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与创新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

发布 2023-04-27 03:55:28 阅读 6373

苍溪县龙山镇柏杨小学校赵敏。

人作为一个主体,具有自己情感和德性形成的自我过程,人们在接受后天教育中,通过自己的"同构"和"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情感和德性的形成进行有利的引导,对“三观”进行培养,即德育教育。一个人的童年经验是早期影响其情感和德性养成的重要因素,这就决定了在小学阶段的德育尤为重要。

道德根本上是实践的”, 道德的实践本质决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新课程方案中新增了“地方课”,在。

五、六年级为“综合实践与创新”,它是一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是我国落实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之一。但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对这一全新的事物,还处于摸索阶段。下面,我就这门课程如何与德育相结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情感的养成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语言如果没有情感在流动,就会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学生对知识的感触就会迟钝”,情感的养成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还会影响到日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教师在实践与创新活动课教学中必须注意情感的培养。

首先,是对学生爱心的培养。"爱心"是做人最起码的本性,现实生活中由于过分强调竞争性,同时因竞争性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不能对学生之间的竞争进行正确引导,从而湮灭了教育更应教会学生如何才能拥有一颗"爱心",如何去"爱人",从而"爱社会"。例如:

在开展《生活与心理健康》的活动时,让学生通过对自己相貌、性格、品行、能力等的了解,从而学会自我赞赏,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品质, "爱心"意味着"关注,关心,关怀,给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我们应当紧扣这一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去教会孩子们怎样去关注别人,关心别人,关怀别人,给予别人。

其次,在情感培养中,老师们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感化学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去培养学生的感情最好不过于老师用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爱心去感染学生。在我们的心目中要树立“我就是学生的一个榜样”的意识,要时刻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决定了相当于其他科目的老师而言,我们拥有相对较多的与学生近距离接触的时间,我们更能够相对透彻的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的行为更容易被学生模仿;同时我们又更能够正确的从容应变。这就决定我们的每一个教学行为都要能够充满情意和爱意的基础上从容的应变,不仅在我们每一次教学行为的改变中充满着情意和爱意,还要把这种情意和爱意表现出来,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从而更好的起到感染和感化的作用,其实这一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德育过程,也是考验我们老师职业道德的过程。学生感情的培养和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和情感去感化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二要注意营造环境培育人。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有目的、有计划的建设积极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

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醒目校风、教风、学风育人向上、向善;名人画像,振奋人心;板报张贴了学生们的出色作品,激励着他们积极进取;温馨的校园提示语、每日提示语等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要爱护花草、爱护公物、节约用水、注意安全等等……处处体现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环境建设,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才能发挥它的巨大魅力。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参与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来。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更是学生良好品德得以形成的基地。

加强班级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板报、专栏等进行养成教育。如一年级老师们为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专门设有“我最守纪律”、“我最讲卫生”、我最爱学习”等专栏,只要学生表现突出或有点滴进步,就奖励一颗小星,孩子们的积极性特别高,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一颗颗小星的照耀下逐渐形成。中高年级学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我们为他们创设了展示才艺的“风采展示台”、挑战自我的“雏鹰争章”等,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平台。

有的班级还开展了道德储蓄活动,把学生每次做的好事、坏事记录下来,每月进行评析、反思,使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引导他们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聚沙成塔”,逐步积累,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注重学生在实践创新活动课中的主体性。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在当今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都是一个不争的论断。但现在我们仍然习惯于"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主体性荡然无存。在实践与创新活动课中,我们要时刻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特点,确立主体性德育理念,根据社会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状况,通过启发引导内在的教育需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自主的,能动的,能够创造性的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社会准主体。

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点,鼓励学生自由,自觉的活动。比如,我们在带领学生研究相关课题时,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动脑,积极地鼓励学生对自己关注的社会问题展开有序的实践研究,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眼光去关注事物的本质,去大胆地质疑,去自主地探索,然后发现问题,最后,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怎样处理或怎样去做。在这过程之中,学生始终是主体,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

只有让他们从事物的内在了解到一些不合理,他们才会从自身的内心认识到一些自己或别人的错误,从而就会在平时的生活中给予关注和改正。

四、要挖掘劳动的德育价值。

劳动是学生获得真知和技能的有效途径,而实践与创新活动课正是学生实施劳动的有效途径。马克思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于实践,而劳动则是最大的实践,它可以检验真理,实践理论,获得真知。现在的很多家长片面的认为学生的任务只是从书本上获得知识,认为有关劳动的事情只是那些文化素质不高,知识拥有量不多的人所做的,甚至以自己的孩子劳动而感到羞耻。

殊不知,劳动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明白很多知识,可以让他们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可以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从中学会尊重别人和理解社会,正确的看待竞争,明白和别人合作的重要性。而综合实践活动课亦因为它的灵活和实践意义,从而赋予了我们可以渗透劳动的可能,以中和其他很多的诸如过分偏重于课本等不良教学行为给孩子带来的诸如孤僻,自私和盲目的争强好胜的不良习性,可以让他们在活动中彼此的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等等,从而造就一个有道德的人。对此,我们可以开展一些有关于劳动的研究。

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就会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去尊重别人,如何与别人沟通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它对德育的贡献或德育对他的渗透都是不言而喻的。我想只要教师充分的挖掘和利用教育载体,坚持学生的主体性,抓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这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德育的渗透就成功得差不多了。

PP从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做过德育,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通常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 我们想告诉学生的道理,其实他们都懂,可他们就是不做,或是做了却坚持不了几天,以致于知行脱节的情况十分严重。为什么我们讲的道理他们不接受?为此我意识到 告诉式 德育只是浅层的信息 流经 品德形成过程是道德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要真正改变学生,需要充分尊重...

开展创新型的德育教育活动

1 节日 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如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五四青年节 国庆节组织活动,母亲节 教师节组织学生征文比赛,元旦组织文艺演出,等等。2 礼仪常规教育活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校园 先进班级 优胜宿舍,争做 三好学生 的教育活动,要求学生从日常行为 仪容仪表 礼貌用语等细节做起,养成良好的操行品德,做一...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教育创新

作者 丰贵生。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第24期。提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多 展示,而是应该在其中渗透创新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才能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更好地把素质教育推向深入。关键词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