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随笔

发布 2023-04-01 04:15:28 阅读 3268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初探。

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主要体现就是课堂的有效性,只有实现了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是我们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一节课中,只有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进学生的学习结果,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多层次思维。怎样才能做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小小见解。

一、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

、备教材。很多老师喜欢抛开教材进行教学,认为那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我们现在最值得依托的还是手中的教材,这是经过许多的关卡,层层审核,许多专家认可的材料,对学生有着全面的、系统的考虑的,我们老师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但却又要不囿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同时挖掘知识背后所蕴涵的学科教育价值及教育意义对于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

、备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出发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终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和现有教学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这个实现的过程如何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应有充分和全面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设计出吸引学生的课堂来。一旦课堂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就有了保证。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展学生全方位的素质,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思维能力、心理特点、性格特征及智力发展等,避免“高、广、深”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现象发生。

二、课中教学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而现在的一些数学课,情境只是为创设而创设,只图表面热闹,未能突出数学学习主题,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该活跃的思维,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情境创设要有吸引力。如《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导入:刚上课,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

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①1块,猴②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③更贪心说:“我要3块。

”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吗?

”“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子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猴④要4块,猴⑤要5块,猴王又该怎么分?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王国,为接下来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注重合作交流的有效性。

新课程标准的示范课上经常能看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交流合作,讨论某些问题,可有些合作交流的学习只是为了“走过场”,成为课堂的点缀,而无实质用处,合作交流学习的有效性,需营造和谐氛围,把握合作时机,合理安排合作,例如:在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学生要对物体进行测量,如测量自己一步的长、课桌的长、黑板的长、教室的长等等,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活动,克服了原来老师只能带两名学生测量收集数据,其他学生只当旁观老的局面,当时,每一名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有的测量、有的记录,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以指导,学生们在实践中通过合作真正掌握了长度单位和物体测量,同时,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3、**运用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利用多**技术辅助教学可使部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清晰化。但有的教学课件却“辅而无助”,为了形式多样,表面热闹,一味追求多**,使课堂信息过多过滥,分散学生注意力,反到对正常教学起了干扰作用,**运用要做到有效,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应结合学科、学生特点,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现代教育**、继承传统教育**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结合,各展所才,互有补充。例如:

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为了避免电脑代替人脑,替代学生的一切操作思维,在学生理解面、棱、顶点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思考,分组**这三个方面各有什么特征,诸如数棱的方法,比较相对面的大小等。此时,再运用多**课件的交互性,把同学们脑中纷杂的结论加以分类、整理、归纳,能高效,省时地帮助学生梳理要点,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当今的数学课堂“你真聪明”、“你真棒”“好、真好”等表扬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多,即使是回答了一道简单的计算题,也夸奖“你真棒”……似乎表扬越多,越能体验新课程的理念,这其实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评价应从多方位评价,如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合作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步;还应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如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等;并且评价标准要多样,学生的数学基础各有差异,课堂上我们不能只用“一把尺”去衡量所有学生,要根据学生不同个性,学习水平作出针对性的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激发及知识的深化,使课堂评价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

总而言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的孜孜不倦的追求!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以下是我对组织一年级课堂教学的几点想法和做法。一 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或者游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 学 的机会的 沙溪镇虎逊小学汤月好。摘要 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不要把现成的数学知识生吞活剥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有 动 有 说 有 想 有 看 有 玩 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 学 的机会,把知识融入到生活当中,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初步学会用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快乐的心情...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一 课前预习。这里的课前预习可分为 学习材料的准备和根据教师所提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排除学生已懂的知识,提炼出需要 的问题。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开展,然后派小组代表全班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二 合作 根据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小组共同合作找出解决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每个小组的解决方案,师生 生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