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的教案

发布 2023-03-11 04:28:28 阅读 3459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知识识记: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

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能力培养: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法指导:主要体现“先学后教”教学理念。

学法指导:主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课时:1节课

教学过程:

环节1、导入阶段:(用投影仪出示以下材料)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

“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

”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

”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

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下面,我们先了解关于李世民的有关故事。

环节2、浏览阶段: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览教材,教师出示问题。

环节3、解读阶段:主要分析本节课我们要学习那些问题,特别是对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的分析。

环节4、讨论阶段:学生围绕多**上展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环节5、问题阶段:学生提出在讨论过程中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6、交流阶段:

一、唐太宗李世民。

1、李世民即位前的事迹: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不久,他又迫使李渊退位,于626年即皇位。通过这段材料,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今社会应该树立公平竞争、共同进步意识,然而从“骨肉相残”我们又认识唐太宗的缺点,但比起他后来的政绩是微不足道的。(板书)

2、唐太宗的政绩: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

举例“唐太宗患有气喘病,在长安居住的宫殿潮湿,容易犯病,臣下奏请在宫中建个暖阁让他居住。唐太宗说: ‘破土兴工,花费很多,当年汉文帝将起露台,因惜十家之产而作罢。

我功德不及汉文帝,更不可浪费民力。’”开放对外交流(可援引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加以说明)。通过这些众多的史料,证实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

基础。 二、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知人善任和虚心纳。

谏。1、知人善任。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端大事的杜如晦做宰。

相,人称“房谋杜断”。

材料二:唐太宗曾命令百官上书议论朝。

政得失。武将常何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所写的二十多条意见都能切中。

时弊,一问,才知道是他家的。

食客马周**的。太宗立即召马周进。

宫,发现他确实人才难得。虽然马周出身贫贱,也没有立过功,但太。

宗破格提拔,马上委任官职。马周果然不负所望,很快就做了宰相,并多次劝诫唐太宗减少劳役,体恤百姓。

讨论回答:唐太宗为什么能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又是怎样任用的。

呢?根据学生回答点明:任用人才是因为他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

人”,所以他用人不计资历地望,不计亲属恩怨,尽量做到唯才是举,兼收并用。同时他也认识到了君臣关系如同“元首”和“股肱”的关系,阅读p10第二段小字部分。看看说明了什么道理?

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讨论,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懂得一个人的见识和经历是有限的,所以国君只有和臣下一起合作才能处理好国事。基于以上认识,唐太宗做到虚心纳谏。(板书)

2、虚心纳谏。(纳谏是指古代帝王采纳臣下的意见)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p10第三四段小字和p11第二段小字,想想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虚心纳谏?对敢于纳谏的魏征是如何器重的?学生回答后教师特别指出:

皇帝虚心纳谏,臣下积极进谏”是 “贞观之治”的一大特色,也是“贞观之治”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我们当今中学生来说,应如何借鉴唐太宗身上的品质?(敢于接受批。

评,认真改正错误)

3、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

定。4、贞观之治的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松、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提问:同汉文帝、光武帝比较起来,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唐太宗?

环节7、应用阶段: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环节8、小结阶段:以课后“思考与讨论”做小节。把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以创业难和守业难为观点,分别从课文中的材料和以前学过的历史知识找论据,经过讨论以后双方各找一名代表进行阐述,对方进行反驳。

在论证和反驳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见解,但教师要应该指出隋炀帝的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导致隋朝灭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出现唐朝盛世我们可以看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影响的。“兴与亡”关键是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环节9:板书设计:

环节10、作业阶段:

1、 评价唐太宗李世民?

2、材料题: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食本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贞观之治》

请回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这里的“本”指的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

务本”?唐太宗李世民。

时间: 626年。

年号:贞观功绩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以隋为鉴、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开放对外交流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表现: 作用: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安定。

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

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

这种观点和汉朝初年的什么政策最相似?

采用这种政策后的社会状况怎样?

采用这种政策后出现了历史上的那一个治世识局面。

环节11:教学反思:由于本节课信息量大,讨论多,对时间把握不住。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2 人教版

贞观之治。教材的地位与分析 唐朝的繁荣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贞观之治一节在学习前课隋朝统一的基础上,学习唐朝如何走向繁荣,为进一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发展奠定基础。所有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同步练习

第2课 贞观之治 5分钟训练 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618年称帝,建立唐朝,都城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是他在位期间,出现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局面,史称。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是。3.说 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逆耳之言的忠臣 的是 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 c.武则天 d.唐玄宗...

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第2课《贞观之治》 人教版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任务 知识与能力。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过程与。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方法。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 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