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3-05 13:21:28 阅读 9193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六章实数,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一学期教学下来,颇有感触。就此谈谈看法:

一成功的方面。

一)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了,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第十章统计的初步认识中导图提出的问题,一个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容易数出来,可是,怎样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鱼呢?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中导图的问题:一队师生共328人,乘车外出游,已知校车可乘64人,如果租用客车,每辆可乘44人,那么还要租多少辆客车?

等等,不仅如此,纵观教材,从天气预报,降水概率,**,中奖到**投资,分期付款,银行利,税等等都有所涉猎。可以说教材中所有问题的提出,几乎都来自现实,这些问题一经提出来学生就非常感兴趣,同时认识到数学**生活,并服务与生活。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许多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不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第十章统计初步认识的学习不仅能解决池塘有多少条鱼,也可类似的估算出每个家庭每年丢弃多少个垃圾袋,我区每年会产生多少这样的白色垃圾等,以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第八章多边形的学习,知道了那些多边形可以铺满地面,能设计出用平面图形铺满地面的美丽图案---新教材确实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二)难度降低了,趣味性增加了,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许多人惧怕数学,认为它很难。

而新教材删去了一些繁杂的计算和证明,减少了一些公式。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章,对较复杂的方程,如系数为小数的书中没有出现,对解方程(组)中一些技巧的要求和训练降低了,但增加了统计与概率和课题学习,掷一枚硬币100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有多大?花二元买一张体育彩票,中100万的可能性有多大?

--这类问题一提出来,学生就蠢蠢欲动,极感兴趣。第二册的《多姿多彩的图案》,《剪五角星》等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不在感觉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了。

现在数学教师上课再不象以前一根粉笔,一把尺子,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晕晕呼呼。设计轴对称图形,剪喜字,设计小区花坛---都需要学生亲自参与,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了。当然,学生的积极性也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了。

三)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非常便于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新教材在呈现方式上除了交*编排,螺旋上升外,在编写上尽可能展现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书中基本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所要学习的数学主题,使学生在了解知识来龙去脉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使用各种数学语言和符号表达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问题,建立数学关系式,获得合理解答,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如第八章一元一次方程不是像老教材那样,举例说像什么一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然后教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教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而是先设立了问题的情境:问题1,某校初一年级328名师生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乘师生64人,还需租44座客车多少辆?

问题2,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就问同学们,"我今年45岁,几年后你们的年龄是我的三分之一?"这些问题以学生自身和周围环境中的现象,以自然,社会以及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为知识学习的切入点,突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接下来建立方程这个模型,通过联想,归纳,概括,总结等过程使学生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后再回头解决开头提出的问题。

除此而外,新教材在每章开头,设置导图与导入语,这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教材的呈现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结合当前内容设置如"问题","回忆","试一试","探索","做一做","读一读","概括","想一想"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自主探索的空间。特别是"云图"的设计,真是妙不可言,对点拨,启迪学生思维起着重要作用。新教材编写上很好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起来了,真正形成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与合作者。

二不成功的方面。

一)空间与图形部分合情说理不规范,学生难入门。

新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就是老教材中的平面几何的部分,像初一的教材里第4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第8章多边形,第九章轴对称图形就属于这一内容。有过几年教龄的老师都深有体会,刚开始学习平面几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感到较困难的,因此平面计划的入门教学历来是讨论研究的热点,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即首先识图,读题填空(给出解答的架子,学生填出理由或符号),逐步过渡到自己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大部分学生在初一最后一章定理的证明后,就完成了这个入门教学。但新教材着眼于对图形的感知与操作确认,强调合情说理,教材内容安排上在初一不教命题,定理和证明了,证明用简单的合情说理代替,但进行合情说理时,没有给出规范的格式和要求,如平行线部分,p169例1是最早出现的几何解答题,p173例3是第一个几何计算题,它们在解答时都是先写出理由(即由于---根据---可得---因此---我们注意到书写格式上没什么要求,当时我们也是这样教的,但是到了三角形这节p49例1就不这么书写了,此题没写根据---而且用了因为所以,再如p72例1的说理,因为de是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即。

be=ce=6

所以⊿bce的周长=be+ce+bc=6+6+10=22。

这里书写也很不恰当,如果按照前面的书写是否应改为。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得。

be=ce,或因为de是线段bc的垂直评分线,所以be=ce---等等。新教材由于缺乏对学生读题填空的训练,加之例题中写法的随意,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一年下来感觉学生对几何说理题解答不好,能够入门的人不多,这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会产生影响。

二)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章内容编写过于简单,应用题难度跨度太大。

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初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部分新教材与老教材相比,不单独设立列方程解应用题一节了,不讲方程的同解原理了,这些很好,避免了一些学生按类别死搬硬套,但是,这两部分内容书上的例题和习题都太少,如第二节解一元一次方程,书上安排7-8课时,但只安排了7个例题,特别应用题更少,整章只有6题,而且最后一题与前面题相比难度跨度较大,这给教师备课,上课带来困难,如果只是学习书上的几题,学生对很多应用题仍不会解,像商品销售问题,里面涉及到售价,进价,标价,利润,利润率,折扣率等等,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再像逆水航行,顺水航行问题---不讲,不归纳学生就不会做。

建议教材在这一部分再充实些,多给教师提供一些可供选择的材料。

七年级下学期数学抽考

学校班级姓名。一 选择题 每题5分,共20分 1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则。abcd.2 将0.0000025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abcd.3 生物兴趣小组要在温箱里培养a,b两种菌苗,a种菌苗的生长温度x 的温度是,b种菌苗的生长温度y 的范围是。那么温箱里的温度t 应该设定在。bcd.4 若...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教学反思

杨海江。反思一 有的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不会,是教师从前没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反思二 有些知识学生个体学习可能是无效的,但形成群学的氛围后,学生的思维可能很容易被激活,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知识就是在这种反复的碰撞中融会贯通的。反思三 不要害怕出现错误,真理就是伴随着谬误而生的,学生的学习就是建立条件反射...

七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反思

上课了,面对60人的班级,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短短的45分钟,面对每一节课的知识,如果把每一节课都处理的很满意,的确也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是,有些同学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却在下边开小差,总是懒得去写一个字。等老师讲完课,下去一转全部空白,顿时没有了招数。每个班级总是有这么一个两个的同学,上课不学习,...