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认识人民币

发布 2023-04-12 09:59:28 阅读 7074

贴近学生的生活,呼唤有效的课堂交流。

—“认识人民币”教学案例分析。

一、背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现实的生活。

中进行教育,设立的教育目标要从孩子生活中来,并且帮助孩子更好的认识生。

活。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个重要的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去释疑,直至豁然开朗。

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也一再强调数学的素材要**于学生的生活,然后重新回到生活,应用于生活。一年级教学课本中,有部分内容学生在以往的实际生活中早已接触过,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已经有了相应的知识经验,我们何不借助他们已有的经验来使教学中比较烦琐、费时的内容变得简化、省时,并主动**、实践解决教学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呢?

我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从实践、反思到再实践、再反思,真正领悟到有效的课堂交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性。

二、案例描述。

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商店里有哪些东西?(课件出示:练习本5角,铅笔8角,小刀1元)

1.从小银行里取多少钱就可以买到练习本?(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自主**的能力),指名学生上台说一说。还有不同的取法吗?(学生积极思考发表各自方法)

2.想一想:买8角的铅笔现在你会付钱了吗?(学生仿照上面方法取钱,再说一说)

3.老师买一把一元钱的小刀,你能很快拿出一元吗?(生取一元纸币或硬币)。你还有其它方法吗?(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聪明,付一元钱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都是付了几角钱?也就是一元。总结出1元=10角。

二)刚才我们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总结出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知道角和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迁移得到:1角=10分。

扩展:其实,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中几乎用不到1分、2分、5分钱,只有在银行算利息时才会用到。

三)兔妈妈也想买东西,它带了几角钱?(课件出示:一个2角,一个1角)还差几角?你能帮它取7角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购物,以及解决在购物的过程中遇到的兑换的问题。创设了一个个能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情境,把知识经验生活化、数学化、系统化。

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的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活动较好的体现了新课程的一些教学理念。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

在这里虽然注重了创新,但又不够大胆——难道买几角的物品非得拿刚好的钱吗?可以拿一元钱去购买,让售货员找呀!而且这种情况是我们平时经常遇到的!

三、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对于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

在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促使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无论是导课还是贯穿整个学习活动的认知过程,都是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一个个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小组学习,合作交流。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帮助认识这些人民币,说一说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

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能力。

卢梭认为,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和发展,就必须教他们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

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最后的模拟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实践能力。

四、诠释与研究。

一)研究学生知识经验水平是教师教学的起点。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特别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十分紧密时,教师更应该先对学生在生活在对这些知识了解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实际经验可以借用做一个细致的思考。

比如在设计这一节认识大面额人民币时,由于考虑到我班学生家长大多数是在自由市场买菜买杂货的,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学生对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到底认不认识,用没用过,我还没谱。因此,在教学前,我利用家长接孩子的时机,先询问家长孩子对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情况,还找了不同程度的孩子调查他们的认识情况。结果发现,学生们对认识大面额人民币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了比较深的了解,但在如何使用上经验还很缺乏。

就这样,我确定了自己教学的重难点,而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是准确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没有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倦怠情绪。只有在要跳起来摘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有效的激发,也只有在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是真正有效果的、有意义的。

二)活动设计要重实质,淡形式。

新课标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做了这样的描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其真正含义是要教师用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不是在一系列花哨的活动中无目的的瞎高兴一通,最后连学的是什么都不知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淡化活动的形式,把精力放到注重活动的实质上,既活动中到底发展了学生的什么知识技能、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到底要让学生学到什么。

我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尝试以买玩具的学习活动为载体,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使学生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相互检查、发现问题、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在自主的、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深入,从而使买玩具这一简单的购物活动具有了丰富的内涵,逐渐递进的层次。 (三)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急中生智通常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潜能,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处理能力也能准确的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教学素质、能力。一位经验丰富、了解学生、充满自信、才思敏捷的教师总是能从容的、艺术的、智慧的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有意识的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我使用了一些有针对性、有特色、有个性色彩的评价语言。这不仅使评价本身具有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的作用,也使学生从中体验到不同程度、不同范畴的成功,更使教师的教学机智得到锻炼。因为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对学生一时间的反应及表现做出一针见血的评价,并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特色得到充分体现,对教师的文化素养、思维速度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触动联想,或产生争议,或激发疑虑……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趋于丰富、生动、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我们呼唤有效的课堂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案例分析

认识人民币 案例分析。案例。本案例教学内容是一年级 下册 认识人民币 实践活动一 1 师 老师今天上课带来一个礼物,猜一猜,盒子里是什么?我请个小朋友上台来摸一摸 钱 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人民币。2 了解学生认识人民币的情况。师 每一组都开设了一个小银行,小组成员分别从里面取钱,按...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 下册 第67页第12题。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找出条件,看懂问题的含义,明确现有的桌子和椅子都是和要来开会的48人比较的。2 能够把两个问题合并在一起说,练习时要分别选择条件,分别列式解答并能够口答。二 教学案例。师 今天,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们向我们班发出邀请,请我们班48位小...

一年级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

1 5的认识 的教学案例分析。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第一册第三单元 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中第1课时 1 5的认识。二 教学目标。1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 5各个数字。2 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1 5的认识 的教学案例分析。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