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开放与交流优化训练。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__是日本**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唐都长安是一座 __性大都市。
答案:遣唐使鉴真玄奘国际。
2.唐朝时先后13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的国家是。
a.朝鲜b.日本c.大食d.波斯。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日关系密切,为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日本官方先后十多次派遣使节到唐朝访问。
答案:b3.同李白、王维等大诗人有着深厚友情的日本留学生是。
a.崔致远b.阿倍仲麻吕c.卑路斯d.马可波罗。
思路解析:马可波罗是元朝时来中国的意大利旅行家,崔致远是传播唐朝文化的朝鲜人,卑路斯是唐朝时来中国的波斯王子。
答案:b4.古名天竺的国家是。
a.朝鲜b.日本c.阿拉伯d.古印度。
思路解析:唐朝时对印度半岛各部统称天竺。波斯是现在的伊朗、伊拉克,大秦是罗马帝国,大食是阿拉伯帝国。
答案:d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下列古代高僧中,堪称“旅行家”“佛经翻译家”的是。
a.鉴真b.玄奘c.一行d.马可波罗。
思路解析:玄奘西行天竺,回国后又翻译了大量佛经。
答案:b2.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思路解析:唐朝首都是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答案:b3.“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鉴真东渡目的地是。
a.朝鲜b.日本c.泰国d.印度。
思路解析:材料是颂扬鉴真东渡的一首诗,诗中提到的奈良城就是日本的城市。鉴真一生六次东渡,目的地都是日本。
答案:b4.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封建经济出现繁盛局面,是当时世界上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
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超过前代。
c.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活跃,接触频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d.科学、文学、史学、教育等有新发展,我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的水平。
思路解析:经济的繁荣,综合国力的强盛是唐朝对外关系发展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
答案:a5.传说中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a.唐太宗时b.武则天时c.唐玄宗时d.唐中宗时。
思路解析: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唐太宗时,唐太宗还曾专程迎接他取经归来。
答案:a6.读图1-10和图1-11,完成**。
图1-10 鉴真东渡图1-11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答案:7.西方认识中国始于唐朝,华人穿的衣服被称为唐装,华人聚居地被叫做“唐人街”。那么,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呢?
思路解析:就像中国古代中原人把少数民族称为“夷”,旧中国把外国人以及和外国有关的事物都冠以“洋”字一样,各国称中国为“唐人”“唐装”“唐人街”,是因为唐朝的影响大。
答案:因为唐朝前期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唐**又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经济、文化对各国影响很大。所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志鸿教育乐园。
哭笑不得。有一次,弟弟上历史课的时候,教师问他:“谁是路易十四?
”他答:“路易十四不就是路易十加路易四吗?教师听后几乎给气炸了,没好气地道:
“你怎么不说是路易七乘路易二呢?”哪知道弟弟不假思索便说:“老师,从数学来说,路易七乘路易二应是路易平方十四,因此你错了。
”老师为之结舌,哭笑不得。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从7世纪到9世纪末,日本先后派遣了13批遣唐使,接待这些人的唐**机构是。
a.工部b.户部c.礼部d.吏部。
思路解析:礼部掌管礼仪,负责对外交流的事务。
答案:c2.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b.阿拉伯c.朝鲜d.日本。
思路解析:日本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不论是政治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产生活与社会习俗,甚至今天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答案:d3.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b.戒贤c.鉴真d.皮罗阁。
思路解析:鉴真是唐朝的高僧,六次东渡才到日本,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值得纪念的著名历史人物。
答案:c4.下列内容,属于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bcd.①②
思路解析:本题为比较组合型选择题。鉴真和玄奘都是唐朝的高僧,一个东渡日本,一个西行天竺,途中都历尽千辛万苦,饱受磨难。
鉴真六次东渡才到日本,玄奘途中几乎丧命,但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完成自己的使命,鉴真终于到达日本,玄奘也从印度取回真经,故①②③都是正确的。
答案:a5.图1-12所示《大唐西域记》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图1-12a.鉴真b.玄奘c.戒日王d.阿倍仲麻吕。
思路解析:《大唐西域记》是玄奘口述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由**整理而成的书。
答案:b6.唐朝长安城有严格的布局,其中商业区称为。
a.宫城b.皇城c.市d.坊。
思路解析: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坊是住宅区。
答案:c7.居住长安(唐都)的张三,热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好友,他可以为好友办到的事有。
清晨去大慈恩寺**佛事活动 ②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人参 ③傍晚西出玄武门,遥观夕阳映衬的宏伟建筑大明宫 ④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abcd.③
思路解析:玄武门在长安城以北,长安城内也没有夜市。
答案:b8.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经济的繁荣b.开放的对外政策。
c.对外交通发达d.唐朝文学艺术繁荣。
