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训练(一)
姓名。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再丢了,谁来找我。
那一天,母亲弥留之际,他拉着母亲的手痛哭失声,说:“妈,我要是再丢了,还有谁来找我啊!”
小时候,他贪玩,家在农村,常常是在野外跑着玩着就忘了离村子有多远。直到夜幕垂下来,才发现,四望都是陌生的所在。不知多少次,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盼到母亲身影的出现,把他带回温暖的家。
虽然每次母亲都会骂他,可是他依然这样疯跑疯玩,他心里也知道,母亲总会找到他。
上学后,他极不愿意学习,便经常逃课,自己跑到甸子上去玩儿。直到天快黑了,母亲等不到他放学回家,去学校却早已没人了。母亲便去甸子上找,把他抓回来,气急了也打他。
可他却是一点也不恨母亲,并不是因为那时候知道母亲是为了他好,只是觉得在他不回家的时候,母亲总能把他找回来。
初中时,在镇里上学,住校。也经常逃课出去闲逛,有时自己走到天黑,心里就有一种失落感。多希望母亲的身影能在黑暗里出现,把他带回明亮的家里。
虽然没人管他了,虽然自由了,可是总有着一种期待。
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高中,他就走入了社会。在镇上一个汽车修理部当徒工,他干了一段时间,嫌累嫌脏,就三心二意起来。渐渐地结交了一些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少年,时常在外面打架喝酒。
这时候他很少回家,家里人都以为他在外面干得挺好。可是有一个夜里,母亲忽然就找到他和哥们儿们聚饮的地方,拽着衣领把他带回家。镇上到村里,十八里的路,他和母亲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漆黑的路上,心里涌起久违的温暖。
再后来,彻底离母亲远了,他一个人出去闯世界。母亲和故乡渐渐地湮没于风烟深处,他如脱笼的鸟,在自由的世界里任意飞翔,却迷失了一片天空。
21岁那年,他入狱,五年的铁窗生涯,等着他猝不及防的心。开始时母亲来看过他一次,面对母亲染了霜的头发,想起曾经的往事,多想母亲能像从前一样,把他带回家去。可是母亲的眼神是那么地无助,他的心狠狠地疼。
那以后,母亲只来过寥寥几次,有时他会想,母亲是不想再来找他了,任他丢失在绝望之中。
直到有一天,在放风的时候,他偶然看到高墙外的大楼,在一个窗前,一张熟悉的脸。虽然隔得那么远,虽然看不清晰,他还是一下子就认出那是母亲。后来,几乎每一天,他都能在那个时间看到母亲向这里张望的身影,在一扇小小的窗后。
当母亲再一次来看他时,他急急地问,母亲说:“我在那高楼上租了个小小的房子,可以每天在窗前看到你。我会等到你出来,我怕你出来后,找不到家!
”那以后,他的心里便暖暖地充满了希望,不管在歧路上走得多远,母亲都在找他都在等他。由于表现优秀,他一再地减刑,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他也迎来了真正自由的日子。走出高墙铁门,看到母亲含笑的脸,那一刻,他多想母亲再骂他一次再打他一次,可是母亲没有。
然后他去了另一个城市,母亲依然回到乡下。他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又两年后,结了婚,在婚礼上,母亲笑得那么幸福,那笑容触动着他心里最柔软的角落,让他漾出了满眼的泪。后来有了儿子,母亲来帮着照看,他每天辛苦工作,一心爱家,只想看到母亲的笑。
烟火日月在琐碎的幸福中流走,转眼到了中年,而这一刻,母亲即将永远闭上眼睛。他拉着母亲的手,往事如雾般,弥漫在心里的所有空间。
母亲努力地笑,吃力地说:“孩子,你不能再走丢了,你以后要去找你的孩子,不让他走丢,你要守在家里,让你的孩子能回来……”
作者:包利民选自2024年第4期《阅读》)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2.文章开头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用意何在?(2分)
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妙处。(3分)
4.文中写母亲第一次来狱中看“我”,为什么强调“母亲染了霜的头发”?(2分)
5.文章结尾母亲的话有什么意蕴?(3分)
6.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揣摩母亲弥留之际“他”的心理活动。(3分)
1.(2分)母亲一次次将顽皮逃学、误入歧途的儿子找回,最终使“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2.(2分)倒叙(1分)巧妙地交代记叙的对象,引出下文“他“多次走丢被母亲找回的情节(1分)。
3.(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远离母亲闯世界后,身体上自由、精神上却迷失的情形(1分),为下文“他”入狱这一情节作铺垫(1分)。
4.(2分)头发“染了霜”写出母亲的苍老,表现了母亲为不懂事的儿子的过度操劳(1分);
表达了“他”内心的愧疚(1分)。
5.(3分)母亲的话是在叮嘱和告诫“他”不要再犯以前的错误(1分),要承担起教育下。
一代的责任,引领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1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深深的爱(1分)(意对即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睹雁烹燔。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①.”其弟争曰:
“舒雁烹宜,翔雁燔②宜。”竟斗而讼于社伯③.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刘元卿《贤类编》/《世说新语》刘义庆又称《兄弟射雁》
注释 昔,以前,昔日。①烹,煮。②燔,烤。
③伯,长者。 1.睹:
看见。2.援:
拉。3.烹:
烧煮。4.舒燕:
栖息的大雁。5.宜:
应该。6.燔(fán):
烤。7.竞斗:
争吵;争吵。8.讼(sòng):
裁决。9.社伯:
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10.
索:寻找。
