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

发布 2023-04-15 18:29:28 阅读 3488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2种子发芽实验。

1、种子的发芽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但是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土壤等。

3、**种子发芽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个条件作为变量,其他条件相同,做对比实验。

实验题】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注意:实验时需要使用多颗绿豆,以确保无偶然性。)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叫做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干燥,叫做对照组。对比进行实验观察,并且记录。

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必须需要水。

实验题】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阳光吗?

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水、空气、各三粒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个有光照,一个没有光照。

实验的方法:让一组种子得到光照,保持阳光照射,叫做实验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光照,保持黑暗,叫做对照组。对比进行实验观察,并且记录

实验结论: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蚯蚓的选择。

1、蚯蚓对环境有一定的需要,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土壤。

2、像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这说明生物依赖环境。

3、动物的身体构造、行为习性是在长期适应环境过程中形成的。环境影响动物,反过来动物也影响环境。动物在长期适应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独特的习性。

例如: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实验题】我们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潮湿的土壤?

我们的推测: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土质,阴暗的环境,相同的蚯蚓等。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一个土壤潮湿,一个土壤干燥。

实验的方法:在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实验组),一边湿润(对比组)。把几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重复3次。

实验结论: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

实验题】我们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阴暗还是明亮的环境?(略)

5食物链和食物网。

1、生物的生存除了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2、由于食物是生物生存的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生物之间最重要的是吃与被吃(捕食)的关系。

3、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如:草→兔→蛇类→猛禽。(箭头方向向后指向强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练习】有草、兔、蝗虫、鸟、蛇、鹰,写出它们之间的食物链。

1)草→兔→鹰(2)草→蝗虫→鸟→鹰(3)草→鸟→蛇→鹰(4)草→兔→蛇→鹰。

4、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植物),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动物)。

5、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6、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做一个生态瓶 8、维护生态平衡。

1、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3、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人类的活动会造成一定的生态失衡,如果生态平衡长时间打破,地球上的生物会遭到很严重的影响。

4、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5、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近年在北方发生次数变多。原因: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乱捕乱杀、环境污染等。

简答题】1、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将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如果在草原上过度的放牧,那么草原上的草就会被吃光,其他的生物因缺乏食物而饿死或迁移,草原最后可能会变得荒芜,从而引发沙尘暴等恶劣天气。这是因为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

2、在“水稻→田鼠→蛇→老鹰”这条食物中,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你推测一下这条食物中的其他三者会出现什么的变化?为什么?

答:如果蛇遭到了大量的捕杀,那么田鼠就会大量的繁殖,水稻就会被田鼠吃光。老鹰因为蛇的大量捕杀而没有食物吃,最终会饿死或飞走了。

2、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类将会有什么影响?

答:破坏生态平衡,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数量失衡,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食物减少,疾病增加,严重的将导致人类无法生存。

补充阅读】1、生态平衡破坏的例子:

澳大利亚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是没有兔子的,是英国殖民者将兔子带到这片大陆来并进行养殖。刚开始只是监狱和少量自由民自给自足,后来有兔子逃离饲养地到达野外,由于没有大型食肉动物等天敌,兔子繁殖失控,泛滥成灾。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斯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老鼠没有天敌,两年后,这个小岛成了鼠岛。为了消灭老鼠,探险队运来四只家猫,结果老鼠逐渐少了,而猫迅速繁殖,最终成了灾难。

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保护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保护区之一。

第二单元《光》

2、阳光下的影子。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影子的位置会随着光源的位置、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光源远影子小,距离光源近影子大。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树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的方向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影子就在东。

同一时间和地点,阳光下不同物体的影子方向相同。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正午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

一天中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先长---变短---再变长,正午影子最短。)

问答题】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即早晨太阳在东,影子在西;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影子就在东。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练习】阳光下,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5米,过一会儿,旗杆的影子变长了。这种想象应该发生在下午。

练习】阳光下,将一根10厘米长的铅笔直立在地上,测得其影子的长度为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子的长度为2米。请问旗杆的实际高度大约是(4米)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原理:物体的影子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要8分钟。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挡光物会有影子因为光是直线传播的。

问答题】证明光是以直线行驶传播的例子。

答:晚上用手电筒光射向天空,可以看到一条笔直的光柱;利用激光笔,可以看到光的直线传播;用一根吸管,透过吸管看灯光,笔直的可以看到,弯折后就不能看到灯光,说明光线是直线传播的。

4、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的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变和危害。

问答题】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潜望镜④利用激光反射器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⑤照明灯上的灯罩。

绘图题】请在图中添加两块平面镜并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并面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路线。

问答题】1、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

答: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2、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

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光线,使教室更加明亮。

5、光与热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月亮不是光源,它本身不会发光依靠的是太阳反射光。

3、同一种热光源,光线强温度高,光线弱温度低。

4、实验增加镜子数量反射光线到同一处,光线变强,温度升高。

5、人使用凹面镜、凸透镜能会聚光线,使光线变强,产生大量热。

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折射原理)。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用凸透镜聚光加热制得了氧气。

太阳灶属于凹面镜(反射原理),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5、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强。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原因:深色物体反光能力弱,吸热的本领强;浅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吸热的本领弱。

练习】白色、红色、黑色这三种纸。

反光能力由弱到强顺序排列依次是:黑色《红色《白色。

吸热能力由弱到强顺序排列依次是:白色《红色《黑色

6、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与吸热的本领有关。

表面粗糙的比光滑的吸热快。

原因: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本领强,吸热的本领就越弱。

7、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

在阳光下,同一物体和太阳光垂直摆放,接受阳光最多,升温比较快。

问答题】1、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五年级上册。1 人体的呼吸器官由 鼻 喉 气管 支气管和肺组成。人是怎样呼吸的 吸气时,空气由鼻腔经咽喉吸进器官,经支气管进入肺部。吸进的氧气从肺进入血管,然后被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与养料结合。各种与养料结合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又由血液带到肺部,经支气管 气管 鼻腔呼出体外。a 人体需要 氧气 呼出的气...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科学知识测试题源总汇。一 生物与环境。1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2 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3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适量水分 适宜的温度。4 秋冬季里,许多动植物会发生变化。例如树木落叶,菊花枯死 猫 狗换毛,大雁南飞,鱼洄游,青...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

1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三层,从外向内依次是 地壳 地幔 地核 其中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 岩石 组成。在它的下面是地幔,主要有 硅 铁 镁 等成分组成,它的核心部分叫地核,主要有 铁 和 镍 组成。科学家利用 波 磁力 等提供的信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波能够向 四面八方 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