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七年级上册

发布 2023-04-22 18:28:28 阅读 7793

2023年中考七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主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纲要求:1. 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原始人类文化遗存。

2. 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 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考点梳理: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体质特征(四肢),但仍保留着一些猿类特点(头部)。能制造、使用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

食物**于打猎、采集,住山洞,会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烤食物、驱野兽)。

3、山顶洞人:约1.8万年前,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已掌握磨制、钻孔技术,能人工取火,缝制兽皮衣服。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遗址:约2023年前,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代表长江流域)。使用新石器、骨、木、陶质工具,有耒、耜、锄等,骨器上有孔、槽。

从事原始农业生产,种水稻,养水牛、猪、狗等家畜,制木制小船,定居于木房子(干栏式房屋)。

2、半坡遗址:约2023年前,陕西省西安半坡村(代表黄河流域),广泛使用磨制石器,种粟、麻、蔬菜,养家畜、家禽(原始畜牧业),纺织麻布,制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黄河流域两大部落——黄帝、炎帝部落。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结成黄炎联盟,后在涿鹿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炎联盟构成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主干,所以中华民族尊奉炎帝、黄帝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部落首领们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有尧、舜、禹。

第二主题: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考纲要求:1. 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2. 商鞅变法。

考点梳理:第5课西周的兴亡。

分封制: 目的:控制全国,巩固统治。

对象:周王的子弟亲戚、功臣、古帝王后代。在各地建立封国(统治者叫国君或诸侯)。

重要封国:齐、鲁、燕、卫、宋、晋等。

诸侯权力:统管辖区的土地、人民。

诸侯义务:拥戴周王,定期朝见,参加重要典礼仪式;进献财物;服从周王调遣作战。

第8课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开始)

1、商鞅变法背景:①战国时生产力迅速发展,标志为铁农具、牛耕推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②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2、商鞅变法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

③奖励军功,废除世袭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3、商鞅变法的性质: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社会改革。

4、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①废除了旧(奴隶)制度,建立了新(封建)制度(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秦国发生根本变化。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推动了经济发展。④秦国逐步富强,为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战国后期,秦国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

第三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

考纲要求: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3.西域都护的设置。

4.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考点梳理:第9课秦朝(前221—前207年)的统一。

1、“秦王扫六合”(统一全国)公元前230—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定都咸阳。

2、秦统一全国的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局面;②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3、封建**主义**集权制度的建立:内容、措施:①确立皇帝称号,处于至高无上地位,掌一切大权;②在**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

③在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

4、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货币(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铜钱)。②统一度量衡(长度、容量、重量)。③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流行隶书。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都长安(西安)。汉武帝(刘彻)时,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巩固统一的措施):①思想文化:尊儒术兴太学。

接受董仲舒提出的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政治生活中的独尊地位;在长安办太学,用博士主持教学。②政治:颁布“推恩令”,彻底解决王国威胁**的问题。

③经济: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④军事:

北方打败匈奴,设置“河西四郡”,管辖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南方设郡县管辖五岭以南含海南岛地区和“西南夷”。

第12课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

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管辖。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外交。

1、“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一条以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的商路开通,即丝绸之路。。

开通“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它是联系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2、汉与朝鲜、日本的交流:铁器制造技术传到朝鲜,在平壤出土有汉朝蜀郡制造的漆器。西汉时日本30多个国家派使者到汉,中日交往开始有了文字记载。

东汉光武帝赠给日本倭奴国使者“汉委奴国王”金印。

3、汉与欧洲的往来:东汉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罗马帝国),到达波斯湾。166年,大秦人从海路到中国,这是中国与欧洲第第一次直接交往。

第四主题: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考纲要求: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考点梳理:第16课北魏孝文帝改革。

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其中北朝时以鲜卑族拓跋部影响最大。

2、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①民族融合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内容: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②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

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

第五主题 :古代科技、思想文化。

考纲要求:1. 司母戊鼎,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 造纸术等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 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等名医名著。

4. 《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5. 孔子,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6. 《史记》的作者和体例。

考点梳理:第17课青铜工艺的成就。

1、青铜:以铜为主要成分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称为青铜。夏 、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2、主要青铜器:①商朝后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古代最大的青铜器,代表了商朝青铜器的典型风格。②四羊方尊,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

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第19课科技成果。

1、造纸术:发明于西汉,用麻造纸(世界最早)。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书写材料。意义:利于文化交流、保存;促进人类文化发展。

2、医学:①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学基础。②东汉的华佗,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编制了五禽戏。

3、农学:北魏的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4、地理学:北魏的郦道元,《水经注》。

第21课学术思想。

1、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思想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统治者体贴人民,人民敬重、服从统治者。他创立儒家学派。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编订《诗》《书》《春秋》等作教材,保存、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

③孔子言论记录在其**编的《论语》里。

2、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①原因:社会深刻变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主张,形成众多学派,史称为“诸子百家”。

②最重要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还有纵横家、兵家、农家等。

第22课文学、史学与宗教。

西汉的司马迁著《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等。《史记》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史学著作,对后来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2019七年级上册短语

unit 1 first name 名字。last name 姓氏。in china 在中国。id card 学生卡 身份证。middle school 中学。phone telephone number?号码。unit 2 this that is my 这 那是我的 nice to meet y...

2023年七年级上册历史

2009年七年级上册 历史与社会 期末测试卷 1 一 选择题 请认真思考,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 我们家乡嘉兴的地形类型是 a 平原 b盆地 c 丘陵 d 山地。2 某公司为职员统一提供午餐,可萧强的饭菜很特别,在他的饭盒上总标着 清真 两字,他吃的荤菜主要是羊肉 牛肉等,从来...

七年级上册

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 话题 meeting friends 语法 人称代词。starter unit 2 what s this in english?话题 about things around you 语法 不定冠词a 和an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this t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