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
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
3.准确朗读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来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领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
1.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宝元进士。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撰。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穿2023年史事。
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教师****资源中的课文泛读,学生听读,然后学生朗读课文。
四、准确翻译课文,并识记重点词语:
1.师生互动掌握文章的基础知识:学生设疑,教师答疑;
2.教师出示板书,检验讨论结果,并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五、揣摩品味课文:
1.认真朗读课文,试回答如下问题:
孙权劝学的过程与结果分别如何?你查到了哪些资料可以说明吕蒙学有所成?
过程:指出“学”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指出“学”的可能性: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试分析《孙权劝学》与《伤仲永》两篇课文在创作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吕蒙和方仲永的不同?
孙权劝学》:对话为主,言简意赅;
伤仲永》:叙议结合,借事说理。
吕蒙:年长好学,学有所成;
方仲永:年幼不学,毫无所成。
六、表演课文:
1.按原文内容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
2.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使用现代汉语进行表演;
3.将表演的背景设置为现代社会,可进行合理的想象,中心议题应该展示《孙权劝学》一文的现代意义。
提出表演的要求与规则,并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剧的表演。
七、总结: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取源源不断的“活水”来充实自己的头脑,武装自己的思想。虽然英雄已去,但他们的豪情与才智却将被人们永世传诵。
八、布置作业:
学完《孙权劝学》一文,想必你一定有所感触,试结合你对吕蒙的认识写一篇短文,题材、字数不限。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3.准确朗读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来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领会人物形象。教学难点 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
七年级孙权劝学教案
15 孙权劝学。备课人 王兰审核人 刘放。知识目标 整体把握课文,认识到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学习运用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能力目标 能正确翻译全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 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
七年级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初中
学科 语文年级 七年级 课题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所需课时 一课时 知识目标。1 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 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 1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2 比较阅读,理解 孙权劝学 和 伤仲永 的异同,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