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们我们快乐》教学设计

发布 2023-04-13 20:24:28 阅读 6515

我们分享,我们快乐。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

杭州市学军小学许宏。

教师简介。许宏,杭州市学军小学书记、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从事品德教育教学二十余年,多次承担省、市、区级课题,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多次执教省、市、区的教学研究课,多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或报刊发表。

本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的理念,坚持“让课程更适应儿童的需要,让儿童更富有爱心地健康生活”的原则,探索“德育新课程课堂教学生活化基本模式”,提出“抓住目标核心,走进儿童生活,启迪儿童智慧,整合生活资源,发挥主体作用,关注个体差异,注重情感体验,促进发展评价,追求课堂实效”的教学策略,形成了“简洁朴实,民主和谐”的教学风格。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的第一课,由“做一做”“回音壁”“小评判”“游戏场”四部分组成,主要通过日常集体生活中学生共同分享美食、分享学习成果、分享荣誉等典型活动的设计,引导学生感受到集体生活中大家和睦相处、共同分享可以使别人和自己都得到快乐,身心得到调适。本课中讨论与人分享后的体会这个环节,旨在引导学生体验与人分享快乐带给自己和他人的乐趣,从而愿意与人分享,掌握集体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正确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生活已有一个多学期,随着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深入,学生通过在集体生活中丰富多彩的秋游、入队、读书节等活动,认识了更多伙伴,找到了更多乐趣,懂得了更多道理,逐渐喜欢上了小学集体生活。但在集体生活中,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学会与人友好相处,与人分享快乐,教师尚需引导。由于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以随意注意为主,教师课前应搜寻并整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不同场景,以便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学校班集体生活的美好回忆,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和引导。

三、教学课时。

第1课时。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学校班集体生活的美好回忆及课堂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

2.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享带给他人和自己的快乐,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快乐。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分享带给大家快乐,愿意和他人分享快乐。

难点:知道分享智慧,能增长见识。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活动导入,理解分享。

1.第一次活动:学生独自玩玩具。

2.第二次活动:和周围的小朋友一起玩玩具。

3.交流感受:刚才大家先自己玩了玩具,后来又和小朋友一起玩了玩具,两次玩玩具你的心情一样吗?为什么?

老师小结:看来好东西独自享用并不一定很快乐,大家一起享用才更快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这叫“分享”。

在你拿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的时候,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那是因为我们分享,所以我们快乐。(出示课题)

二)交流分享,体验快乐。

1.在我们的班级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我们可以分享,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随机引导——

分享食物,多开心;

分享荣誉,多喜悦;

3.小结:在班级生活中,值得和大家分享的事情很多。学会了分享,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三)游戏体验,分享智慧。

1.做游戏:给圆圈加几笔。

1)教师示范。

2)将自己的创意画下来。

3)学生画,教师巡视。

4)交流创意,展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全班小朋友和老师分享。

5)把大家的智慧加在一起,圆圈加几笔会变出那么多的东西!现在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小结:把你独特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分享,这可以帮助我们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得到许多自己没想到的好方法!(分享智慧,长见识)

3.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一份快乐,大家分享,就成了大家的快乐。同样自己也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四)赠送美文,延伸快乐。

1.赠送美文,共同分享。

2.课后延伸,提出建议:小朋友可以把美文带回家,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教学设计说明:

在教学中,我努力树立一种新的“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一方面,要“让教学走近儿童的生活”。另一方面,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儿童”。

所以,《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1.抓住目标核心,走进儿童生活。

要提高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效,必须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知道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共性,找准教育的结合点,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设计可行有效的活动或游戏。然后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情境,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或游戏中,才能激活童真,升华道德情感,感悟到做人的点滴道理,让学生对原有的生活经验有新的认识,并指导现实的生活,促使教学目标更好地达成。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首先分析单元和课文教学目标,通过观察谈心、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实情,搜寻并整理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不同场景——秋游、入队、跳羊角球、好书交流等活动,分析学生已知“分享”的状况,将课时目标确定为:

通过对学校班集体生活的美好回忆及课堂小游戏,帮助学生理解分享的含义;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享带给他人和自己的快乐,并愿意和他人分享快乐。

2.激发儿童兴趣,启迪儿童智慧。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就是一种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合作的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过程的快乐,能启迪智慧,释放活力,更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基础。课堂教学中,针对低段儿童天性好动这一特点,创设“玩玩具”活动,让学生自然真实地表现,从中得到启示:和小伙伴一起玩更快乐;又创设了“加几笔”的游戏,引导学生在动脑筋说创意的过程中,懂得一起分享智慧,会得到更多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分享的热情,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

3.关注个体差异,发挥主体作用。

每个儿童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唯有走进儿童的生活,才能真正认识儿童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唯有充分尊重儿童的内在素质,并小心加以养护、开发,才能使外部的教育力量转化为儿童内在的发展需要。每个儿童的已有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行为基础等都不尽相同,因此,课堂中儿童的体验程度和探索兴趣也存在差异。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层面的学生,为他们的获得创造条件。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为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同需要的学生,不同兴趣的学生创造体验与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利,在不同的活动板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引导学生在分享食物,分享图书,分享智慧,分享荣誉等过程中体验分享的喜悦。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教案

道德与法制 教学计划。一 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我班9名学生,由于是农村学校,孩子们受到的条件限制较多相对社会知识相对较为单薄,社会实践能力相对薄弱。自身的素质不高,相对来讲,实践性强 整合性高 社会性强的浙教版的 道德与法制 学起来就比较吃力,需要教师多加引导。二 教学内容和单元编排。本册课本共四个...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案

第三单元我在班级中。3.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知道做值日时,只有分工合作好。懂得要爱护公共财产的道理,做值日时爱护卫生用具。2.态度和情感 愿意做好值日工作,为班级环境美化做出自己的努力。3.行为和习惯 知道教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需要大家来维护,能养成一些卫生习惯,努力做好卫...

浙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案 1

3 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家。教学目标 1 知道做值日时,只有分工合作好,才能做得又快又好。2 学习分工合作的方法,愿意做好值日工作,能养成卫生保洁的习惯。3 增进对班级的归属感和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让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知道做值日只有分工合作才能又快又好,教室就是我们的家,人人都要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