众推举某人担任一定的工作;三曰自荐,如毛遂自荐。乡举里选。

3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从内容上说主要有二条。

第。一、设置中正:这是九品中正制的关键环节。

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 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

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是为了保证**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

大小中正官还都有名为“访问”的属员。

第。二、品第人物:这是中正官的主要职责。中正官负责品评和他同籍的士人,包括本州和散居其他各郡的士人。

品评主要有三个内容:1、家世:即家庭出身和背景。

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这些材料被称为簿世或簿阀,是中正官必须详细掌握的。2、行状:

即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现在的品德评语。当时的总评一般都很简括,如“天材英博、亮拔不群”、“德优能少”等。3、定品:

即确定品级。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行状,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

出身寒门者行状评语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门者行状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于是就行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4征辟。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5察举:汉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从汉武帝时开始,由丞相、列侯、刺史等高给**推举,经过考核,任以官职。

设有孝廉、贤良文学、秀才等科。目的在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为汉代做官的重要途径之一。

到西汉后期和东汉,察举制度变成了豪门权贵扩大势力的工具。察孝廉、举茂才的所谓标准,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因此有童谣讽刺说:“举秀才,不知书。

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弟良将怯如鸡”。

6保任制,宋朝“保任”制的形式,这其实是荐举制的一块翻版。不过,推荐者要对被推荐者负有法律责任,如被推荐人犯罪,推荐人连坐同罪或罪减一等不等。根据司马光的建议,荐举分为十科,如第一科为;“行义纯固可为师表科”。

中、高级**每年必须于十科内荐举三人,于中书省登记入册,以备选用。如无推荐或推荐人数不够的**,酌情降职或另行处分。如推荐不当者,则连坐处罚。

这在司马光时代,这一举措对负有推荐人才的**压力很大,你不推荐人才,相应降职或作其他处分,你推荐错了人,一起连坐法办。

7、科举制: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2023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隋炀帝时期,始设进士科,考查参试者对时事的看法。

武则天时期,增加殿试和武举。

8、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最高**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二经济制度。

1、均田制: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计口授田”是指**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

2、租庸调制: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一种赋税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

3、两税法: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

一、初唐四杰。

1.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王勃:《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盛唐。一)诗派。

二)李杜。3、中晚唐。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结为《昌黎先生集》。他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的骈体文;主张文章内容的充实,并“唯陈言之务去”。在诗歌创作上主张“以文为诗”,力求新奇。

柳宗元:字子厚,因系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童区寄》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结为《柳河东集》。他是中国第一位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贾生 唐)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问:与该诗有关的两位人物是?

1.“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下列诗词描写“雁门关”的是:

a.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b.出关去,往辽东,诏徙十万填新丰。

c.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d.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

a.曹操 b.岑参。

c.李白 d.陆游。

3.“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是( )

a.苏轼b.韩愈

c.柳宗元d.欧阳修。

历史教学小结

201年秋,我承担了八 1 班评议教学任务的同时,兼任八 1 班历史教学任务。历史从今年起退出武汉市中考舞台。在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这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且往往是担任主课老师的 搭头 自然更易受忽视。有很多历史课老师甚至把它拿来上主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着一个教育者的良知,本着为学生全面发展负责...

七年级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

三 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讲艺术宝库莫高窟时,先 一段反映敦煌莫高窟的录像,使学生有如置身于艺术 画廊 之中,然后引导学生在观察 联想的基础上谈谈他们的观感。这之后,再选放一些精美的敦煌壁画,让学生思考 这些壁画从哪些方面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 此处应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意见,只要合理,教师都应鼓励学...

七年级历史辉煌的隋唐文化

七年级历史 辉煌的隋唐文化 自学题。相信自己能行!看书 查阅资料,你一定能完成这套题!我是七年级 班的。一 选择题。1 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 a 唐朝 b 隋朝 c 汉朝 d 南北朝。2 对下图 见课本34页中间图 的叙述,正确的是。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