译文 从前有个人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
“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
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
启示 表面意义是不要一昧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
引申意义。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就象猎雁而烹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
它告诉人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1、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2)宜燔( )3)烹燔半焉( )4)已而索雁( )
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
(2)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3、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1、牵引应当烧寻找。
2、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3、三个人都不正确。因为办事要抓住时机,不能为无为的争论而贻误战机。
黠鼠赋。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
“噫!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注释:苏子:苏轼自称,可作“我”解。
啮:咬。 拊:
拍。橐【tuó】:袋子。
嘐【jiāo】嘐聱【áo】聱:这里是形容老鼠咬物的声音。见闭:
被关闭。见:被 。
发:打开。遽:
突然。堕:掉下来。
译:我夜里坐(在床边休息),听见有只老鼠正在咬(东西)。我拍击了几次床板,声音就停止了,不一会儿,(床下)又发出声音。
(我)命令童子拿蜡烛照床底,有(个)袋子里面是中空的,发出嘐嘐聱聱的声音。童子说“啊,这只老鼠被关在里面不能逃出去。”(童子)打开袋子来看里面,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童子)拿起蜡烛来寻找,袋子中有一只死老鼠,童子惊讶地说:“老鼠刚刚还在咬东西,怎么会突然死了呢?刚才是什么声音,难道有鬼吗?
”(童子)把袋子翻过来倒出老鼠,老鼠一落地就跑了。就是身手再敏捷的人也来不及动手去抓(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拊床而止之2)使童子烛之。
3)举烛而索4)堕地乃走。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2)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3、这篇短文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请联系实际,谈谈你从故事中获得的启示。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参***: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
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暮春。翁格【清】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1、 首句中“怨”字的含义是什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答案:1怨:抱怨(埋怨,怨恨);诗歌表达了诗人不因时光流逝而慨叹,积极乐观、不断进取的人生态虚(意思相近即可)。
面对“暮春”,诗人说:“莫怨”春老花残,因“根蒂在”“有东风”,所以春去春再来。诗人借此流露出了对生活、对人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
2、 如何理解后两句“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的含义。
花开花落,只要花根不死,春去了还会再来,这是自然规律。它暗示了人们不要因暂时的失意而伤感难过,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更美好的未来。
人生美好的东西总是难于恒久的。良辰美景、清风明月等美好万物的消失,要充满信心耐心等待,还会等它重新出现。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 阅读组合训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初中,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 阅读组合训练30 古诗词阅读。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1.诗的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分 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2.分析 闲敲棋子落灯花 中 敲 落 两个动词的妙处。2分...
初中语文 七年级下 阅读组合训练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阅读,组合,训练,千形,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僧 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
现代文阅读训练1含答案 七年级
现代文阅读训练1 父亲的长笛。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是,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 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