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请注意: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4分)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jié出人物而灿烂,为祖国的两弹事业“jū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在李公朴追悼会上慷kǎi淋漓大骂特务的闻一多,以及为自己没有过多关心老王而产生愧zuò心情的杨绛,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2.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而邓稼轩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b. 不久书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都摆起来了,果戈理的《死魂灵》,又开始翻译了。
c.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贫吗? 不是 。失意吗 ? 不是 。
d.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是怎么了”?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2分。
a. 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b.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c. 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我们就应该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孙中山在经历过数次失败后,仍然锲而不舍,不断创造条件,最终取得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 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b. 在《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中,规定从事道路客运经营的车辆及其驾驶人应当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
c. 能不能战胜自己的决心,是每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
d. 日全食的时间大约在十点一刻左右。
5. 下列句子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嘎叽”是拟声词)
b.教室里摆放着许多新的桌子和椅子。(“桌子和椅子”是并列短语)
c. 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最”是副词)
d. 我问:“我的钢笔在哪呢?”(我的钢笔”是主谓短语)
6.下列各项中对所学课文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集《呐喊》。是鲁迅写的一篇怀念儿时保姆的文章。
b.《台阶》一文把“台阶”作为线索,讲述父亲为建造高台阶的新屋付出了艰苦代价。
c. 作者杨绛在《老王》这篇文章中,以善良体察善良,写了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善良心的人。
d.《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 默写。(8分)
1)故园东望路漫漫2) 草树知春不久归3一览众山小。(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5)蒙曰:“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6)《卖油翁》中表现陈尧咨气氛的句子是。
7)《木兰诗》中用夸张手法描写木兰奔赴战场雄姿的句子是。
8. 名著阅读。
在他赁人家的车的时候,他从早到晚,由东到西,由南到北,像被人家抽着转的。
陀螺;他没有自己。可是在这种旋转之中,他的眼并没有花,心并没有乱。
本段节选自 (作者)写的**《骆驼祥子》,主人公最大的梦想是2分)
9.下列关于名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以旧中国北平为背景,描写了这个普通人力车夫从奋斗走向毁灭的一生,揭露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b. 祥子回来受到虎妞的**,为躲避虎妞,祥子到曹先生家拉包月。而曹先生因为学生阮明陷害,被迫离开北平,也是因为这件事,祥子被二强子勒索,积蓄一空。
c. 《红岩》这部**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齐晓轩等。
d. 柳青《创业史》的思想主题至今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如何将分散的、孤立的个人组织为集体,在共同的劳动生活中获得作为生活主人的尊严。
10.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4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济川中学初一(8)班策划、组织了一次“孝亲敬老”活动。
活动实践】请仿照示例,为班级设计两个切实可行的活动内容。(2分)
示例:宣读《孝亲敬老活动倡议书》
文化积累】请为本次活动推荐一句名言或两句连续性诗词句或一个有关“孝”的故事。(三选一,本试卷上出现的诗词名言除外)(2分)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5分)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惟吾德馨:⑵无案牍之劳形:
可爱者甚蕃:⑷陶后鲜有闻:
12.翻译句子(4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仙则名/莫名其妙。
b.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d.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14.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2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 的文辞精练,一般都用韵,读来铿锵有力、朗朗上口;“说”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
b.《陋室铭》用比兴开头,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爱莲说》第一句泛写“水陆草木之花”,再举陶渊明爱菊、世人甚爱牡丹作陪衬,突出“予独爱莲”。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人之儒雅的角度论证了陋室不陋,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不屑与平民来往。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与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15.周敦颐“独爱莲”,是爱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入世态度;陶渊明“独爱菊”,是爱其“花之隐逸者也”的隐者风度。你认为刘禹锡是“莲”那样的君子,还是“菊”那样的隐士呢?
请结合《陋室铭》中相关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二)阅读《老王》,回答16-19题。(10分)
1)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2)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3)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4)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5)他只说:“我不吃。” 6)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7)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8)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9)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10)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11)“早埋了。” 12)“呀,他什么时候”(13)“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14)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15)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七年级下期中试卷
北京市第56中学2013 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初中一年级数学试卷。考试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 填空题 每题2分,共24分 的平方根是 2 若 2,则的值是。3 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若,则 bod的度数为 4 x的与4的差是负数 用不等式表示。5 点a 1,2 关于轴...
七年级下期语文期中试卷
五龙教育督导站。2015年春初中七年级期中联合考试语文试卷。全卷有四大题,共25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 语文积累与运用 1 6小题每小题3分,第7小题6分,共24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躁动z o 花圃p 栅栏zh 气冲斗牛d u b 确凿z o...
七年级下期中试卷
云南省2015 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出卷人 袁光美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 1 选择题 共8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 在下面五幅图案中,中哪一幅图案可以通过图案 平移得到 abcd 2 有下列说法 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不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