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题的教学贯穿了整个小学高年级学段和初中学段,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又是所有应用题教学中最基础的起始部分,因此,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成功,对后续的应用题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和认真探索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应用题问题难于突破的症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应用题基础薄弱
长久以来,传统的教育模式导致了学生重课本、轻生活,因而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的背景和情境不熟,教师们常常在教学中抱怨“学生应用题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而是学生阅历不足造成的。
2、受教学方式和教材的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的老师都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解题,不太重视实践性活动的开展和教学,而且教材在这方面也比较缺乏,没有实践性活动的专题,而且一些应用题的素材也比较陈旧,根本不能跟当今的现实生活相联系,以致影响了应用题的教学效果,甚至对整个数学科都产生不利影响。
3、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应用题的解题能力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所以教学中很少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学法指导,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解应用题的能力只能一直处于低水平的状态。
解应用题成为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志,而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机械记忆力较强,分析能力仍然较差。鉴此,只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能提高七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
1、从算术方法到方程方法的衔接。
对于应用题,小学采用的是算术方法,而在中学则学习用方程的方法解应用题,两者思路迥异,刚开始时,学生往往习惯用算术方法,对于较简单的应用题,他们用算术方法能很快解出,认为大可不必舌易求难列,而对于稍为复杂的应用题,又往往找不到等量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做好这部分内容的衔接,让学生明白算术方法与方程方法的区别,对比较简单的应用题,两种方法均可解出,然而它们的思路不同,对于稍为复杂一点的应用题,用算术方法求难度较大,而用方程的方法则不难求解。因此,要让学生明白选取算术方法并不容易,而方程解决起来很容易尽可能地用方程的方法求解,在对比中感受方程解应用题的必要性和优越性,打破小学建立的用算术方法求解的思维定势。
在教学初始阶段,宽容一题多解,先允许小学方法,逐步过渡。
2、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有的学生在学习应用题的过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因此教师在教学该内容时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信心,去掉心理上的“怕”字。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
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
解决应用题的基本方法思路尤其重要,教会学生解应用题的“一审二设三找四列五解六检七答”的七个步骤,让学生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方法,告诉学生分析是解题的关键,应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题目类型,分析已知量和未知数,分析已知量与未知量或其他的等量关系。教会他们方法后,以后他们在解应用题时有法可循,有步可按,可能感觉就比较容易了。
3.优化教学策略,降低教学难度。
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了一套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化,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的解题思路。可以通过读题、画图、说理几个环节,学生把解题的内在思维过程,变为外在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尤其教会学生用画图、列表等方法转化文字语言,更好地理解清楚题意。
画线段图不仅是表象和概念加以具体化的手段,也是一种使学生进行自我智力教育的手段。线段具有一定的直观性,能够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揭露隐藏着的数量关系,掌握数量。
4、吃透教材,钻研教法,大胆尝试。
教师常常埋怨学生,“这么简单的题都做不出来”!殊不知,教师与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绝不能用教师的水平衡量学生的能力,况且,有时教师对教材的难点反握不准、习题讲得不透彻,也会导致简单问题变为学生的难点。另外,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贯串在七年级数学第三章的每一节课中,按课本编排,每节课都先安排一道实际问题,根据问题先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然后再重点学习如何解方程,以我们农村孩子的水平,讲完列方程已经听累了,才讲如何解方程,没有精力和耐心再去听如何解方程,结果方程不会解,更不会有兴趣去学如何解应用题了。
所以教学时我是打乱教材的安排,先教会学生解方程,然后再统一讲应用题的解法。
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十分注意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有时学生对某个难点未听懂,但不一定会通过语言将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此时,教师应根据有关迹象,作出“学生此处不懂”的判断,并立即采取措施补救,迅速弄清学生所遇到的障碍究竟是什么?
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也有时要适当调整讲课的节奏,不可急于求成。由此,我们以归纳出三种不同情况下,教师及时进行自我调整的方法。
发现思维的坡度太大时,应及时放慢讲解速度,进行必要的铺垫,或给出中间步骤,或编选过渡题目,以减小坡度,降低难度;发现学生因旧知识掌握不牢固而影响新知识的接受时,应采用正面阐述的方法或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进行辨误,从复习、巩固原有知识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发现学生在较繁难的问题面前对教师讲解感到迷惆时,应意识到这是教师对学生期望过高的表现,可经及时调整讲解速度,变换思考角度,不断转化条件问题,分散难点,化难为易,达到使学生理解、掌握之目的。5、对应用题归纳分类,培养“建模能力”
把应用题按相等关系的分类进行教学,而它们所涉及的类型也比较多,有路程的、有工程问题的、销售类的,等等,对于各种数量关系,我先和学生分析清楚它们基本的数量关系,有时相等关系在题中比较明显,有时在题目里并不明显,是隐含的,需要我们去分析才能得到。关键是要会用代数式去表示题中其它未知的量,这是学生感到比较难的地方。
把实际问题化成一个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称为数学建模”。建模能力是数学应用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应用题能力差,最根本还是建模能力不强,怎样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可只展示结果,更应重视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探索问题,教会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建模能力。
6、充分利用多**手段,帮助学生解答应用题。
学生生活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中利用电。
教手段是他们架起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较为顺。
利地理解应用题中教学术语和数量关系。
运用投影手段讲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可把应用题中所叙述的情境形象直观地演示在学生面前,如在行程应用题教学中,利用投影演示,从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已知相遇时间,求速度和,以及已知总路程及各自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这些题目均可用投影进行直观演示,通过演示,学生既理解了一些教学术语,又理解了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列式根据。
总之,学生进入初中以后,所学知识在抽象性,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教师应认真分析研究,使学生的新旧知识顺利衔接,为学生思维上的飞跃作好铺垫引导,为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中学教学参考。教法 七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策略。广西藤县象棋镇第一初级中学 罗。锋。应用题的教学在初中生数学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初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能使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在七年级应...
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行程问题
1 甲 乙两地相距41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汽车开出半小时后,一辆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速度是汽车的1.5倍,问摩托车开出几小时后才能与汽车相遇?2 甲 乙两人相距80千米,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20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0千米,摩托车在自行车后面,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行驶...
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最新七年级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精选。1 甲 已两个车站相距168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速度为36千米 小时,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速度为48千米 小时。1 两列火车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多少小时相遇?2 慢车先开1小时,相向而行,快车开几小时与慢车相遇?2 甲 乙两人从同地出发前往某地。甲步行,每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