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专题复

发布 2023-04-21 00:27:28 阅读 2817

刘颖、崔淑静。

第一部分文言文常见考题和答题方法指导。

一、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二、解析: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

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

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三、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

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

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从古代史料中读取人物优秀的思想品质,从事件中读取宝贵的人文精神,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其社会意义,同时也要注意到时代的局限性,恰当地取舍,合理地扬弃。

6.写法分析。包括语言品味、修辞赏析、结构分析、文章风格阐释等等。答题时尽力借助已学过的课文,联想已做过的训练题,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寻求答案。

第二部分检测题。

一、阅读《咏雪》(原文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俄而雪骤。

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

2、写出下面句子的译文。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

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义”这一句总述了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等要素。

4、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

6、选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原文略)。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

2、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

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合适不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

三、比较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

”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尊君在不诺,期返而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相委而去。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恐其自食其言也。

3.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d.故人至/暮不来。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5.“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君:尊君:

家君:6.“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

7.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四、阅读《〈论语〉十二章》(原文略)。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b.吾日∕三省吾身。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d.择其∕善者而从之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4)人不堪其忧。

3、翻译下列句子。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5、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五、阅读《虽有嘉肴》(原文略)。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弗食,不知其旨也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4)教然后知困。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反也。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4、这则短文阐述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用四字句加以概括。

5、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六、阅读《河中石兽》(原文略)。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2)阅十余岁。

3)竟不可得4)众服为确论。

2、翻译下列句子。

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七、阅读《智子疑邻》(原文略)。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天雨墙坏暮而果大亡其财。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这段文字给你什么启示?

八、阅读《塞翁失马》(原文略)。

1、《塞翁失马》节选自又名西汉淮南王等编著。

2、解释加粗的词。

1)人皆吊之2)此何遽不为福乎。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4)堕而折其髀。

4.翻译下列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5.“近塞上之人”遭遇了哪几件事?(用原文回答)

答:马无故亡而入胡其子堕而折其髀。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 课内 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专题五文言文阅读 课内 参 一 1 约定才离开拉。2 1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 父亲的朋友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拉他,元芳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门。3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4 意识到自己错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世说新语 两则。一 给加粗字注音。谢太傅 雪骤 柳絮 无奕 二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 俄而雪骤2 撒盐空中差可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4 尊君在不。三 翻译下列句子。1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待君久不至,已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四 填空 1.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两篇文章都选自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训练

世说新语 两则。一 给加粗字注音。谢太傅 雪骤 柳絮 无奕 二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 俄而雪骤2 撒盐空中差可拟。3 未若柳絮因风起4 尊君在不。三 翻译下列句子。1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 待君久不至,已去。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四 填空 1.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两篇文章都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