思路解析:本题为逆向思维选择题,是对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这一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往往容易犯以个别代替全体,以表象掩盖本质的错误。
四个选项中,干扰性较强的是a、c两项,因为从两个著名高僧——鉴真和玄奘的对外交往的事实中,看不到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发达,故认为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经济的繁荣和对外交通发达,实则是正是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先进才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吸引力,才慕名到大唐来。同时,唐朝有着四通八达的陆路和海路交通,向东可到达朝鲜、日本,向西可到达印度、阿拉伯,也大大便利了对外交往。对外交往的情形与文学艺术关系不大。
答案:d9.填一填,如图1-13所示。
图1-13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长安城内a、b、c、d代表的重要地名。
2)填写在长安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叫城内最中心的街道叫。
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教材插图基本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答案:(1)a.宫城 b.东市 c.西市 d.大明宫。
2)东市西市朱雀大街。
10.阅读下面材料:
九天阊阉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请回答:王维写这句诗反映的是什么景象?
思路解析:注意诗中提到的“万国”说明当时各国来朝,“冕旒”代表唐朝皇帝,是反映中外友好往来的。
答案:展现各国达官贵客云集长安,拜谒唐朝皇帝的景象。
11.历史诊断:
1)鉴真为什么要东渡日本?
他是应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同时也介绍了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后终于回国。
2)你了解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城市建筑分为三部分,南北短、东西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已经把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了。
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鉴真东渡日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材料提供了鉴真东渡日本的目的、意义和结果,知识性的错误出现在结果上。
答案:鉴真最后死于日本。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掌握熟练程度。结合地图我们知道长安城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部分;南北稍短、东西稍长,形同长方形;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属于国际性大都市;当时对商业经营进行严格的管理,生活区与商业区分开,生活区称“坊”,商业区称“市”,当时有“东市”和“西市”。
答案:正确。
12.阅读下面材料:
天宝二年(743年)12月,他率**、工匠等,启程东渡,途中船被巨浪打坏,东渡失败。接着第三次、第四次东渡仍未成功。天宝七年(748年)第五次东渡,又遇狂风巨浪,风急波峻,水黑如墨,境况险恶。
船随浪涌,忽如上高山,忽似落深谷,船上淡水缺乏,饮海水又涨腹。在海上漂流14天,饥渴交加,暑热难熬,漂流至海南岛南部,他双目失明,**荣睿病逝……天宝十二年,他以66岁高龄,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受到热烈欢迎,留居奈良……”
完成(1)~(2)题:
1)上述材料中的“他”是谁?要到**去?去干什么?
2)上述材料中的“他”具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质?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他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事件的判断和评价能力。从材料中“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九州”可知是鉴真东渡日本。
答案:(1)鉴真;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
(2)(这是开放性题目,答案只要大体上符合下述内容的意思即可)
他有远大的理想。为了实现理想,他不辞辛劳,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不怕艰难的优秀品质。
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要学习鉴真的优秀品质,才能经得起挫折和磨炼,才能获得成功。他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13.请归纳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关系的重要史实。
思路解析:根据教材内容归纳即可。
答案:(1)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有13次之多。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
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北师大版
2019 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学案北师大版。认定目标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的学习任务 1 以遣唐使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2 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预习检测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开放与交流教案北师大版
开放与交流。教学目标。遣唐使 和 鉴真东渡 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 玄奘西游 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教材。分析。重点。遣唐使 和 鉴真东渡 难点。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课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单元重点知识。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 隋建立时间 581年建立者 北周外戚杨坚 隋文帝 都城 长安。2 隋的统一 统一时间 589年影响 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 局面,南北重归统一,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3 隋文帝改革措施的核心 提倡节俭。4 隋的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